寫蝸牛的勵志散文:六樓窗外的蝸牛
編者按:有些人在鄉(xiāng)村中會見過蝸牛,一只小小的蝸牛告訴我們,要擁有迎難而上、堅持不懈、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的精神,下面我們來看看《六樓窗外的蝸?!?。
幾場持續(xù)的大雨橫掃了酷暑,雨后天晴,氣候漸漸變得涼爽起來。
一日,我照例站在頂樓的窗戶前向外瞭望,戶外的綠色一下濕潤起來,天空瓦藍瓦藍,白云朵朵,真是進入了秋高氣爽的初秋季節(jié)了。突然,窗戶上一只蠕動著的蝸牛映入我的眼簾,六樓啊!你這個家伙是怎樣爬上來的?我好奇地拿出手機拍了一組照片發(fā)在朋友圈,并配上了“哥們!告訴我:你啥時候開始往這六樓爬的?你這是又要回去了嗎?”的文字。很快,留言紛至沓來,有人說“神奇的力量”、有人說“有志者事竟成!好蝸牛,贊一個”、有個美眉打趣地說“年事個(陜西方言:去年)開始爬的”,老媽也留言“慢行馬拉松”……
其實,看到蝸牛蠻親切的,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兒時快樂的時光。那時候,每逢雨天之后,院子里就有很多爬行的蝸牛,調(diào)皮的我們常常是一人逮一只,找一塊青石板進行蝸牛爬行比賽。當然,蝸牛爬行是盲目的,我們就靠碰觸它左右的觸角來改變它的爬行方向。還有的蝸牛很膽小,逮住它以后全身就都縮回到殼子里去了,這個時候,孩子們也有辦法,常常拿起蝸牛把殼口對著磚頭輕輕摩擦,因為摩擦引起震動,蝸牛就又露出腦袋和身子。但是也有死活不出來的,因為摩擦的太久以至于將殼子弄碎,只好再去逮一只。
長大后,再提起蝸牛就已經(jīng)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臺灣校園歌曲在大陸流行后了,臺灣著名歌手銀霞一曲《蝸牛與黃鸝鳥》風靡一時,60、70后的人沒有不熟悉這只曲子的,它的歌詞更是耳熟能詳: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的剛發(fā)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樹阿上兩只黃鸝鳥,阿喜阿喜哈哈在笑他。葡萄成熟還早得很哪!現(xiàn)在上來干什么?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百度是這樣詮釋這首歌的“《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于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fā)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后來一些給材料寫作文的素材,也拿這個說事,要求學生引申出諸如在時下競爭日漸激烈的社會里,我們要有蝸牛爬樹堅韌不拔的毅力;要有自知之明的觸角,知道自己技不如人,就要學會將勤補拙;與其自怨自艾,不如踏踏實實積極向上;當我們埋怨別人不給自己機會時,我們反問自己一句:你準備好了嗎?等等等等人生的要義。
原以為,昆蟲里面只有蝸牛是瞎爬,跌跌撞撞只知道向上爬,到底爬上去要干什么,它自己估計也不知道。但是,通過百度才知道:蝸牛只往上爬是生物的一種本能,是先天性的,是生物在長期進化中為了適應生存而逐漸形成的。一般來說,蝸牛覓食范圍非常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nóng)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而這些食物,特別是鮮嫩的植物葉子一般在植物的上端才有,古代的趨向于往下爬的蝸牛因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被大自然淘汰掉了,所以只有趨向往上爬的蝸牛才能得到足夠的食物,才能生存下來,這種選擇性的基因在體內(nèi)逐漸存留下來,形成了現(xiàn)在的蝸??偸勤呄蛴谕吓赖摹?/p>
蝸牛喜歡鉆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棲息、產(chǎn)卵、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濕度和吸取部分養(yǎng)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nèi),并分泌出粘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zhì)修復肉體和外殼。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饑餓、干旱有很強的忍耐性。
我們常常把行動緩慢的人比做“蝸牛”,說明蝸牛爬行非常緩慢。資料說蝸牛全速疾爬的最高速度為每小時8.5米,平常的話大概每小時2米。而且據(jù)我觀察,蝸牛只有在雨后潮濕的時候才開始爬行,因為它是靠體內(nèi)排泄的粘液行走,晴天空氣干燥,為了保持體內(nèi)水分,蝸牛一般都躲在殼子里面,然后等待下一個雨季。我家的頂樓差不多要高20米,這只蝸牛直線爬上來也得10個小時,就這還不算曲里拐彎、不算晴天躲在殼里休息、更不算爬到一半突然又掉到地面,所以那個美眉說“年事個開始爬的”也不為過。
人有人活著的精神,動物也有動物活著的精神。比如獅子的威猛、大象的沉穩(wěn)、兔子的矯捷、狗的忠誠、羊的乖巧、狐貍的警覺、蛇的陰險。而蝸牛賦予我們的精神寓意卻很多,甚至可以說是“蝸牛精神”—— 迎難而上、堅持不懈、不懈努力、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水滴石穿、孜孜不倦、永不言棄。以至于周杰倫還為這個小生靈演唱了一曲《蝸?!?,結(jié)尾這樣唱道“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小小的天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
每當雨后,潮濕的路面就會爬出許多蝸牛,走路不小心腳底下就會發(fā)出“咔擦”的脆響,那便是一個小生命的終結(jié)。佛家有“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殺罩燈”的慈心善念,我們普通人也該愛惜蝸牛這渺小的生命,畢竟再卑微的生命也是生命、也有尊嚴,也值得尊重!正像一位哲人說的“所有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權(quán)利”。
第二天,我在窗戶的另外一個角落,發(fā)現(xiàn)了那只躲在殼里、且搖搖欲墜的蝸牛,我輕輕拿起來,下樓后把它放到了花園的草叢中。
作者|崔斗
公眾號: 東方散文雜志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