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感[3000]字作文
《邊城》讀后感[3000]字作文
我想,這座山城,興許在如今,也只成了一座只有外表的城樓,興許他還在,他只是一個幻城——就像我們不會一本《邊城》而去尋找這個不知名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邊城》讀后感[3000]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在高中課本中讀過片段,有感于文章中那寧靜溫潤的環(huán)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純樸赤誠的關(guān)系,我在課后找來全本閱讀。
一條小溪,一只方頭渡船,一座白色小塔,一只黃狗。就可以是農(nóng)村山城人家的一生!
農(nóng)村山城是一幅活動的圖畫。畫中的一切都是鮮活的生命,千年萬年時刻變更,生活于里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著圖畫的完美與歷史的厚重。他們無法掌控命運的快速旋轉(zhuǎn),只能任它擺布——這潛在流動的悲劇!
一位慈祥質(zhì)樸的老人,一條忠實可愛的小狗,再加上一位天真活潑的小女孩,還有里面許許多多的水鄉(xiāng)村民,筑成了一方讓作者沈從文先生為之沉醉的土地。這片樂土也許是作者一心向往的,是夢的起航。
《邊城》里的沉重古老永遠讓我覺得是悲劇發(fā)生的前兆,事實也正是如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悲涼的意境總是存在于茶峒人家的一角一落。
當(dāng)然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還是翠翠、大佬和二佬之間的感情糾葛。翠翠的母親與一個軍官私生下她早死去了,父親從她剛誕生就遠去。從小相伴翠翠的是黃狗,爺爺,渡船,渡口以及對母親依稀回憶。成年累月感受的是臨溪石頭,天光日月。雖然翠翠和二佬兩情相悅,但夾雜在他們之間的,有兄弟之義,有習(xí)俗的束縛,也有翠翠羞澀的少女情懷的阻隔,這些都是他倆感情的無法避免的不確定因素;雖然翠翠有愛她、尊重她的爺爺,但爺爺太過以翠翠的意愿為重,而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這便為翠翠的親事埋下禍根;雖然儺送很愛翠翠,但哥哥對翠翠的心意,由于翠翠刻意的冷漠而產(chǎn)生的不確定感,以及后來哥哥的死,致使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回來。
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的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動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儼然圖景中一道風(fēng)景。風(fēng)和晴朗的天氣無人過渡,鎮(zhèn)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巖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往水中拋去,鏃的使身邊的黃狗自巖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張著耳朵聽祖父講城里很多年前的戰(zhàn)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做成的豎笛含嘴里吹迎親送女的曲子……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著做渡船夫。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翠翠必戰(zhàn)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去,方回轉(zhuǎn)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平靜,古老而祥和,自然樸實。
然而翠翠的內(nèi)心卻是孤寂的。自幼的父母雙亡,讓她從小就深感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鄉(xiāng)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nèi)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jié)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于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斗”,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xiàn),現(xiàn)實好像總和她擦肩而過。最后天保闖灘而死,翠翠還不知情就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儺送卻因為內(nèi)心的愧疚與家庭的阻力而離家出走。翠翠的愛情自此破滅。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并不能了解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
到了冬天,那個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她不知道自己要孤獨地等到什么時候。
第一次的相見,卻是生生世世的一場宿命。
《邊城》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除了是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之外,也夾雜了兄弟之間的情義(天保與儺送兩兄弟在得知雙方心怡的是同一個少女之后,都是光明磊落地采取走馬路的方式,在碧溪岨對溪高崖上唱歌,最終由翠翠做決定),朋友之間的義氣(船總順順、楊馬兵在老船夫死后對翠翠周全照顧),還有對感情的忠誠(翠翠在二佬走后堅定地一邊渡船,一邊等著他歸來),以及全文所縈繞的淡淡的憂傷給以人的浸染。
毋庸置疑的,《邊城》是以悲劇結(jié)尾的,大佬死了,老船夫死了,二佬走了,翠翠至此只能無盡地等待,不過全篇還是不時會透露出溫馨的感覺,包括老船夫渡船的規(guī)矩,順順船總對老船夫和翠翠的照顧,以及老船夫死后,順順船長和楊馬兵對翠翠周到的照顧。這些無疑會讓人在面對悲劇時有所慰藉,不至于太過傷感。
另外,我總覺得翠翠的母親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雖然沒有太多有關(guān)于她的描述,但她的影子縈繞全文,無論是老船夫是由于翠翠母親的緣故,才會至始至終的太過尊重翠翠的意愿,致使在處理求親之事時遭到誤會,一定程度上直接破壞了翠翠的幸福,還是翠翠母親與其生父的相戀過程,以及她的結(jié)局,無一不暗示著翠翠的不幸結(jié)局。
全文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結(jié)尾“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或許有許多人會和我一樣,把這句話當(dāng)做祝福的依據(jù)和憑證,想象著,儺送二佬回來了,順順船總為他們舉行了婚禮,他們平靜地守著渡船,過著悠閑和幸福的生活。無論我們的幻想是否成真,但不妨讓我們這樣想著,只為心頭的那份希冀。
遍讀全文,字里行間充溢著濃濃湘西鄉(xiāng)土味、鄉(xiāng)土情,透析著醇厚的鄉(xiāng)土風(fēng)。他們身上滲著自然的氣息,在茶峒這一小城里,人們過著,樂著,從不為世事而揪心,不為名利而爭斗。他們遠離喧囂,保持著淳樸自然、真摯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們誠實勇敢、樂善好施、熱情豪爽、輕利重義、守信自約,“凡事只求個心安理得”,如老船家在拒絕過渡人的錢時理直氣壯地說: “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茶峒,這個美麗的小城,有著深厚的鄉(xiāng)土文化,故事中多次寫到人們熟知的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這天,人們總會有很多流傳久遠的節(jié)日“小曲調(diào)”,如賽龍舟、趕鴨子等。據(jù)說趕鴨子是當(dāng)?shù)毓賳T為更好地與民同樂而舉行的活動。那天,當(dāng)?shù)氐膵D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以映襯節(jié)日的氣氛。而茶峒人是饒有情趣的,當(dāng)?shù)氐膵D女在自己心屬的男人外出行船時總免不了癡癡的等待,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船攏了岸,一個人搖搖蕩蕩的從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邊跑來?;蛉罩杏辛艘尚?,則夢里必見男子在桅上向另一方面唱歌,卻不理會自己”。是啊,在一片風(fēng)俗淳樸的土地上,人能很容易地忘卻摯真的那份情嗎?
最令人揪心的當(dāng)然是翠翠了。對于翠翠,作者憐由心生。翠翠,這位十六七歲的純真的小女孩,秉著對純真愛情的憧憬,一心愛上年少果敢的儺送。純正的鄉(xiāng)土氣息始終縈繞著她,自小與爺爺相依為命。但這個正值花季的少女,不可幸免地步上她母親的后塵,擺脫不了愛情的困擾,過早地陷入愛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她和男主人公儺送之間自小就結(jié)下不解之緣,他愛她,她也愛他。但不幸的是儺送的大哥天保也對翠翠這個純真少女一見鐘情,他們?nèi)齻€就這樣備受愛情的困擾,不能相讓,但也不能相殘。故事最終以天保的殉情,爺爺?shù)匿廴婚L逝,和儺送的音信杳無結(jié)束。
雖然故事的結(jié)局是個悲劇,但充溢其間的人性之美,世事之滄桑,情節(jié)之撲朔迷離,是值得深思的?,F(xiàn)在我們生在這個物質(zhì)充裕的時代里,追求著實質(zhì)的東西,而忘了把虛的但最能讓人滿足的情感找回來,把人性的美好一面找回來,使內(nèi)心得到充盈。
一方水土一方人,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有一種不為世俗所沾染的淳樸自然美。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自然淳樸的品格。面對無法抗拒的春水上漲的考驗,茶峒人或安之若素,或從大水中救人救物。這正是作者一如向往的美好的淳樸的生活。
《邊城》讀后感[3000]
再次捧起《邊城》,猶如置身于世外桃源,頓時覺得天地是大么的開闊,空氣是那么的清新。手中的書好比是一杯清香撲鼻的綠茶,讓人頓時忘掉困倦,忘掉煩惱,不由得慢慢品味這湘西的美景和風(fēng)情。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邊城》開篇樸實無華的語言讓我跟隨著沈老的腳步,緩緩地走進那個恬淡的小山城。
《邊城》描述所及無一不美——景美,人美,情美。
茶峒的自然景色讓人心馳神往,沉浸于其中。“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讀著讀著,仿佛自己身處一條清澈靈動的小溪中,魚兒在水里暢游,不時吻著我那伸到溪水中的小腳丫。人文景色淳樸得風(fēng)味十足。看過《邊城》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翠翠與儺送二老初次相遇的那個端午日——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一直歡愉到暮色四合,萬家燈火才結(jié)束。小山城像是一個平日里嫻靜的小女孩,偶爾被節(jié)日的歡樂所感染,變得活潑非常?!哆叧恰防锏奈淖挚倳軇又业男南遥闹刑幪幗欀娉吧?,處處是淳厚質(zhì)樸的風(fēng)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淡淡的詩意。邊城不是溫婉多情的江南小鎮(zhèn),卻也有著水鄉(xiāng)的神韻,且更添了幾分靈氣。如果說江南是一幅墨香氤氳的水墨丹青,邊城就像是一幅緩緩展開的色彩淡然的水彩畫,有著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的濃淡。
可以說《邊城》中盡是美景,這里沒有城市的煙塵和喧囂,有的是青的山,綠的水,處處透著靈氣,透著讓人神往的氣息。置身其中,心曠神怡,恍若漫步于仙境一般。這里的人,勤勞,質(zhì)樸,善良,誠懇,他們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而不計報酬。他們和都市里的那些猜忌,欺騙,勾心斗角形成鮮明的對比。老船夫成年累月在這溪邊擺渡過往行人,卻不肯收別人一分報酬,實在推托不過就買些茶葉,草煙之類,帶在身邊準(zhǔn)備隨時送給那些在渡途中需要的人。這就是《邊城》里第一章為我們描寫的景和人。這里是怎樣的一方凈土呢?簡直就是一塊未曾受過任何污染的圣地!在哪里才能找到這樣的美景和這樣純樸的鄉(xiāng)民呢?也許只有在《邊城》中才可以找到,顯然作者是懷著對湘西無限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創(chuàng)作了這樣的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為我們的心靈增添了一方凈土。
《邊城》的情節(jié)很簡單,作者敘述的也很平實,絲毫沒有華麗的辭章,也沒有大肆的夸張與渲染,故事很平淡,也沒有太大的波瀾,但就是耐人尋味。我以為作者這樣的安排,無意于塑造那些所謂的典型形象,而是通過這一系列人與事,表現(xiàn)出上世紀30年代的湘西風(fēng)貌。但就這遠離市鎮(zhèn)桃源般的人間仙境,也正在慢慢被外界所干擾,這平靜的湘西邊城將會不再平靜。于是作者極力表現(xiàn)邊城的美,人的質(zhì)樸,純潔。因為作者想盡力挽留住邊城那與世無爭,和諧,純樸的民風(fēng)民俗。所以這虛構(gòu)的邊城景致,敦厚民風(fēng)就成了沈從文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
書中所描寫的那樣一個與世無爭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風(fēng)景優(yōu)美,民風(fēng)淳樸,還有很多人家的吊腳樓,穿城而過的河街,無不深深地吸引我。人們與世無爭、安分守己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但又是那么的有原則、行事仗義、沒有紛爭、沒有流言斐短、沒有俗世的名利紛擾,人們的心就像是白塔下的溪水澄澈明凈。對于現(xiàn)在的人們來說那樣的地方也許只能在夢中了吧。雖然全書講述的是一個渡船女子翠翠的愛情悲劇,但是讀來卻讓人心里并不感覺絕望,就像是在聽一個有著很好聽的磁性嗓音的男子在給你娓娓道來,那樣的一個故事,那些可敬可愛的人物,那些陰差陽錯的感情,讀來雖不會跌宕起伏、落差千里,卻恍如夢中,那是怎樣美麗的地方,雖未花好月圓,卻讓人讀后難以自拔,真希望自己能去那樣的地方生活,那樣一種恬靜的單一,人與人皆坦誠相對,人們并不富裕但是卻生活快樂。
作者明麗,清新略帶低落的語言風(fēng)格為小說奠定了悲涼的氣氛,預(yù)示著故事的結(jié)局。一曲悲歌凄婉綿長,剛剛情竇初開的翠翠,對愛情充滿了向往與憧憬,豈料,竟同時得到大老和二老的愛慕,就在她左右為難之際,大老被淹死了,爺爺過世了,那個她喜歡而且喜歡她還能為她唱歌的二老也一去不返,這一切翠翠該何以面對,又該何去何從?小說的結(jié)尾余味猶長:
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那個令翠翠魂牽夢繞的儺送是否還會回來?就留給讀者自己猜測吧。這樣一個朦朧吃完的結(jié)局讓人對翠翠這天真純潔的女孩充滿了同情,作者這樣的設(shè)計,或許就是為了解釋悲劇的定義——將最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讓看。這樣對人內(nèi)心世界的刺激才會越深。是的,當(dāng)我怎么也無法接受這樣殘忍的結(jié)局,所以我期望儺送能回來,這樣才不會讓兩人都受煎熬。翠翠,多么好的一個少女,她的心好比是金子做的,為何要讓她遭遇這么多不幸?她已經(jīng)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了,儺送應(yīng)該回來,竟然互相都愛著對方,又何必逃避?
沈從文先生為我們塑造的湘西邊城是一塊圣潔的,不容玷污的理想家園。其間的人毫無功利之心,彼此相處融洽,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的《桃花源記》,這里不僅景色美,人的心靈更美。我想如今我們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的模型大概也應(yīng)該如這邊城一般吧?當(dāng)然物質(zhì)文化水平要比30年代的邊城進步很多,但有一點我覺著不能變,那就是邊城里人們的那種淳樸、敦厚、熱情與率真。我們要實現(xiàn)和諧社會,就必須力戒功利之心,放棄防備,猜忌,行事平和,待人以誠,這樣我們的和諧大家庭才會盡快實現(xiàn)。
從《邊城》中走出,心里有些戀戀不舍,這里永遠是我們神往的心靈家園。我們的和諧社會也將從中獲取養(yǎng)分。為了這明凈的山水,為了這理想的家園,讓我們要從己做起,保護環(huán)境,愛護環(huán)境。為了和諧社會的到來略盡綿力。和諧社會里我們不遠矣!
美景孕育美人。翠翠在風(fēng)日里養(yǎng)著,皮膚閃耀著健康的黑色光澤;目之所及為青山綠水,眸子清明得如同水晶。文中對翠翠的描寫十分細致,她的緋紅的小臉,她的盈淚的眼眸,她的歡快的背影,她的古怪的念頭……一個清新得不染半絲俗氣的山城女孩,就這樣進駐了我的心。天保健壯勇敢,儺送俊朗善良,這優(yōu)秀的兩兄弟竟同時喜歡上了翠翠!我不禁有點擔(dān)憂:他們兄弟之間會因此決裂嗎?然而我錯了,小山城里的人美,情更美。
《邊城》不僅給我們展示了美麗的景,可愛的人,沈老還用他那多情的筆敘述著一段段高潔的情。喜歡翠翠的兄弟倆為了公平競爭,輪流到山上給翠翠唱歌。天保不幸淹死后,儺送把失去兄長的痛和對翠翠的愛一同埋進心底,離開了小山城——這是天保與儺送的兄弟情。天保大老對翠翠一往情深,而翠翠卻喜歡那個能用夜鶯般的歌聲在夢里帶她去摘虎耳草的儺送二老,三人之間是三角戀,卻沒有棱角,宛如靜靜流淌著的溪水,溫和而柔美——這是兄弟倆與翠翠的愛情。翠翠和祖父相依為命,她對祖父的依賴在文章中隨處可見,祖父離開得久了,翠翠就會開始胡思亂想。確實,當(dāng)你很在乎一個人的時候,他不在你的視線范圍內(nèi),你便會感到焦慮,甚至?xí)y想一通。翠翠對祖父正是這樣的愛。只要祖父在身邊,翠翠的心就會很平靜,很踏實。渡船一輩子的祖父在大限將至的前一段日子仍在為翠翠的婚事奔波,只因翠翠是他在這世上唯一放不下的人——這是祖父和翠翠的祖孫情。這些情散落于文章,無處不在,特地去找卻找不到。畢竟不同于景和人,情是需要感悟的。
這便是沈老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zhì)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jié)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fù)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邊城》娓娓道來的文字中總不經(jīng)意地彌漫著淡淡的傷感,沈老對這片湘西的土地愛得如此深沉,他把濃濃的鄉(xiāng)土情懷傾注于筆端,再一點點地從筆尖瀉下,自然流淌的情感,感染了每一個閱讀《邊城》的人。”為什么我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會想,為何取名《邊城》?是因為它太”遙遠“了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著什么?是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都有一座”邊城“,那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這不是我們正在追求的嗎?即使不可驟得,我們心中依然會有這么一個世外桃源,這么一座邊城,那不妨借《邊城》洗滌身上滿布的塵囂,尋找我們心中的一片桃源,耕耘那一片凈土。
《邊城》讀后感[3000]
從小就背著陶淵明詩長大的我卻一度理解不了《桃園源記》與陶淵明,覺得那是消極避世的表現(xiàn)??墒窃跉q月的洗禮下,我漸漸地隱隱約約品味到了幾許:所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都只是尋找故鄉(xiāng)的一種方式。
發(fā)現(xiàn)桃花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忽逢桃花林……”
我曾詢問過老師:老師,您說《桃花源記》為什么要用這個“源”?老師對我說:因為這個源字,代表著桃花源是我們生命的本源,是我們?nèi)祟愑脑搭^,我們所追求的最終。
而我,卻突然想起了《邊城》。想起了在一個昏黃的午后,一個在這個小小世界里的一個叫做茶峒的小小地方,想起了一個叫做翠翠的姑娘,想起了白塔下的一個許愿,想起了在鄉(xiāng)村混雜著雨水的泥土里,外婆家的老式 煤爐上歪歪斜斜的飄著的煙,和那一聲半是無奈半是疼愛的“語嫣”。
走進桃花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拿起沈從文的《邊城》,是意外也不是意外,仿佛我這一生遲早會讀一次,讀一下沈從文,走一下茶峒。仿佛茶峒與生命有什么彌補可分的關(guān)系。
我曾記得,沈從文說,《邊城》不是為多數(shù)人寫的,它的存在是為了那些:“本身已離開了學(xué)校,認識中國字,關(guān)心這個民族在空間與時間下所有好壞”的人讀的。我想,沈從文的文字,是一縷山泉,它從遠方飄渺的山 上流下,包容一切,洗滌一切。你只能感嘆這是一幅多么動人和完美的山水丹青!沒有可以供人評頭論足的地方,沒有可以讓人吵吵嚷嚷說出“教育意義”的地方。因為在這片空靈的山水間,不管怎么精細的涂抹,對它而言 都是一種玷污;因為《邊城》只是單純的展現(xiàn)了作者的一種樸素真切的生活態(tài)度。
我們只見十五歲的翠翠愛上了二老,于是她在田野上飛奔的夢中,多了一把虎耳草;我們只聽見遙遠的山崗上傳來的忽起忽落的歌聲,驚擾了少女的夢;我們只發(fā)現(xiàn)邊城用翠翠愛情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叫做茶峒的地方的 人們的生活故事。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若你細細的讀完作者的愛與悲涼,你便總覺得翠翠和茶峒像在你心間撓了一下癢,恍若隔世。
做客桃花源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如果我曾像這個漁人一樣有幸的在茶峒里做客的話,我想我第一個遇見的人會是翠翠。我一直一直詫異這個叫做翠翠的人,這個用執(zhí)著修飾愛,用透明裝飾愛的人。
而在山邊扎著兩個牛角辮的翠翠讓我看見了有著如嬰兒般純凈心靈的作者。我曾讀過許許多多的講述了愛情的書,《包法利夫人》也好,《飄》,也好。無論是畸形的愛情觀還是火烈的靈魂,都太沉重了。就像包法利夫 人最后的結(jié)局一般,是會讓人心生恐懼的,即使作者很成功的用這種方式,披露了一種世態(tài)的丑陋讓人警醒?!讹h》也很成功的用一種火烈的方式,讓人對愛充滿幻想。可是, 我們應(yīng)該明白,這些愛情都是煙花啊!
而那透明的愛情,而那透明的靈魂,卻是茶峒里的山泉水,也只有生在茶峒長在茶峒的人才知道,才明白,似水的愛情才具有最大的能量,可以掃平人生路上所有會使其玷污的東西,一直一直單純而無暇下去。
但是,在現(xiàn)實世界里,我們身邊充滿了王子與公主的童話。在電視劇的誘引下,我們都憧憬著不現(xiàn)實的粉色的愛情??吹酱浯?,我開始審視我們這一代人,我們這一些對生命,對世界,對愛情的認識。我們是愛著愛情這 個詞還是單純的喜歡這種有人關(guān)注,有人呵護的感覺呢?
而我遇見的第二個人,一點會是翠翠的爺爺——一個一生的老船夫。
“船將攏岸時,管理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著”慢點慢點“,自己霍的躍上了岸,拉著鐵環(huán),于是人貨牛馬全上了岸,翻過小山不見了。”
我看見的老船夫有一臉因為風(fēng)吹而產(chǎn)生的皺紋,又細又深的皺紋成了這位老人最光輝的印記。我看見他在日曬的洗禮下,褐色的膚色有一種快樂的色彩。我看見他樂呵呵的來到這個世界,樂呵呵的離開。我看見他在死亡 的面前,他展現(xiàn)了這位老人——作為山村里最普通的一隅折射的最耀眼的光芒。
擺了一輩子渡的老船夫啊!沒有銅臭味,沒有防備。他的簡單熱情讓他在驕陽下縫補漁衣的身影成了永恒;他的平平淡淡讓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
什么叫生活?你可以如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般哄哄烈烈,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追求用盡生命的力量。但是,也可以就這樣存在。你可以揮霍去所有的金錢,可是揮霍不去快樂,你可以就這樣
單純的走一次人間。
離開桃花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我沒有品味出這位漁人在離開這個地方時的感覺,或許他已經(jīng)沒有了感覺。但是,當(dāng)我慢慢地蓋上了這本書素色的封面時,心,沉甸甸的。
我看著窗外的風(fēng)景,一座座高樓大廈支撐起來我們這個城市的脈搏。滴答滴答,血液流動的聲音那么響亮。窗外分明是車水馬龍,但是我卻感覺到了深入骨子里的寂寞。我突然那么像去桃花源,可是,在鋼鐵森林里出生 的我們,到底有沒有機會去看一下,夢中的家鄉(xiāng)?
我突然想到了沈從文的另外一篇文章《鳳凰》,我看見湘西的鳳凰蜿蜒在各處而堅守堡壘還在,可是卻沒有守住最后的鳳凰。我看見在暑假,游人如織代替了當(dāng)時的洗衣?lián)v衣的聲音,我看見因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這個地方 的美在逐漸被人所知的過程中只留下了那端莊華麗的外殼。我們只能在山坡的最上方,暢想那神秘的蠱蠱,讓人脆弱的落洞和那個時候人們的善良。
陶淵明用了一種多么矛盾的手法去寫桃花源!因為他知道桃花源不是真的。但是,沈從文他在湘西這個神秘的地方長大,他看見他的故鄉(xiāng)離桃花源越來越遠,他感受到了他的理想世界不再是他的故鄉(xiāng),而是一座幻城。
而我們,原本就已經(jīng)沒有桃花源,可是冰冷的世界卻要我們抹殺掉那最后的對桃花源的暢想。
每一個都忙忙碌碌,每一個人都相互猜忌。孩子們從小開始競爭,要求贏在起跑線上,大人們?yōu)榱俗约旱暮⒆于A在起跑線上用盡力量。官吏貪污,世界各處戰(zhàn)火紛飛。
我們在想,我們是不是正在離開純凈美好,正在離開桃花源,或者說,我們正在離開我們的故鄉(xiāng)?
“落日黃昏時節(jié),站在那個巍然獨在萬山環(huán)繞的孤城高處,依稀可見當(dāng)時角鼓火炬?zhèn)骶婕钡墓饩?rdquo;,而如今的我們,只能夠?qū)χ律珪诚胫綕纠锏耐苈暳恕?/p>
重訪桃花源
“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
桃花源記的結(jié)尾是個悲劇,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愿望得是個悲劇。
我想茶峒這個地方,興許是真,也興許是假。它可能只是作者借以發(fā)泄喜怒哀樂的地方。因為34年,國內(nèi)內(nèi)戰(zhàn)已經(jīng)打了七年之癢。在血色與戰(zhàn)爭的干擾下,人民喪失了純樸。但是這里人的美是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所以 更顯的茶峒的寶貴。
但是,我們的生活中沒有茶峒嗎?某一時刻你想起的外婆家的柴油酒香,某一時刻你走在你走過的林蔭道路上時的悠閑,某一時刻你思念他人時的透明潔凈,某一時刻你在鄉(xiāng)間重拾的童年樂趣。
他們都是茶峒,我們藏在心里的茶峒。生命力哪里都是茶峒的影子,因為他只是一個愿望,一個人們在喧囂的世界里暢想寧靜美好的地方。而劉子驥他走不去桃花源,僅僅是因為,去這里的路,我們只有自己可以知道。 問心,當(dāng)它慢慢跳,當(dāng)生活慢慢走時,你便發(fā)現(xiàn),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想,這座山城,興許在如今,也只成了一座只有外表的城樓,興許他還在,他只是一個幻城——就像我們不會一本《邊城》而去尋找這個不知名的地方。
后記:我只想謝謝一個叫做茶峒的力量
我最喜歡沈從文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士兵要不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我想,我們的故鄉(xiāng)一直在我們的心里。那最最單純最最透明的地方,便是我們在每一個昏黃的午后,在炊煙裊裊中聽到的呼喚。便是我們的茶 峒。當(dāng)金戈鐵馬戰(zhàn)袍被鮮血染紅的時候,我希望我不要迷茫,我要銘記我的生命里還有一個清明的地方要守護,要用盡一切去愛。邊城,他只是一種力量!
總覺得自己有很多的感受,卻因為文字的蒼白無法盡情地表達,惟有多加努力在文字上多下功夫了。
雖然現(xiàn)在電腦已是進入千家萬戶,但是我一直還是喜歡看書,喜歡手捧厚厚的書斜靠床頭或是沙發(fā)上閱讀,任由自己的心隨著書中人物的命運起起伏伏,那樣一種感覺總覺得換到電腦上是不知要減少多少倍的。書在手上讓我感覺踏實和快樂,最好的是雨夜或是雪夜,窗外下著細雨或是鵝毛大雪,在家中看書無疑于我是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因為愛看書所以很愛買書,我記得上學(xué)的時候在大慶的四年斷斷續(xù)續(xù)買了不少,畢業(yè)的時候可是費了些勁才背回來,現(xiàn)在還安好地在我床頭的書架上。結(jié)婚的時候就和丈夫說一定要買書架,其他的倒是可以省的。這么多年來也是攢了不少的書,都是我最愛的,喜歡的讀過很多遍也不會厭煩。我常想自己也攢不下多少身家留給孩子,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把我這些多年積攢的書籍留給她吧。是不是想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