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精選5篇
《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為它完全來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實踐。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1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汲取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yōu)秀法律文化,借鑒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系統(tǒng)整合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對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急,實實在在地寫進了法律條文中,更好地為百姓幸福生活保駕護航。針對高空拋物傷人現象,針對疫情期間家長隔離在外、孩子在家無人照料等緊急情況,針對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的不良現象等等,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答案。
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實現了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法律文化和現代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融合,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強大的道德力量。在總則第一條中明確提出“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2
“從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的公開征求意見期間,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網民提出的114574條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fā)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這組數據,可見民法典之熱。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此前決定,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部新中國成立70年來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加附則、84章、1260條,被譽為中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不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也將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發(fā)揮基礎性作用。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1260條。律師從頭到尾都要熟讀、記憶、掌握每個知識點。需要無數個日日夜夜學習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謂: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護人民的寶典!
這部法典,關系每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她很溫柔,守護陪伴著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臺之后,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不再保留。
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要不忘學習《民法典》。讓《民法典》的為民思想和情懷,更加激勵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心和信心,讓即將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成為《民法典》行穩(wěn)致遠的堅實基礎。
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3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開啟了我國法治的新時代。
民法典將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還有一些經濟交往等內容直接通過具體的法律條文展現出來,進一步豐富了民事權利種類;健全和充實了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條文,更加有力的維護人民利益,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著力優(yōu)化了民事主體分類、平衡了民事責任和行為自由,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提供了制度支撐。
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其制定過程、立法風格、體例等等,都凝聚著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夢想,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4
作為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guī)范合理,內容協(xié)調一致?!睹穹ǖ洹饭财呔?,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睹穹ǖ洹氛筋C布實施后,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yǎng)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據?!睹穹ǖ洹凡粌H能統(tǒng)一民事法律規(guī)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且可以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fā)展,伴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北q{護航。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jié)中為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huán)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驅動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從一個人懵懂時為游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貸平臺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損害,再到接到無數垃圾短信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記錄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程,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小明”生活的點滴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fā)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5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不由讓人暢想當“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
民法典有多么大的意義,它的亮點是什么,這些大家看看新聞就可以心中有數。民法典的亮點在央視新聞的報道中,呈現出來不少亮點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為能力的年齡、延長訴訟時效等等。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guī)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布,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臺階。
構建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民眾智慧得到極大發(fā)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他建議,民法典頒布后,普法教育要及時跟上,尤其要通過教科書、現代通訊網絡進行普及,普法教育要進機關單位、進學校社區(qū),走進千家萬戶。
2020民法典學習公開課觀后感心得精選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