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6篇
《追風箏的人》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仆人關于風箏的故事,關于人性的背叛與救贖。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追風箏的人筆記,供大家參考。
追風箏的人筆記1
阿富汗,一個久經(jīng)戰(zhàn)亂、充滿人性邪惡的地方,也是阿米爾和哈桑的故鄉(xiāng)。他們喝同一個奶媽的奶長大,在同一片草地呼喚出第一個名字,甚至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從小,他們就喜歡追逐風箏。然而,也是風箏改變了阿米爾和哈桑的生活。
小說中風箏既是親情、友情、愛情的象征,也是正直、善良、誠實的代表。對于哈桑而言,風箏就是對主人的忠誠;“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忠貞不渝的誓言。對于阿米爾而言,風箏就是父親的信任;追風箏的人看似哈桑,實質上最終追得風箏的人卻是阿米爾?!暗視铀?,張開雙臂。因為每逢春天到來,它總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許我剛剛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弊髡哂眠@樣詩性的語言在告白主人公的美好心靈。
掩卷沉思,恍然大悟,其實每個人的“風箏”各不相同。對于我而言,“風箏”就是一種需要以心換心的真情。在少年成長的旅途中,或許這種感情是友誼,或許是親情,抑或是其他……我想追求的不是親朋對我的付出對我的好,而是我和朋友親人之間真心相待,彼此信任得到快樂。
在追逐風箏的日子里,阿米爾和哈桑歷經(jīng)了太多的血腥,遭受了太沉的苦痛。最終阿米爾獲得了救贖,追到了勇敢正直責任和良知的人性美。生活中總有一些朋友,不是因為覺得彼此投緣,不是因為有著共同的話題和興趣愛好,不是因為彼此需要才交朋友;而是為了某種利益的維系,結果朋友成了互相利用的代名詞。讀罷《追風箏的人》,始終縈繞我的耳畔的是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心靈真誠的感動,久久難以平靜。多么希望我們人人能擁有彼此真心相待的親情友情,若如此,生活會有多幸福啊!
“為你,千千萬萬遍。”一句話足見哈桑對他主人無比的忠誠,甚至愿意不顧一切幫主人追回一個風箏?!盀槟悖f萬遍。”或許,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真心、真誠相待每一個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痹肝覀兌际巧钪凶分鹫嬲\真心這只“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筆記2
一本書的美好,最好能讓人想到童年。
在我們都是孩子的時侯,在大家以一種無知而期盼的眼神迎接未來的時侯,在我們一天天自豪地長成大人的時侯,總有一些事不容我們忘記。那些美好的不負責任的錯誤和自以為是的小糾糾,無論多久,都尾隨成長,永不相忘。
還記得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花瓶,確仗著自己已能說會道而鄰居家的孩子還不能利落說話而硬說不是自己,并以為真得能瞞天過海。還記得一次兩個小朋友鬧翻了打架被老師訓斥,我違心的告訴老師是那個比我小的孩子的錯,原因是我也害怕那個大個子的孩子日后找我麻煩。而不顧那個小朋友哭著離開。還記得媽媽說和我一起張大的小孩有很嚴重的病而不讓我和他玩。我就刻意的躲避他,他總是拿很多的好吃的來喚我出去玩,久而久之,我會不耐煩的說,你走吧,我不要和你這個病人玩耍。然后我看著他遲疑著慢慢離開我家的小院,出門的時侯抹了一把眼淚。
后來,因為讀書的關系,遠離了家鄉(xiāng),遠離了窮鄉(xiāng)僻壤,來到了城市開始完全不同的生活,逐漸淡忘了家鄉(xiāng)和那些一起玩耍的伙伴。遠離了童年的無知。
這就是小時侯的簡單直白的自私和毫無顧及的傷害。多年以后,早已是相隔遙遠,只是我依然不能釋懷,依然不能原諒。雖然他們可能已忙碌的忘了這些,再次見面后是完全與以前的隔離。我們畢竟不是當初的彼此。
追風箏的人講述一個善良,慚愧,自救,安心的故事。復雜的讓人不相信的現(xiàn)實,在喀布爾長久籠罩的混亂中,發(fā)生著動人心魄的故事。那是在苦難中提升的至為保貴的美。
追風箏的人也許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當我們已長大,足以面對一前的時侯,在u個人學會自我省悟的時侯,看到這本書,是一種善意的提醒。為了靈魂的安寧,我們應該去找回,應該去挽救。
那么,有理由相信,作者確是給了我們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要我們去求贖。
追風箏的人筆記3
糾結在書中的罪惡,善良,人性,獸性……盤纏糾結成一段故事,在這故事中,謊言和信任并流,憎惡和喜愛共存,熟悉和疏離同在。
這是一個贖罪的輪回,奉安拉之名,皈依內心善良的沖動,洗刷先前的罪惡,在拯救他人的過程拯救自我。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一如當時讀《一千零一夜》,這個國度創(chuàng)造了這么奇特的這么絢爛的文化,而它的子民卻仍匍匐在不可見的安拉腳下得不到解放。我想安拉的旨意不應該是創(chuàng)造一個階級社會,并奴化底層人民,使其愚昧,任人使喚而毫無怨言吧。
當然這只是我一個凡夫對安拉的妄想罷了,求安拉恕罪。
然而當哈桑卑躬屈膝地叫阿米爾少爺時,疏離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了。種族血統(tǒng)只是借口,文化程度只是借口,甚至人的品行也是借口,對優(yōu)越感的渴望并不能籠統(tǒng)地說是人性的惡,可恰恰是這種渴望驅使了阿米爾犯下一個又一個"罪過".
那可以是阿米爾爸爸說的"偷竊",也可以稱為"自私".
如果說偷竊是種罪,人的一生,要偷竊多少次呢。人究其一生,是否可以洗清這種罪過。與別人的競爭,甚至正當競爭,或許不能稱為偷竊,或許應該稱為明搶。那么明搶,是否是一種罪呢。這自然是后話了。
到美國后的阿米爾,體會到優(yōu)越感的缺失,有了別樣的感受。謙卑的心才成了他前往阿富汗尋找索拉博的力量之源。這一次,新的優(yōu)越感出現(xiàn),所幸的是這種優(yōu)越感具有不可撼動性。阿米爾是美國人,在那個自由開放的國度有穩(wěn)定的居所和生活,幫助索拉博是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他和哈桑的往事所謂的愧疚以及血緣的情分,則成為他想要幫助索拉博的理由。
阿富汗受難的孩子成千上萬,可索拉博只有一個。
阿米爾能否得到寬恕和原諒,沒人可以決定,正如沒人決定是否可以寬恕當年阿米爾的父親對他的欺騙。這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覺,你愿意寬恕愿意原諒了,任何理由都可以找得到的。
阿米爾說得對:"但我認為,我不在乎別人的過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自己也有過去。我全都知道,但悔恨莫及。"
沒有人能夠站在純粹道德的角度去評價別人,因為人也有其卑賤的一面。因此"我憑什么指責別人的過去".所以作者才會借拉辛汗說"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我們只能這樣,一旦人性的"惡"犯下了罪過,人應該只有去行善才能救贖。這樣的救贖其實還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為了自身的解脫,這,算是"自私"嗎。"自私",是否也是一種"惡"呢。
如此說來,"罪"是否皆是可原諒可饒恕的呢。安拉的懲罰,奉安拉之名的人的懲罰,又有何存在邏輯呢。倘若一個人故意犯"罪",再來行善,是否也可得到原諒呢。罪和善的度,是有衡量標準的嗎?罪和善的區(qū)別,是誰定的價值準則呢。
旁置這樣的問題,我所著眼的,還有社會的善和惡。不予人以自由,不予人以公平,盡管這自由和公平的具體定義仍需商榷,這社會不會是一個善的社會。哪怕阿米爾是一個無比善良的人,當他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少爺"的稱呼時,那也是一種惡。一個縱容等級存在的社會,一個宣揚優(yōu)越感的社會,它的惡,不是多少人的善可以洗刷的。
或許說,在這樣的語境里,善惡有了小大之別,然而這不是大小的問題,當一個社會都在行一種惡,有知覺地或無知覺地,其中的個人的善,只能是逆流激起的浪花。璀璨奪目感人卻也無力改變現(xiàn)狀。
作者賦予了哈桑和索拉博以超高的彈弓技巧,其實只是予以弱者以絲毫的力量,偶爾這種力量還能在博弈中起制衡作用。使得弱者不至于太弱,強者不至于太強。作者也賦予了阿米爾前往阿富汗一路的"好運",雖過程艱難曲折卻也了卻一番心愿。然而這只是小說,無數(shù)的不會彈弓的索拉博沒有人去拯救他們,無數(shù)的去"拯救"索拉博的阿米爾們倒在了通往"成為好人的路".
強者恒強,弱者恒弱,不只是貧富差距這么簡單的經(jīng)濟術語就可表達的了。欺凌的合理化和合法化,救贖的程序化和格式化也日漸為人接受。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奸商做慈善,饒恕之?嚴懲之?或是所謂的科學對待之?
當善成為惡人為了減輕人們對其惡的量刑的工具時,善的存在無疑是受到了褻瀆,此時的善只是成為或多活少扯下圍觀的看客們的憤怒的嘴角的掛鉤罷了。
容忍惡的存在,其實也是一種惡,不是么。
阿富汗太遠,塔利班也太遠,可是我們的身邊。所謂的"轉型期"的中國,草菅人命恃強凌弱并不少見,少見的只是如阿塞夫那般用石頭扔人的粗魯罷了。更"合法"地殺人,更"合理"地殺人,用制度殺人,用生活壓力殺人,用輿論殺人……而看客們冷漠地圍觀,憤怒者噴點口水,同情者講點好話,卑鄙者推波助瀾……難道,這不是一種整個社會都在行的惡么。
至少阿米爾的父親是令人肅然可敬的,他用行動踏碎一地的空話。他明知自身也有惡,于是他不信安拉,因為安拉給不了善。于是他去行善,某種程度上他也成了安拉的使者,反思自己的惡,阻止自己作惡,努力行善。
但他逃不了那時那地的藩籬,他處在社會的上層,他用優(yōu)越感去幫人,他默認了不平等及其他的存在。
事實上,當我們談論起一些抽象的事物時,比如善惡,它們的定義永遠值得商榷。于是我們總是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驅使人們放棄思考。但人們心里的困惑依然需要解答,于是轉而投向了某種膚淺的甚至似是而非的理念的懷抱。
有時候,人們可以忘記社會,討厭"大我"(乃至完全反對宏大敘事),活在一套扭曲奇怪的社會邏輯里,只在乎自己的一切,行不知所謂的救贖。受此書感動的讀者或者會選擇更加珍惜自己的朋友,然而他們是否會把素昧平生的人也視為朋友呢。
是否只有當他們的生命中出現(xiàn)了"索拉博",他們才會去到"阿富汗".
追求人類解放并不是一張口頭支票,追求普世價值和追求人類解放并不相悖,甚至有一致之處??偸侵塾谧约旱娜藗冇肋h追不到人類幸福的風箏,而他們自己也猶如一如可憐的風箏,被許多的力量操控,以獵殺別人求生存為存在的目的。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可以感人,也可以騙人。而在有的人心中,這個"你",并不完全是指人,它更是為推動整個社會行善,追求人類的進步,保障人的基本權益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向社會的一切黑暗宣戰(zhàn)的骨氣的代稱。
追風箏的人筆記4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沒有很華麗的文筆,他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當仆人哈?!⒚谞栕詈玫幕锇?,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命運的指針并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后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后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xiāng)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于回到家鄉(xiāng)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xiāng)的變化,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故事的最后,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后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于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于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作者用細膩平淡的筆觸,為我們真實的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娓娓道來一段人性的救贖。語言平實而力透紙背,感強烈真摯而不造作,仿佛一位老朋友向你訴說他曾經(jīng)的故事。"為你,千千萬萬遍!"銘刻在心底的聲音是永恒的忠誠誓言,哈桑堅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從一個少年的眼中直達另一個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來不停歇地煎熬拷問著懦弱的靈魂。親情、友情,歡笑、背叛,汗水、血水,樹蔭傾瀉的陽光,順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貴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獨自咽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zhí)著奉獻的生命,連同風箏和那張帶著兔唇的圓臉在阿富汗這片被宗教信仰與真誠熱情纏繞,被戰(zhàn)火摧殘的土地上交織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長的交響曲:"為你,千千萬萬遍"……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沖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嘩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并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追風箏的人筆記5
已經(jīng)是深夜兩點,四周一片寂靜,我依然無法入睡。我仿佛剛剛從一座人間地獄狼狽逃出,心還在慌亂中簌簌發(fā)抖。在具有濃厚異域風情的中東音樂漸漸遠去聲中,火紅的石榴暗淡了,一只飛舞的藍色風箏在旋轉中急速墜落,一個小男孩飛奔過一個又一個街巷,橡膠靴子踢起陣陣雪花。他要去為他的小伙伴追那只即將墜落的風箏。到了街道的拐角處他轉身,雙手放在嘴邊,大聲說:“為你,千千萬萬遍?!比缓缶褪撬赜械墓J轿⑿?-憨厚,羞澀,然而這笑卻錐人心痛。
平實的講述,溫暖細膩的筆法,故事如此殘忍又如此美麗,如此令人手不釋卷。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對主人極其忠誠,多次為他挺身而出,在一次風箏比賽后,哈桑受到了壞人非人的折磨,阿米爾沒有為哈桑出頭,而是躲在街角偷窺,良心的無處安放讓他最終因背叛而栽贓逼走了這個質樸的伙伴。在戰(zhàn)亂中遠走美國的少爺始終無法原諒自己,二十年后他再度踏上滿目蒼痍的阿富汗時,卻發(fā)現(xiàn)哈桑其實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但他卻和妻子慘死在塔利的槍下,唯一的兒子流落在塔利頭目手中,備受蹂躪。故事的結尾是阿米爾如何去救這個孩子,同時實現(xiàn)自我救贖。
作者以極其敏銳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將這個過去不引人注目,在新千年卻成為全球政治焦點的國家的文化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三十年前的阿富汗溫馨閑適,卻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摩擦而緊張。他深入描繪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固守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與風俗。巧妙,驚人的情節(jié)交錯,讓這部小說值得矚目,這不僅是一部政治史詩,也是一個關于童年如何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的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是一部睿智并發(fā)人深思的小說:贖罪并不等同幸福。因為同時兼具時代感與高度文學質感,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造難能可貴。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寫的名著讓我的心靈受到激蕩,它竟是這么的讓人不忍卒讀,有對國家與民族的思考,對善與惡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個警鐘,有振聾發(fā)聵之效。
在階級社會里,人一出生便是不平等的。阿米爾一出生便是少爺,理所應當?shù)牡叵碛袠s譽,財產(chǎn)和來自一切親朋好友的尊敬,恭維,而哈桑只能是少爺忠實的仆人,并且天生兔唇,奴性觀念深入內心。就像他的爸爸哈里一樣是阿米爾爸爸的仆人,他們是朋友,但更是主仆。阿米爾開口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開口的第一個詞卻是“阿米爾”。這讓我難過,每個人開口的第一個詞不應當為自我的至親嗎?
有優(yōu)越性的阿米爾不止一次捉弄哈桑,用文盲來諷刺哈桑,甚至讓哈桑吃土來證明對自我的忠誠。其實,阿米爾的并沒有這么強勢,甚至有點懦弱。他嫉妒哈桑,只能經(jīng)過這種伎倆泄泄私憤,因為父親不僅僅愛著他,還愛著哈桑,哈桑的每一次生日他都不會忘,有什么好事總想著哈桑。哈桑是那樣勇敢,善良,淳樸,甚至當你跟他說話時,就感覺自我是個大騙子。阿米爾偶然間聽到父親說:“一個不肯為父母挺身而出的人,長大后必然是懦弱的,要不是我親眼看見他從他母親肚子出來,我真不敢相信他是我兒子?!碑斎?,阿米爾的心被刺痛了。誰不想擁有一份獨一無二的愛??!在風箏節(jié)那天,為了喚回父親只愛他的機會,他買了風箏,干掉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如他所愿,他拿了第一??墒且扬L箏追回來,他才算真正的第一,哈桑就是那個追風箏的人。一向到天黑,他在一個死胡同里找的了被一幫混混欺負的哈桑,條件是僅有把追到的風箏交出來,才能幸免于難,哈桑卻誓死捍衛(wèi)。阿米爾內心的懦弱跳出來了,盡管每次他有難,哈??偸峭ι矶觯灰粯?,他怕,最終他退縮了,默默地離開了那個地方。哈桑拖著風箏,黑色的血地在雪地,刺眼之極。阿米爾有意無意地輕描淡寫。
阿米爾,你以為哈桑沒有看見不遠處的你嗎?你也真是懦弱??!你為了逃避自我的愧疚,把自我的錢和手表壓在哈桑床下,以盜竊之罪攆跑了他。你每晚夜不能寐,悔恨著遺忘著,那張溫馴的臉卻始終揮之不去。你最終離開了這去了美國,有了事業(yè),感情,卻沒有孩子,或許這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吧。你從拉辛汗口中得知哈桑已死。你當然痛徹心扉,世界上總有那么一兩個人好無理由的愛你,從此以后再也不會有了。
因惡通向善,是你的救贖。其實哈桑是你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的兒子在你的故國。你從美國回來了,那凋頹的斷壁殘垣不是你小時候的故鄉(xiāng)。你冒著被大兵殺死的危險見到了哈桑的兒子。在決斗中,你肋骨斷裂,人中裂開,肺被刺穿,就連結實都被打了出來。你卻大笑,內心無比舒暢,你的愧疚最終有地方發(fā)泄了。還記得你用石榴擊打哈桑,讓他來緩解你的愧疚,哈桑卻將石榴砸向自我的腦袋,石榴汁像血液一樣從哈桑腦袋滴下,又是一陣刺痛。最終,你收養(yǎng)了哈桑的兒子,你的風箏追到了。
血淋淋的情節(jié)直擊人性,“懦弱”,“自私”,“逃避”這些字眼都是我們所厭惡的,但它們又時常出此刻我們身上?;蛟S每個人都有罪,他那么不愿讓人言說,因為懦弱,因為嫉妒,因為要保護自我。不言,塵封過去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做的。中國的荀子有性惡倫一說,人之初,性本惡。懦弱或許是我們的天性,沒能保護我們應當保護的人,確實是一種罪惡。由惡向善,追尋完美,追尋內心的風箏是我們應當做的。你忍心看到一個純潔無暇的人對你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碑斔怆y時,你卻袖手旁觀嗎?在道德與利益的博弈之間,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贖罪,是西方人的信仰,但中國人也應借鑒。我愿以赤子之心挽回被我傷害傷害之人受傷的心,似春日里第一片雪花融化,漸漸春回大地,追回兒時那遙遠的,完美的回憶,讓那風箏在我心頭一向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