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之若鶩是什么意思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那么大家了解趨之若鶩和沆瀣一氣這兩個成語的意思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内呏酊F是什么意思_沆瀣一氣是什么意思,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趨之若鶩是什么意思
趨之若鶩,讀音qū zhī ruò w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 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貶義,也可以是中性)。
解釋
趨:快走;鶩:野鴨。
本意是指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 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可以是中性
出處
《明史·蕭如薰傳》:"如薰亦能詩, 士趨之若鶩, 賓座常滿。"
明朝萬歷、崇禎年間, 我國寧夏、青海等邊塞地方很不安定,一些賊寇糾集少數(shù)民族時常入犯,殺人搶馬, 甚至攻城略地。這時,有位鎮(zhèn)守邊關(guān)的總兵叫蕭如薰, 在他聰明機智的妻子楊氏的參謀、鼓舞下, 屢屢擊敗來犯的敵人, 受到了朝廷的器重。他前后鎮(zhèn)守過七處邊城, 所到之處都使禍亂平定了。他不僅帶兵持重有方, 而且亦能寫詩文, 因此文人學(xué)士都喜歡到他家作客, 飲酒賦詩, 談?wù)摃r事。由于與他來往交結(jié)的賓朋太多了, 軍營中接待的人很感苦惱, 耗費的財力物力也很多。可蕭如薰覺得人情難卻呀。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清·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技藝》:"為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馳使天下,而天下之民趨之若鶩。"
清·曾樸《孽?;ā返诙呋?"京外的官員,哪個不趨之若鶩呢!"
網(wǎng)上流行起"非主流"來了,大伙趨之若鶩。
哪個"留學(xué)博士"出版了一本《留學(xué)指南》,不學(xué)無術(shù)者趨之若鶩!
如蠅逐臭、如蟻附膻
敬而遠(yuǎn)之、無人問津
引證
清·袁枚《隨園詩話》:畢尚書弘獎風(fēng)流;一時學(xué)士文人趨之若鶩。"
清·曾樸《孽?;ā返诙呋?"白云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guān), 高道士就是作惡的心腹, 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辨析
~和"如蠅逐臭"有別:~所"趨"的不一定是不好的事物;而且總是多數(shù)人;"如蠅逐臭"所"逐"的全是不好的事物;可以是多數(shù)人;也可以是一個人。 多用作貶義詞。
趨之若鶩的造句
1、男孩子馬上會趨之若鶩的
2、附近的光棍們當(dāng)然是趨之若鶩了。
3、不過,并非每個人都對這種新老師趨之若鶩。
4、從而使赴日留學(xué)的人趨之若鶩,種種因素促使留日運動在中國的興起。
5、摘要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消費者市場,令眾多的中外企業(yè)趨之若鶩,紛紛展開廣告攻勢。
6、然而就像十幾歲的青少年急不可待地模仿成年人的舉止那樣,汽車制造商對熱門的高科技的趨之若鶩也許并不明智。
7、對于皇馬主教練這個崗位,上述任何一名教練,只要目前沒有合約在身,他們都會趨之若鶩。 ”
8、常言道:鉆石是女士的最佳良伴。事實上,不同文化不同年代的婦女都對鉆石趨之若鶩,因為鉆石晶瑩閃耀,又珍貴罕有。
9、愛美是人的天性,潮流近年鼓吹瘦等于靚,瘦身也因此逐漸成為不少人趨之若鶩的改善儀容方法。
10、大學(xué)生和年輕的成人等青少年對公眾網(wǎng)絡(luò)趨之若鶩,相對于雅虎這樣的老式的全能網(wǎng)站,廣告商們也就增加了在時髦的懸掛窗口上的投入。
沆瀣一氣是什么意思
沆瀣一氣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jié)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jié)在一起。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
解釋
沆瀣:夜間的水氣。諷刺那些氣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結(jié)。
出處
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示例
褒義
◎清·王韜《淞隱漫錄》:"惟以杜子美、李義山兩集相隨,故發(fā)為歌噙,抑塞磊落,感慨蒼涼,與草堂翁~。"
◎清·曾樸《孽?;ā返谌幕?"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
貶義
◎日本入侵者和偽軍沆瀣一氣,鎮(zhèn)壓抗日英雄。
◎這兩個人,一個尖酸,一個刻薄,沆瀣一氣,到處惹是生非。
◎公元1139年,宋高宗和秦檜沆瀣一氣,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
◎他們這些游手好閑的人沆瀣一氣,臭味相投。
應(yīng)用
近義詞
狼狽為奸、一丘之貉、蛇鼠一窩、串通一氣
反義詞
志同道合、肝膽相照、同仇敵愾
英文介紹
act evilly in collusion with ;
沆瀣一氣的典故
唐代盛行科舉制度,當(dāng)時的讀書人都爭著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就能做官。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在京城長安舉行一次規(guī)模很大的考試, 許多讀書人紛紛來到長安應(yīng)考。考生中有個人名叫崔瀣,頗有才學(xué)。 主考官崔沆連日批閱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為贊賞,連聲叫好。發(fā)榜那天,許多人圍榜觀看,有的還高聲地念著名單。突然,有個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連聲道喜,原來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當(dāng)時規(guī)矩,科舉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崔瀣不免要以門生的身份,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 真是巧得很,主考官叫崔沆,門生叫崔瀣,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間的水氣、霧露, 如今剛好在兩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塊,實在難得。
一時,許多人聚在崔府門前,看個熱鬧。人們指指點點,津津樂道,于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本來這是一句玩笑話,并不含貶義,崔沆、崔瀣也不存在營私舞弊的情況,不過后來有人聽說崔瀣中舉后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職,遭到他人質(zhì)疑,于是便把"沆瀣一氣"的說法暗指他們倆后私人關(guān)系。漸漸地,"沆瀣一氣"從一句玩笑話變成了一個含貶義詞的成語。
趨之若鶩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