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語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本
爬山,我們可以領(lǐng)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綺麗。登頂,可以感受一覽眾山小的壯闊。今天,我們隨著馬克吐溫的腳步,去勃朗峰來一次綺麗之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踔邪四昙壵Z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本,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級語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本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領(lǐng)略美景與趣事。
2.學習本文散文筆法與小說筆法并用的寫法。
3.感受文章語言略帶幽默與書卷氣息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課前朗讀古詩詞)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也是一種閱讀,在旅行中去認識未知的這個世界,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絢爛。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爬山,我們可以領(lǐng)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綺麗。登頂,可以感受一覽眾山小的壯闊。今天,我們隨著馬克吐溫的腳步,去勃朗峰來一次綺麗之旅。
二、預(yù)習反饋
1、說一說,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演說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有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種體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xiàn)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guān)心,具有幽默和諷刺的特點。他經(jīng)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fā)展過程,其思想和創(chuàng)作也表現(xiàn)為從輕快調(diào)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fā)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后期語言更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爾卑斯山脈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于法國和意大利邊境。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冰川發(fā)育,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順坡下滑,西北坡法國一側(cè)有的梅德冰川,東南坡意大利一側(cè)有米阿杰和布倫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學研究實驗站。勃朗峰設(shè)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shè)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寫一寫,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詞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轔轔(lín)巉峻(chán)拾級(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頂(qióng)皚皚(ái)繚繞(liáo)溝壑(hè)打嗝(gé)紛至沓來(tà)
3、考一考,詞語正確的一項
三、交流展示
1、跳讀課文,理清思路。
過渡語:可憐可憫,教師引導(dǎo)為什么說乘客可憐可憫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樣的呢?請?zhí)x課文,找一找這一路寫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點?又在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課文之后,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預(yù)設(shè)(奇),沿途奇美,主峰奇?zhèn)ィ椒迤骐U,云朵奇幻;車夫“奇人”經(jīng)歷“奇遇”
2、品讀語言
(1)這一路奇麗的風景,經(jīng)歷的奇人奇事,都被我們的作者寫進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請同學們劃出文中你覺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讀分析說說你的閱讀感受。(分組合作,一大組風景,二大組人物)
【交流點撥】①取道黑首欣賞瀑布,“清流急湍,環(huán)顧四周,巖壁巉峻,丘崗蔥綠,美不勝收”一連串四字詞語,語言整齊,極富文學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進發(fā)之前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時,用了“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繚繞,輕歌曼舞”,四字詞語連用,詞藻華麗且用詞準確,令人耳目一新。③“車王”趕馬車“什么亂石廢物,溝壑曠野,一概不顧——有時一兩個輪子著地,但大多數(shù)時候騰空而起”“每當我們險遭不測時,他總是面不改色,和顏悅色地說:‘只當是種樂趣吧……能坐上車王的車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說的,我就是車王。’”等句子,無不暗含著詼諧與幽默,讀來饒有興味,讓讀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樂。
(2)揣摩文中“車王”和“勃郎隊長”的說話語氣,用自己的方式讀出來,抓描寫,品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
四、質(zhì)疑輔正
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寫肥皂泡?
【交流點撥】眼前的絢麗色彩,正像人們透過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樣精彩,色彩斑斕,但卻轉(zhuǎn)瞬即逝,它們又在無窮地變幻著,不能長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歷史變遷,人世滄桑,個人在時光的長河中非常渺小。
五、拓展延伸
1、國學經(jīng)典誦讀,談啟示
2.小練筆,說感悟
你一定也登臨過很多山,也一定遇到過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發(fā)出無數(shù)的感慨吧!請打開記憶的匣子,選擇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qū)懻f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初中八年級語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本二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異特點,體會作者的游蹤的順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見所遇之事。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運用優(yōu)美和幽默的語言描寫眼前景物、記敘所遇人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熱愛大自然,以積極美好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重點體會作者以游蹤和觀察點的變化描寫眼前景物。
難點體會作者優(yōu)美和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具有關(guān)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要問西歐最雄偉的山脈是什么山脈,那就是阿爾卑斯山脈;要問阿爾卑斯山脈上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們將穿越到一個世紀以前,跟隨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去登游勃朗峰,這必定會是一次輕松愉快的旅行。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風格以幽默和諷刺為主,既富于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短篇)等。此外,馬克·吐溫還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苦行記》等。
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脈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于法國和意大利邊境。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山體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勃朗峰設(shè)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shè)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國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庫馬約爾,長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車,使巴黎到羅馬的里程縮短了約220公里。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填表格
方式所見所遇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麗景色驚嘆
美好聯(lián)想
下山雇車旅行
(7-11)幽默風趣的“車夫”幸運
輕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蹤怎樣,體會本文行文順序。
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館
可見,本文以作者的行蹤到展現(xiàn)作者旅行的所見所遇。
1.作者登山時是徒步進行,為什么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呢?
見課文第1段,采用了對比的寫法。
因為路都是山坡,陡峭難行;天氣又灼熱難當,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下,乘車騎騾反而極不方便,所以顯得“可憐可憫”。
2.作者怎樣描繪勃朗峰的?
(1)遠望勃朗峰:穹山頂呈V字形,聳入藍天,巍峨壯觀;
(2)登山勃朗峰:望周圍的峰奇形怪狀,側(cè)面襯托了勃朗峰的雄偉。
(3)逗留高地:仰面遙望美景獨特,滿目華彩,變幻無窮,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聯(lián)想到什么?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麗景色,尤其是神奇變幻無窮的云彩聯(lián)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變幻無窮的,且轉(zhuǎn)瞬即逝,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見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這種特別聯(lián)想,一方面表達了對大自然創(chuàng)造如勃朗峰神奇美麗一般景觀的贊嘆;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轉(zhuǎn)瞬即逝,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人們應(yīng)好好珍惜吉時美景,人們也應(yīng)積極投身大自然,縱享大自然的饋贈。
4.下山作者寫的是遇“車夫”一事,怎樣理解作者的安排,這一內(nèi)容和題目“登勃朗峰”有聯(lián)系嗎?
作者下山寫雇車去旅館,塑造了一位車技嫻熟、幽默風趣的車夫,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內(nèi)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緊密相連,展現(xiàn)了旅行的另一面。寫美景,令人陶醉留戀;寫人,風趣幽默,讓人倍感輕松愉快。這樣的旅*程真是一個完美的身心之旅。
5.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
(1)“有些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纖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p>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纖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寫出了山峰的形狀,突出了勃朗峰周圍山峰奇形怪狀、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
(2)“我們曾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但見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繚繞,輕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細,宛如游絲蛛網(wǎng)一般?!?/p>
描寫峰巔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態(tài),從側(cè)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麗壯觀,如夢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麗最精致的造物,莫過于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p>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這個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華麗、奇幻無比的肥皂泡泡,聯(lián)想豐富、獨特,也贊美了勃朗峰的景觀真是如夢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說的是法語,還不時地打嗝,像是在加標點符號?!?/p>
生動描寫出車夫說話的特點。語言幽默風趣,氣氛輕松愉快。
本文記敘了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一次經(jīng)歷,描繪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變換光影,敘述了奇人奇事、驚險旅程、怪異車夫,表現(xiàn)了旅途的無限趣味,表達了對世事人生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對奇山異景的贊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蹤和觀察點的移動為線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見和所遇之事。
2.作者筆法多變。寫上山,用散文筆法,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引出無限感慨;寫下山,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
3.文中語言優(yōu)美又不乏幽默風趣。馬克·吐溫是語言大師。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記散文,也體現(xiàn)了他語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風格。如“有些頂端尖峭……只能在分野處才得以偶見幾堆”一組句子,就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勃朗峰周圍山峰多樣的形狀;而所選的喻體都來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讀者閱讀后產(chǎn)生輕松愉悅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觀峰遠望:V字形壯觀周圍山峰形狀多樣美景獨特:華彩變幻,如肥皂泡(聯(lián)想)下山遇車夫車技嫻熟說話風趣輕松愉快
讀馬克·吐溫的《登勃朗峰》,我們絲毫不覺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勞頓之苦,有的只是觀賞美景,享受旅行的輕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這一課時,力求也能讓同學們輕松地讀,愉快地學。學習的過程也好比旅行的過程,只要我們抓住主要目標,端正我們的心態(tài),運用恰當?shù)姆椒ǎ湍芟褡髡哂尾史逡粯?,既能觀賞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樂趣,從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都要力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
初中八年級語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本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內(nèi)容,掌握生字詞。
2.體會文章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重難點突破
重點: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
1.自讀點撥法:結(jié)合學習過程,點撥學生研讀文章,感悟文章的寫作技巧。
2.情境設(shè)置法:利用視頻和圖片,給學生以情境感,引領(lǐng)學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學法:
1.閱讀品味法:通過反復(fù)研讀與細致品味等活動,深入文本,感受這篇游記的獨特魅力。
2.合作探究法:引導(dǎo)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小組合作,充分準備,學習游記的語言和技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CAI課件、與本文有關(guān)的拓展資料。
學生:1.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勾畫語句,形成初步的閱讀體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
(約5分鐘)導(dǎo)入法一:
出示勃朗峰的圖片,介紹:
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歐的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夠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前去游賞。今天,讓我們隨著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板書課題:登勃朗峰)
導(dǎo)入法二:
板書課題及作者。
師:本文的作者是美國小說作家馬克•吐溫。他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有一次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某個法案,因此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眻蠹堃毁u出,許多*電話隨之而來,這些國會議員可不認為自己是混蛋,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馬克•吐溫于是又刊登了一個更正:“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
有一次,馬克•吐溫應(yīng)邀赴宴。席間,他對一位貴婦說:“夫人,你太美麗了!”不料那婦人卻說:“先生,可是遺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鳖^腦靈敏、言辭犀利的馬克•吐溫笑著回答:“那沒關(guān)系,你電可以像我一樣說假話。”
這位幽默大師真是機智幽默啊!今天,他給我們帶了怎樣的驚喜呢?請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圖片具有可視性、直觀性可使學生具體直觀地感受到所學課文的內(nèi)容,同時運用圖片導(dǎo)入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
利用趣聞軼事導(dǎo)入,可激發(fā)學生對作者作品的閱讀興趣,同時加深對作者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
(約16分鐘)1.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生字讀音。(投影)
翌日(yì)塵埃(āi)絡(luò)繹不絕(luòyì)
轔轔(lín)焦炙(zhì)俯瞰(kàn)
蠼峻(chán)獨踞(jù)蒼穹(qióng)
紛至沓來(tà)霓裳(cháng)驟然(zhòu)
皚皚(ǎi)拾階(shè)
2.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投影)
(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2)絡(luò)繹不絕:絡(luò)繹:前后相連,連續(xù)不斷;不絕:不斷。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3)美不勝收: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指態(tài)度沒有任何變化,還是像從前一樣。
(5)紛至沓來:紛:眾多,雜亂;沓:多,重復(fù)。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6)名副其實:副,符合,彼此相稱。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7)霓裳羽衣:以云霓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裝束美麗。
(8)驟然:來得很突然,沒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發(fā)生了,沒給任何準備。
(9)拾階:拾,輕步而上。逐步登階。
3.介紹作者及著作。(投影)
馬克•吐溫(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譽為“文學的林肯”。是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耶歷險記》等。
4.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閱讀,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2)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劃分段落層次。
明確:
?、傥恼掠洈⒘俗髡咭恍械遣史宓倪^程。
?、诶砬逦恼碌乃悸罚?/p>
第一部分(第1~6段):描寫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見聞
第二部分(第7~11段):敘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經(jīng)歷。
5.具體分析:
(1本文是一篇游記,請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過程。
學生在默讀的同時進行圈點批注,探究答案:
明確:
早晨八點多,徒步上路,路上見到很多坐車的男女。
取道黑首,抵達高地,沿途看到諸多美景。
拾階而上,看到巍峨壯觀的勃朗峰及其周圍的山峰。
就地而坐,飽覽美景,心有所悟。
雇了馬車,美餐暢飲。
車夫車技高超,一路顛簸疾馳,先于其他人到達沙蒙尼,住進旅館的上等房問。
(2)第一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么?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具體生動地描寫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見美景。涼爽的樹林,巉峻的巖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狀的山峰,色彩斑斕的彩霞,瞬息萬變的光影,無不令人神往。
(3)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么?
明確: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寫人敘事。這一部分主要刻畫了車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車技高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夯實基礎(chǔ),因為語言文字是感情的載體。
介紹作者,加深學生對馬克•吐溫的印象,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走入文本,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nèi)容
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運用各種符號標記、批注、勾畫,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逐層深入把握學習重點,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由整體到具體,
三、合作探究。
(約18分鐘)l.理解重點句子。
?、偬鞖庾茻犭y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背之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作者為什么認為乘坐馬車的和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學生交流后回答: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親近山水。作為游客,應(yīng)該盡可能腳踏實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這些人乘車、騎騾,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不能“在樹林中避暑納涼”,而且失去了旅游的樂趣和意義,豈不“可憐可憫”!
?、谖覀兛稍跇淞种斜苁罴{涼,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錢坐車,就一定要使他們的旅行物有所值。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段話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出作者什么樣的心理?)
學生交流后答:這段話要讀得輕松、輕快。作者為自己感受到了旅游的樂趣而喜悅?!拔镉兴怠币辉~褒義貶用,表達了作者對乘車、騎騾的人的含蓄嘲諷。
?、圩匀唤缰凶蠲利愖罹碌脑煳?,莫過于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里聯(lián)想到肥皂泡,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學生交流后答:這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麗精致的東西,都是過眼云煙,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麗的肥皂泡終會破裂。因此,我們要珍惜當下,樂活當下。
?、苋绻@位王爺?shù)能嚰悸郧访艚?mdash;—或者說,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離開阿冉提時喝得酒氣醺醺——結(jié)果就不會是這樣的了。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學生交流后答: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于車夫的技術(shù)高超,他們才能夠趕上并超過長長的游客車隊,得以住進上等房間。作者對此歡欣慶幸并對車夫駕車的技術(shù)表示贊嘆。
2.歸納寫作技法。
結(jié)合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小組合作交流后,教師明確:
作者寫上山,用的是散文筆法,繪景抒情:通過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變幻的光影,表現(xiàn)勃朗峰周圍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無限感慨;寫下山,用的是小說筆法,寫人敘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幽默風趣,吸引讀者。
3.小結(jié):
本文記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蜂的過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具體形象地描繪了勃朗峰美不勝收的景物,并刻畫了一個駕車技術(shù)高超、性格豪爽的車夫形象。研讀、揣摩句子含義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揣摩語言,養(yǎng)成揣摩語言的習慣可以加深其對語言文字運用技巧的理解,不斷增強自己的語感。
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課堂小結(jié)能有效體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突出教學重點,為學生復(fù)習鞏固提供導(dǎo)向性。
四、對照梳理。
(約6分鐘)本文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同為游記,但閱讀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請從文章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
(同桌討論并回答)
教師歸納:
1.兩篇文章都是游記,都用生動的筆觸描繪出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寫景重在表現(xiàn)自然的賞心悅目,令人熱愛與贊美;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重在表現(xiàn)自然的莊嚴神圣,令人敬畏與崇拜。
2.兩篇文章都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展開全文。本文運用變化的筆法,先以散文手法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慨;再以小說筆法敘述事件,刻畫人物。細細讀來,感受到一份別樣的幽默。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則巧妙地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壯美、神圣,表現(xiàn)出作者對自然的崇敬,給人印象深刻,讓人久久回味。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比較閱讀把兩篇內(nèi)容相關(guān)而又有所不同的課文聯(lián)系起來進行鑒賞,是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幫助識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19.登勃朗峰
馬克•吐溫
上山見聞:濃墨重彩繪景抒情 表達多樣
下山經(jīng)歷:簡筆勾勒寫人敘事 筆法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