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是“楷書之祖”的原因
時間:
歐東艷656由 分享
鐘繇是“楷書之祖”的原因
鐘繇 (三國時期政治家、書法家)百科
鐘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zhèn)守關中,功勛卓著。以功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丕稱帝,為廷尉,進封崇高鄉(xiāng)侯。后遷太尉,轉封平陽鄉(xiāng)侯。與華歆、王朗并為三公。明帝繼位,遷太傅,進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謚曰成。[1] 鐘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鐘繇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后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鉆研學習鐘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并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鐘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楷書
鐘繇是“楷書之祖”的原因
楷書在我國各種書體中是最重要的一種。它既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又長期是我國通行的規(guī)范化字體。楷書的創(chuàng)建者,是三國時的鐘繇(151~230)。善于變革的鐘繇,搜集了民間的寫法,研究了章草的快速筆法,在隸書端莊優(yōu)美的字形基礎上,統(tǒng)一了隸書所有的橫;用豎直工整的撇、捺,代替了曲圓、拖展的隸書撇、捺;加強了鉤勢,一種新的字體誕生了。由于它形體方正,橫平豎直,規(guī)規(guī)矩矩,所以被叫做“楷書”(當時叫“楷隸” )。鐘繇也就理所應當?shù)谋环Q為“楷書之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