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走路不穩(wěn)的原因是什么
老年人走路不穩(wěn)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老年人腿腳都不太靈便,走起路來也缺乏平衡性,導致老年人走路不穩(wěn)都有哪些原因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老年人走路不穩(wěn)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老年人走路不穩(wěn)的原因
缺乏維生素B12
缺乏維生素B12不僅會引起貧血,更會引起脊柱變形等脊髓疾病,從而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wěn)等癥狀。不少老年人常由于不恰當的飲食習慣而導致維生素B12缺乏,比如飲食過于清淡,或者不吃葷腥,喜歡素食等。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是肝、魚、牛奶,老年朋友可以多攝入,另外也可以通過維生素B12的片劑補充。
缺鉀
低血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最明顯。 豆類、蔬菜、水果吃得少,夏天大量出汗都容易導致缺鉀,建議老年朋友少吃過甜、過咸的東西,平時的飲用水不要喝純凈水,以保證水中礦物質的補充。
腦梗塞
很多人認為腦梗塞就會出現偏癱、手腳不靈活,其實,走路不穩(wěn)、經常頭暈也是腦梗的前期癥狀,所以平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出現走路不穩(wěn)的現象,最好能去神經內科就診檢查,及早發(fā)現及早診斷才能及早治療。
老年人走路的誤區(qū)
1、腰背不直
不少喜歡健步走的人一開始還能做到抬頭挺胸,但時間一長,懶散下來又變成“彎腰駝背”,長期如此,肩頸難免酸痛不適,有腰椎疾患的人更不適合。健步走時,身體盡量端正,頸椎、脊椎成一直線,眼睛不要往上看或者往下看,最好能直視前方。要注意肩膀放松,不要刻意保持一種固定的健步走姿勢,以免頸肩部出現不適。
2、不收小腹
挺著小肚子走路,不僅姿勢不好看,且走起來吃力,不容易達到瘦身效果。健步走的時候注意慢慢收緊小腹,再隨著運動的頻率慢慢舒展,一收一舒之間能很好地鍛煉腹部肌肉。
3、肢體亂扭
有人健步走的時候喜歡晃動手臂,覺得可以增加運動量。實際上,如果手臂擺動幅度過大,但步伐又不能保持一致,反而會降低健步走的有效鍛煉水平,會越走越累,速度越來越慢。 正確的做法是手臂放松,讓手腕自然前后擺動,不要比肩高。
4、負重行走
有些健走者背著雙肩包等物品,如果背太重的東西,膝蓋承載過重,容易受傷,負重應以行走時不覺吃力為宜。
5、疾走急停
很多人沒做熱身運動就出發(fā),容易拉傷肌肉。因此健步走前適度拉伸,足部有些發(fā)熱時,可以遞增速度。想休息時也不要急剎車,停下來之前就應放緩速度。
6、好高騖遠
入門者或很久沒運動的人,往往忽略體力及身體狀況,將目標設定得太高,反而造成負擔。 行走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態(tài),每天快走半小時至40分鐘,走到“細汗微出”,年輕人心跳一般不超過130次/分鐘,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超過120次/每分鐘,強度以感覺呼吸、心跳有點加快,微微出汗為準。
7、戴著耳機
對平衡能力差的老人來說,戴著耳機健步走會加大他們摔跌風險。最好不要戴耳機健步走,可以自己輕哼歌曲,緩解疲勞。如果一定要戴耳機,音量以能聽清旁邊人正常講話聲音為宜。
老年人走路不穩(wěn)的防御
一、改善一下周邊環(huán)境設施
1、屋里的家具或其他東西的擺放以不妨礙老人走路為宜。
2、屋里不應有已經不穩(wěn)固的家具,如開始搖擺晃動的椅子。
3、樓梯處、走廊里以及臥室和衛(wèi)生間里的照明要充足。燈的開關應安在容易夠得著的地方。
4、在浴盆、淋浴處和抽水馬桶邊安裝可以夠得著的把手。
5、在走道里,不要鋪放滑溜或容易鉤絆的地面鋪設物。地面上的鋪設物應該固定,不要鋪放那些會因為行走的力量使其移動的東西。
6、在老人經常需要走過的地方,清除電線和電話線之類的絆腳物。
7、老人在屋里走路時,避免穿帶跟或滑底鞋。同時也最好不要穿拖鞋,因為老人有時為了用腳去鉤脫落的拖鞋而忘記自己的平衡,引起摔跤。
二、可幫助老人鍛煉平衡力的小運動
1、坐在凳上,全身放松,排除雜念。兩手慢慢上抬,至與肩平時,轉動上身,兩手隨之轉動,上身先轉向左,兩眼注視左側片刻,然后上身轉向右,兩手隨之轉向右,兩眼注視右側片刻,反復做10次。
2、正身站立,身前放置桌、椅各1個,慢慢地從桌子上拿起一物體,把它放在椅子上,然后再把它放回桌子,如此反復搬動物體,連做10至30次。接著將這個物體在桌子與地面間上下搬動,連做10至30次。
3、正身站立,全身放松,排除雜念。先將重心移到左腿上,慢慢從1數到20,再將重心移到右腿上,慢慢從1數到20,重心交替在左右腿上移動,重復做10次以上。
4、坐在凳上,凳腳高與膝齊平,上身慢慢下俯,先伸出左手觸摸右足趾,然后恢復端坐姿勢,接著再上身慢慢下俯,伸出右手觸摸左足趾,如此反復,兩手交替觸摸兩足趾,反復做10至30次。
人到老年后身體健康情況會慢慢變差,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疾病,并且骨骼的堅硬度也會有所下降,因此老年朋友更容易發(fā)生摔跤受傷情況。另有研究表示,老年人遭遇變故后更容易摔跤,因此請家人及老人自身多注意防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