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重點(diǎn)知識(shí)點(diǎn)梳理
將知識(shí)點(diǎn)進(jìn)行梳理是學(xué)習(xí)的第一步,下面是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重點(diǎn)知識(shí)點(diǎn),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重點(diǎn)知識(shí)點(diǎn)(一)
【謙稱】有下列6種:
(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xué)識(shí)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xué)等,表示自己是新學(xué)后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shí),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jì)大的親屬時(shí)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謙詞有:因?yàn)楣湃俗瘯r(shí)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shí)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重點(diǎn)知識(shí)點(diǎn)(二)
【直呼其名】有三種情況:
自稱姓名或名。如“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用于介紹或作傳。如“柳敬亭者,揚(yáng)之泰州人”。
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xiàn)諂于后”。
【字】古人幼時(shí)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一般而言,字與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取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出于禮貌和尊敬。名與字一般由父親或尊長來取。
【號(hào)】即別號(hào)、表號(hào)。號(hào)一般由個(gè)人取定,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hào)也是一種敬稱。如:青蓮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齋叟、我佛山人、百煉生等等。
【謚號(hào)】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hào)叫謚號(hào)。如歐陽文忠公(歐陽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繆丑(秦檜)。
【齋名】用齋號(hào)或室號(hào)來稱呼。如楊誠齋(楊萬里);聊齋先生(蒲松齡),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籍貫】如王臨川——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柳河?xùn)|——柳宗元是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人,顧亭林——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
【郡望】如唐代韓愈,世人稱為韓昌黎,是因?yàn)椴?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韓愈實(shí)際上是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而蘇軾也曾自稱“趙郡蘇軾”、“蘇趙郡”,蘇氏是趙郡的望族(實(shí)際上蘇軾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稱謂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經(jīng)略”——洪承疇,“孫討虜”——孫權(quán),“賈太傅”——賈誼;“杜拾遺”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xiāng)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稱;謝康樂——謝靈運(yùn),襲其祖謝玄的爵號(hào)康樂公;王荊公——王安石;誠意伯——劉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賈長沙——賈誼,他曾貶為長沙王太傅;陶彭澤——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駱臨海——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賈長江——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
【兼稱】如《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jiǎng)莶豢蔀?rdquo;,兼稱官職與謚號(hào);《促織》“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tái)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guān)系,再稱名和字。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重點(diǎn)知識(shí)點(diǎn)(三)
1.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
“愛”通“薆”;“見”通“現(xiàn)”
2.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說”通“悅”;“女”通“汝”
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歸”通“饋”
4.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匪”通“非”;“女”通“汝”
5.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無”通“毋”
6.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說”通“脫”
7.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泮”通“畔”
8.肇錫余以嘉名
“錫”通“賜”
9.扈江離與辟芷。
“辟”通“僻”
10.來吾道乎先路。
“道”通“導(dǎo)”
11.指九天以為正兮。
“正”通“證”
12.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取
“取”通“娶”
13.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簾”通“奩”
14.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
“紉”通“韌”
15.蘭芝初還時(shí),府吏見丁寧。
“丁寧”通“叮嚀”
16.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可見。
“展”通“輾”
18.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屬”通“囑”
19.某所,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
20.比去,以手闔門。
“闔”通“合”
21.稱心快意,幾家能能彀。
“彀”通“夠”
22.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適莽蒼者,三餐而反 。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
29.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匪”通“非”
30.瞎王劉引定火喬男女。
“火”通“伙”
31.明標(biāo)著冊歷,見放著文書。
“見”通“現(xiàn)”
32.求!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