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望余雪閱讀理解題答案
《終南望余雪》是唐代詩人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詠雪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終南望余雪》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終南望余雪》閱讀原文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終南:山名,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霽色:雨后的陽光。
《終南望余雪》閱讀題目
1.這首詩是怎樣扣住一個“望”字寫景的?
2. “林表明霽色”極為生動,試加以賞析。
3.簡要說說詩句是如何切題的。(4分)
4.末句“域中增暮寒”論者多指為全詩的點睛之筆,意在言外,請略加闡釋。(4分)
《終南望余雪》閱讀答案
1. 山上積雪浮蕩云端、林表霽色明亮的美景,與城中暮色昏暗、寒氣凜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見的。
2、“林表明霽色”一句,描繪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暉灑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積雪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fā)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為是夕陽,所以只有山頂上樹林的末梢才能浴著日光。這一句集中表現(xiàn)了雪晴日出,山上積雪明亮、奪目的特征。
3.遠望嶺上積雪,好象浮在云端;(2分)林梢上已透出雪后的陽光。作者以此直扣詩題“望余雪”(2分)。
4.由望余雪而想到城里會因而更加寒冷,百姓會遭到寒氣的襲擊,寄予了詩人的關切。(2分)雪景雖“秀”,現(xiàn)實卻“寒”,耐人尋味。(2分)。
《終南望余雪》閱讀譯文
韻譯
從長安望終南山北景色秀美,遠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散譯
終南山北坡一片清麗,皚皚積雪似白云飄浮在天際。林梢被初晴的陽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黃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陣陣寒氣。
《終南望余雪》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應試詩?!短圃娂o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馀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jīng)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終南望余雪》閱讀鑒賞
題意是望終南山之余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而且,惟其“陰”,才有“馀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贊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云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十分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云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云端,積雪未化。云,總是流動的;而高出云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正給人以“浮”的感覺?;蛟S有的讀者要說:“這里并沒有提到陽光呀!”這里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時,“積雪浮云端”一句寫出了終南山高聳入云,表達了作者的凌云壯志。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余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蒙蒙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山》詩里是這樣寫終南山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欲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非常好看。唐時如此,現(xiàn)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馀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余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后,只有終南陰嶺尚余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余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余雪的題目,寫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就不必死守清規(guī)戎律,再湊幾句了。
王士禛在《漁洋詩話》卷上里,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并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之作。詩中的霽色、陰嶺等詞烘托出了詩題中余字的精神。
看過“終南望余雪閱讀題答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