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是怎樣形成的
日食是怎樣形成的
日食,又作日蝕,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fā)生。那么,日食是怎樣形成的?
日食形成的原理:
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xiàn)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太陽到地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擋住,從而產(chǎn)生日食現(xiàn)象.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并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于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chǎn)生日食.月球阻擋了太陽光,在地球上造成陰影,使某些地區(qū)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陽光.至于觀測者看到太陽給遮蓋了多少,則要視乎他們身處的地方相對月球陰影的位置.如觀測者在半影區(qū)內(見示意圖),他們會看到日偏食,而身處本影區(qū)的人則會看到日全食.
日食意義價值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視,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觀測價值巨大??茖W史上有許多重大的天文學和物理學發(fā)現(xiàn)是利用日全食的機會做出的,而且只有通過這種機會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1915年發(fā)表了在當時看來是極其難懂、也極其難以置信的廣義相對論,這種理論預言光線在巨大的引力場中會拐彎。人類能接觸到的最強的引力場就是太陽,可是太陽本身發(fā)出很強的光,遠處的微弱星光在經(jīng)過太陽附近時是不是拐彎了,根本看不出來。但如果發(fā)生日全食,擋住太陽光,就可以測量出來光線拐沒拐彎、拐了多大的彎。機會在1919年出現(xiàn)了,但日全食帶在南大西洋上,很遙遠,也很艱苦。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帶著一支熱情和好奇心極強的觀測隊出發(fā)了。觀測結果與愛因斯坦事先計算的結果十分吻合,從此相對論得到世人的承認。
在中國,前兩次日全食都只能在邊遠地區(qū)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緬邊境云南瑞麗地區(qū)可見,那時候筆者剛上初中,正是個狂熱的少年天文愛好者,可惜沒有經(jīng)濟能力,只能通過《天文愛好者》雜志過過干癮。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節(jié)之后,在中俄邊境、中國的最北端漠河可見。那次筆者是奉了報社之命前去采訪的,同時也了卻自己少年時的夢想。那次的觀測規(guī)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把個平時人跡罕至的北疆小鎮(zhèn)擠得比過年還熱鬧,由于人數(shù)大大超出小鎮(zhèn)的接待能力,人們只能宿營在火車和汽車上。當時那里還是冬天,白天氣溫零下25℃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滴水成冰,人們連洗臉漱口的水都找不到。盡管如此,觀測者們沒有一個后悔的,沒有一個不興奮異常的,都把親眼看到日全食,當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貴記憶。日全食之類的天文現(xiàn)象,要說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確實是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種終極的人文關懷,代表了一種對大自然的極度熱愛,代表了對支配萬事萬物的自然鐵律的一種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缺少這些關懷、這些熱愛、這些好奇和這些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