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出現(xiàn)“路漫漫”還是“路曼曼”的爭論_具體是怎么回事
“漫”和“曼”是通假字,大家知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路漫漫”還是“路曼曼”的爭論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路漫漫”還是“路曼曼”的爭論_具體是怎么回事,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為什么會出現(xiàn)“路漫漫”還是“路曼曼”的爭論
“漫漫”和“曼曼”,反映了曾讓莘莘學子靈魂顫抖的知識點——“通假字”。
“通假”即“通用、借代”,即用讀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如《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里的“說”同“悅”,意思是喜悅、愉快。
東漢編撰《說文解字》的許慎對“假借”的解釋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焙唵蝸碚f,就是時代發(fā)展了,社會繁盛了,人民富裕了,古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時興起要用到某個字的時候,這個字還沒來得及造出來,那怎么辦呢?那就只能先借其他的字來用用了!
有一則經(jīng)典的文言文翻譯笑話??鬃釉诤舆叺歉咄h,抒發(fā)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有人把這句話翻譯成“死去的那個人像我的丈夫,不管白天黑夜都像?!?/p>
這里的語氣詞“夫”,就假借了“丈夫”之夫,正確的譯文應該是“時間像流水飛逝啊,一去不復返”。
古文文學家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分析,“通假字”分為無本字的假借、本有本字的假借、本字后造的假借。如“艸”是“草”的本字,現(xiàn)在“艸”反而成為異體字;“憂戚”之“戚”,原來假借自斧類兵器,后來造了“慼”和“慽”字,“小人常慼慼”簡化為了“戚”。
網(wǎng)友調(diào)侃,“憑什么古人寫錯字叫通假字,而現(xiàn)代人寫錯字只能得到一個叉?”
專家回應關(guān)于“曼曼”“漫漫”之爭
“是路漫漫還是路曼曼”這一話題登上熱搜之后,網(wǎng)友們各抒己見。有的網(wǎng)友據(jù)理力爭:遙想當年,我學的就是“漫漫”。
有的網(wǎng)友采用“以A證B”法:我記得非常清楚,安能辨我是雄雌,路“曼曼”其修遠兮!
記者就此采訪了楚辭學研究專家、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家驪。林教授表示,“古漢語中,字通用的現(xiàn)象很普遍,不需要糾結(jié),‘曼’和‘漫’都可以用。”
這場“筆墨官司”讓人想到了前段時間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之爭:到底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還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就此爭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部的工作人員發(fā)聲,稱該出版社從1961年收錄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課文以來,歷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從未有過“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這一權(quán)威回應也讓話題#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迅速登頂熱搜。
不過即使人教社給出回應,部分網(wǎng)友依舊堅決表示,“就是孟子本人來,我學的也是‘斯人’”!
“斯人”走了,“曼曼”又來了。估計孟子和屈原也沒想到,千年之后自己的著作還能在華夏大地掀起如此之大的“百家爭鳴”。其實,“漫漫”和“曼曼”之爭,并不是個例。在各種出版物上,古詩詞和文言文的讀音、字句甚至作者都存在版本不一的問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出自哪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自戰(zhàn)國屈原的《離騷》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賞析
《離騷》是一首宏偉壯麗的抒情詩,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這篇名作寫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時,是詩人充滿愛國激情的抒憂發(fā)憤之作。屈原痛感自己的治國之道不能為楚王所接受,他只好悲憤地走開了,去尋求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他在此詩中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作了一番抒情的描述:早晨從蒼梧啟程了,晚上到達了懸圃。一天的奔波, 該是多么地疲勞啊!本想在宮門之外少休息一會,但是不能啊!時間緊迫,天已快黑了。我請求羲和,不要再驅(qū)車前進了,崦嵫已在眼前,不要靠近它吧!擺在我們面前的路程是那樣的長,那樣的遠,我已經(jīng)立志,要百折不撓的去尋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