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滿分作文技法:高屋建瓴法
【導語】高考臨近,下面小編為正在努力奮斗的同學們介紹一些寫作方面的方法,希望對你的作文水平提高有所幫助。更多優(yōu)秀作文盡在學習啦
所謂“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遠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與選擇目標的能力;有了才識,就能形成獨立之見,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chuàng)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識是高考作文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學立意不遠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只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氣”。那么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立意深遠而有才識呢?
一、不斷超越,拋棄小我為大家。深刻高遠的立意總是與“自我”無緣的,所以,必須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情感。必須把現(xiàn)實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論事,盡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長遠的、人生的目光去審視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到深的大致順序是:自我→ 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如“習慣”,多數(shù)考生就習慣寫習慣,或生活習慣,或?qū)W習習慣,或性格習慣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從宗教談到哲學,從理性高度對習慣加以思考,從科學談到政治,從歷史發(fā)展的層面對習慣進行反思,從我國改革開放的現(xiàn)實,對習慣發(fā)出挑戰(zhàn),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習慣了。這種習慣自然超越了一般,顯示了非凡的才識。
二、運用發(fā)散思維,古今中外縱橫。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考的實質(zhì)是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lián)想。它由過去、現(xiàn)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lián)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條大道總有許多岔路,每個人在一生總會遇見不少抉擇的關口。是啊,許多事物需要選擇。形而上者,如魯迅為改造國民性而棄醫(yī)從文;形而下者,如張愛玲所說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選。一條道路固然單調(diào),但有時候,太多或太難的選擇未嘗不是一種痛若。這種痛苦,是心靈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陳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論及《柳如是別傳》。我感慨于陳寅恪堅硬的品格。他始終保持著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尊重事實,保持著對史學、對民生的終極關懷。國民黨時期,他寫下“九鼎銘辭爭頌德”;十年動亂中,他又寫下“文章唯是頌陶唐”。由于他的堅貞不阿,他屢遭迫害,以至于哀嘆“淚眼已枯心已碎,莫將文字誤他生”,他從未放棄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于目盲腳臏后寫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別傳》。
例文1
江蘇考生
“讀史早知今日事,對花還憶去年人。”從陳老的詩句中,我們讀出了他的那份坦蕩,是他心甘情愿地選擇了這條艱辛道路,那是什么給了這種驚人的勇氣呢?余英時的一句話給了我答案。他說:“知識分子天生就是文化價值的捍衛(wèi)者,正因為有了超越的精神力量,他才能對現(xiàn)實中的不平提出批判。”是的,是知識分子的責任,是對民族、民生的關切,對歷史的嚴肅認真,讓陳寅恪選擇了這條道路,最終流芳百世。而在同樣的考驗面前,有的歷史學家卻成了軟骨頭,雖為新儒學大師,卻甘愿做了江青的“侍臣”,與陳寅恪的節(jié)操相比,霄壤之別。
由此我懂得,面對人生抉擇,靠的是心靈的力量。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
我們正處于一個社會轉(zhuǎn)型期,新思潮、新事物層出不窮。整個社會面臨著將傳統(tǒng)文化、舊體制下的思路與新思潮加以整合的任務。但遺憾的是,這方面的工作剛剛起步,已稍滯后于社會的變革。不錯,我們目前的中心任務是經(jīng)濟建設,但人文學科絕不可放松。相反,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人文知識分子應發(fā)揮更大作用。而我,也已決心選擇人文學科為我終生的事業(yè)。因為,中國國民缺乏人文精神,而這一空白需要幾代人文工作者貢獻一生才能彌補。我也明白,這樣的選擇,在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意味著放棄很多物質(zhì)的享受,吃很多的苦,但我甘愿,只為著我對人文學科的熱愛,對社會、對民生的關懷。
用心靈選擇的人生道路,縱有痛苦,我無怨無悔。
這是一篇大氣之作。作者從社會責任感的高度對歷史和現(xiàn)實進行了對照。首先在平日閱讀、感悟、思辨的基礎上,將目光聚焦于選擇的痛苦,從艱難的選擇中凸現(xiàn)陳寅恪的風骨,接著又由陳寅恪的選擇聯(lián)想到社會新型時期,作者自己對人文學科的選擇。文章切中時代脈搏,表現(xiàn)出難得的大氣。
例文2
湖北考生
冷月無言!知了在漸涼的夜氣中發(fā)出最后一聲嘶鳴!擾亂我逐漸理清的思緒。選擇,好難的選擇:出國,還是參加高考?我悶坐在房間里,望著那一輪蒼涼的圓月……
那天爸爸興沖沖地跑回家,告訴我遠在加拿大的叔叔聯(lián)系上了,我可以在高考前出國。那時正值中午,明晃晃的太陽在我的眼前掠過,我慌忙閉眼,冷漠得什么也沒說。“怎么?你不想去嗎?”我的表情仿佛一盆冷水,將爸爸興奮的火焰澆熄了。“我……”我垂下頭,心里覺得沉甸甸的,仿佛裝了一座山!“你考慮一下吧! 認真地考慮!”爸爸的話如重錘一下一下敲打著我的心壁。冷月在空中舞蹈,在云層中變換著模樣。月中出現(xiàn)了一座繁華的城市,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一切仿佛都鍍上了一層珠光寶氣,這是渥太華嗎?那個爸爸口中講述的天堂一般的城市。“你可以上一所好學校,畢業(yè)可以在那里工作。你的一生將會被你的同學們羨慕的!” 耳邊回蕩著爸爸的話。我的心漸漸飄起來了,飄向那氤氳的夜氣,飄向那大洋彼岸的夢國城市,飄向那令人羨慕的幸福的地方……
“當”的一聲,墻上的一個相框掉了,我俯身拾起。照片上是我和一位姐姐的笑臉,她去西藏了,帶著一副柔弱的肩膀和一顆堅強的心。“我要去那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了。雖然那兒窮那兒落后,可那里是祖國的土地,生活著的是祖國的人民。我要去那兒播下知識的種子,讓世界屋脊發(fā)出驕人的光!”姐姐的話在我心頭縈繞不去,一點點將我浮起的心拉回,固定在大地上。冷月無言舞蹈,幻化著各種模樣。奶奶溫潤的臉龐在月中浮現(xiàn),她的布滿皺紋的臉寫著滄桑:戰(zhàn)亂的凄惶,生活的艱辛,還有今天的幸福,用蜜糖水澆開的真摯的笑臉!臉龐有些模糊,千張臉萬張臉疊合在一起,這是中國勤勞人民的笑臉。中國雖然落后,可他們?nèi)孕燎诘馗胖_下的土地,這黃天厚土,處處寫著中國的名字,腳踏著祖國的土地,心里踏實啊!在他們淳樸的信念中,中國的太陽永遠最燦爛,中國的土地永遠最肥沃!我的心逐漸月朗風清!
月亮一點點下沉,仿佛墜落在我心里,變成一個不容更改的決定:我選擇你,我的中國!這豈止是心靈的選擇,這更是一場洗禮。我愛我的中國,我要注視著她登上世界之巔!
推開窗,清風徐來,望著西沉的一輪圓月!
中學生出國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出國,還是參加高考?作者選擇了參加高考,還意味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期盼,盡管有“心靈的碰撞”,作者仍選擇的是中國,充分體現(xiàn)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文章立意高遠,個性鮮明。對當前熱衷于出國的學生不啻是一副鎮(zhèn)靜劑。
例文3
湖北考生
曾經(jīng)熱血沸騰地仰視你,愛你的一切。中華——我的文化。
那是《詩經(jīng)》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華美的楚辭,閃閃發(fā)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爭鳴;那是大唐華章,仙樂飄飄;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長城的細細青苔,那是岳麓書院的依依夕陽……漫步在中華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歸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黃的書頁,將精華與糟粕統(tǒng)統(tǒng)吸收。
因為深愛你,我們忘了去洗凈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覺中,流水靜默不流,華美的書頁一頁頁在腐朽。
我們變得自大,我們變得驕縱。大宋宮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們忙著作詩寫賦,用程朱理學教化子民時,北方的鐵騎席卷了中華;康乾盛世,書生們忙著去作八股,去作經(jīng)注考證時,大洋的另一端,開始了科技革命,改寫了歷史……我們有四大發(fā)明,我們有地動儀,我們有早他國一千多年的圓周率。可是,我們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農(nóng)為本、固步自封的黃色文明,我們有鄭和去炫耀國威,可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哥倫布;我們有李白、杜甫,卻沒有哥白尼、牛頓;我們知道天朝圣國,卻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們陶醉于自己,我們不斷地用《天工開物》、《農(nóng)政全書》去總結(jié)輝煌,卻忘了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我們落后了。
歷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熱情并沒有冷卻,但我們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細地審視……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樣的筆尖為自己的文化做手術——他是魯迅。我被深深地震動了。我們不是不愛自己的文化,而是太愛,以至于束縛了自己的靈魂。他,讓我們深深的明白,不能因為情感而影響對文化的認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東升,新的陽光在沖散陳腐的氣息。嶄新的人們放下了對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中華大地走來了孫中山、李大釗,迎來了毛澤東、鄧小平,“天朝圣國”的幻覺消失了,代替它的是“與時俱進”。我們激動歡欣……
我們終于沖破了情感的依戀,用一分理智去審視自己的文化。沒有全部接收,也沒有全盤否定,我們的目光更客觀、理性而又智慧……
遠處,傳來“關關雎鳩”的樂聲,依舊那么傳神、清晰、生動……
高遠的立意,豐厚的文化底蘊,激蕩的情懷,使全文有一種大氣之感。全文既沒有進行抽象的理性分析,也沒有選取現(xiàn)實中具體的一兩件事,而是從宏觀的文化入筆,帶我們進行了一次歷史與現(xiàn)實的穿越,最后“卒章顯志”——“我們終于沖破了情感的依戀,用一分理智去審視自己的文化。”
例文4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四川考生
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羅澤畔,向我們蹣珊而來;衣袂飄飄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們狂奔而至。古老的記憶與文化的流程中,我們的民族曾有著太多的輝煌與記憶。假若記憶可以移植,我甘愿讓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永遠銘記中華民族的苦難與輝煌。記住我們神色莊重的祖先,如何在綠草如茵的古黃河流域,踏遍荊棘跋涉到今天的艱難歷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引以自豪的遠古文明和中華兒女……
掩卷沉思時,首先從記憶湖面泛起的,便是歷史盡頭的一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抵達我們刻骨銘心的記憶深處。三國時的羽扇綸巾,先秦兩漢的明月雄關,長安城上的紫氣輝云,江河兩岸的餓殍哀鴻,都在歷史的書頁中栩栩如生。假若記憶可以移植,我情愿在這一段凝重的記憶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進之路的坎坷崎嶇。當唐宋的前景一片歌舞升平,當忽必烈的鐵騎馳騁中亞的土地,我們可以在那一段燦爛的記憶中激動歡呼喜報而泣,當大清帝國的勢力衰微,列強的屠刀殘殺我中華兒女,我們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記憶中,喚起民族的覺醒,奮發(fā)圖強,一雪國恥。正是這一串串凝血含淚的記憶給了我們頑強的斗志和堅定的信念,我們沒齒不忘。
假若記憶可以移植,我們還要記住近百年天翻地覆的變化,記住如今的繁榮昌盛。即便歷史終究成為歷史,一去永逝,我們也要在僅存的記憶中留下一幕祥和安靜的圖景;盡管我們的民族在這個世界里有著血與淚的創(chuàng)痛,有過骨肉離散,有過奇恥大辱,畢竟記憶中的刀光劍影和滾滾硝煙,曾讓我們痛定思痛,鑄就了一批民族的精魂。我們?nèi)谟洃浿杏每嚯y的血淚擦亮智慧的善良的眼睛,讓我們自己及后代,生生世世懂得我們的民族有著患難的遭遇和不屈的尊嚴。烈士的鮮血染紅了他深愛著的土地,也染紅了億萬民眾的記憶,使館的廢墟再也無法喚醒長眠于此的純情兒女,卻喚醒了炎黃子孫的愛國激情,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就讓我們把這一段記憶,涂得最濃最重。
我們的歷史,除了記憶不能再留給我們什么,我們的民族除了奮發(fā)圖強不能再蹉跎等待什么。留住記憶可以給我們更多的自信和自強的理由,我們要記住的不僅是遠古的文明與輝煌,更需記住我們的民族飽經(jīng)患難,她渴盼著她的兒女能夠揚眉吐氣,能夠被人敬重和尊崇!
作者站在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高度,將文章寫得激奮昂揚、氣勢恢宏。從蠻荒時代到現(xiàn)代文明,由我們國家、民族的苦難與屈辱到我們祖國的繁榮與強盛,從愛國詩人到為維護祖國尊嚴而獻身的死難烈士,不僅使全文氣勢磅礴、深刻有力,也使我們深深體會到作者那顆關心祖國命運的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