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時事熱點議論文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時事熱點議論文作文教學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又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時事熱點議論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2017時事熱點議論文篇1
江蘇南通市民警陳忠林是通州區(qū)實驗幼兒園門前的一名護學交警。為了減少汽車的停靠時間,確保道路通行順暢,陳忠林風雨無阻,堅持每日抱送前來上學的孩子。三年來,陳忠林用近30萬次的抱送,陳忠林抱送孩子的圖片在網(wǎng)上傳播后,立即引起了眾多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而陳忠林也被網(wǎng)民親切地稱為“抱抱哥”。(新華網(wǎng)3月7日)
在社會文化日趨和諧的今天,在文明發(fā)展更加昌盛的時代。小悅悅事件、小浩博事件都在挑戰(zhàn)社會民眾的接受底線,都是對公民道德文明建設赤裸裸的蔑視。雖然這個時代賦予了眾多民眾和善的內(nèi)心,但還是有那么小部分人,游走在道德邊緣,拋棄思想,不屑文明。人民需要真善美的交流,社會需要正能量的傳遞。抱抱哥,他正是這么一個人。
抱抱,原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個動作;抱抱哥,做的也是工作中很普通的一個舉動。打動眾多網(wǎng)友的,也是這一平常動作,這一普通舉動,也是3年來風雨無阻的30萬次報送。抱抱哥,張開的是臂膀,得到的是信任;放下的是孩子,得到的是贊美。抱抱是心的飛揚,抱抱是愛的呵護。抱抱,感動的是廣大父親母親,帶動的是萬千群體。
從感動中國到央視蛇年春晚,從學習雷鋒好榜樣到點滴小事不留名,從明星到普通老百姓,都在傳遞著社會正能量。傳遞正能量,每個人,都可以學,每個人,都可以做。我們應該認識到,傳遞正能量,不是社會的事,不是某個人的事,而是每個中國公民,每個中華兒女的職責,是發(fā)揚中華文明,傳播中華美德的光榮使命。
中國有句古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流中,在社會文明的進程中,我們更應該看到,摒除陋習,發(fā)揚善行,尊老愛幼,敬業(yè)愛崗伴隨著歷史發(fā)展以更精華更聰穎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凝聚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是民族進步的章程,是文明發(fā)展的風尚。
抱抱哥,彎腰、伸手、擁抱、護送,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這是對一個孩子,也是對下一個孩子。他彎下的是腰,他張開的是雙臂,他抱住的是一個年輕的小身體,他護送的也是一個家庭對下一代的期望。抱抱哥,他是社會正能量的傳遞者,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交警,但也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
2017時事熱點議論文篇2
“鄭益龍,你快回來!”夜半珠江,親友們在呼喚。
“鄭益龍,你快回來!”清晨,母親在呼喚,妻子在呼喚。
江水沒有回應,惟有親人的呼喚在空中回蕩。為了找到救人英雄鄭益龍,廣州水警等各方連日在珠江全力搜救,相關(guān)信息還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廣泛發(fā)布,但救人失蹤后的鄭益龍依然杳無音信。
3月1日下午,有游客在珠江邊拍照,不慎落水。路過的武警部隊警官鄭益龍聞訊,飛奔著縱身跳入江中,托住急流中掙扎的落水者。在隨后跳入江中救人的路志輝及岸邊市民的幫助下,落水者得救了,但鄭益龍卻不幸被急流卷走。
連日來,失蹤的鄭益龍牽動著成千上萬市民的心。人們?yōu)猷嵰纨埖拿\擔憂,也為其舍己救人的善行義舉而深深感動。視頻畫面中,從落水者跌入江中,到被鄭益龍?zhí)ё?,僅有短短14秒!瞬息之間,落水者得救了,而鄭益龍卻消逝于人們的視線。短短14秒,生命閃光,善的力量也在迅速傳遞。
如第二位跳江救人的路志輝所言,正是“兵大哥”的舉動,感染了在場的所有群眾,有的找救生圈,有的脫衣結(jié)起繩子,連路志輝自己,也是一定程度感動于鄭益龍義無反顧的壯舉而跳江救人。隨后,路志輝又被岸上的好心人救起??梢哉f,這是一場愛心善行的接力,是人生價值的瞬間升華,可歌可泣。
有個細節(jié)值得玩味。平日里,妻子和鄭益龍曾探討會否跳江救人時,鄭益龍曾說過會考慮妻兒親人。但救人現(xiàn)場的視頻顯示,鄭益龍聞訊沒有絲毫猶豫,就飛奔向江邊,僅在江邊停留了2秒,那是為了阻止旁人:“你別動,我去救!”這就是平日和危急時刻鄭益龍人生的真實寫照,矛盾嗎?這說明,生活中的鄭益龍是個重親情,有責任心的人。在“私情”方面,他與常人完全一樣,孝敬父母,惜憐妻兒,情感的天平很自然地向親人一邊傾斜,但是,一旦遇到他人危難,這一切又都拋至腦后,毫無保留地將愛和善心奉獻給危難者。這就是一個凡人的真性情,一位英雄的大愛至善!
善人者,人亦善之。善心可以感染,可以傳遞;善行可如星火點燃火炬照亮夜空,可如涓涓細流匯聚起河川江海。在一個利益多元,人心龐雜,訴求各異的社會,善心義舉更可凝聚起強大的價值正能量。這些年,轉(zhuǎn)型期社會的腐敗現(xiàn)象、信任危機等不時沖擊著人們的視線;環(huán)境污染、“食品風波”等不斷催生著人們的生存焦慮;摔倒老人“扶還是不扶”等現(xiàn)實拷問也時而挑戰(zhàn)著人們的道德底線。但是,不管世態(tài)炎涼,也不論價值觀如何嬗變,平凡人的愛心善舉始終星火相傳,并溫暖著社會,推動社會前行。
西方哲人培根說,善是人類最偉大的德性。鄭益龍和路志輝都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一位是武警部隊的基層警官,一位是保安隊長,但他們身上都閃耀著人類最偉大德性的光芒。正是這些平凡人在危難時刻的壯舉,最能體現(xiàn)出善的可貴、善的力量,也最能打動人心。今年恰逢毛澤東為雷鋒題詞50周年。雷鋒生前也是個普通戰(zhàn)士,卻以一己之力構(gòu)筑起一座道德豐碑。50年來,無數(shù)人傳承著雷鋒的愛,雷鋒的善,也豐富著我們民族的精神世界。
從鄭益龍、路志輝身上,我們看到了雷鋒的身影!
2017時事熱點議論文篇3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來尊老敬老、孝順長輩的道德傳承,最終扶的是每一個總有一天要老去的我們自己沒有監(jiān)控視頻的地方絕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請好幾個路人作證就不敢?guī)屠先撕艚?20?這些看似荒.唐的舉動,卻在近幾年的社會上頻頻出現(xiàn)。“老人倒地該不該扶”這個話題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闖進輿論場以來,每一次媒體對類似事件的報道,都會挑動公眾敏感的道德神經(jīng)。
就扶不扶老人而言,每次公共政策的選擇,其背后都有肇始于一個社會人心變化的影子。
顯而易見的影響是,在歷次事件中一旦個別案例釀成了輿論事件,那些鋪天蓋地先入為主的支持或指責,會給政府依法行政、法院獨立審判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行走在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平衡木上,結(jié)果更容易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越來越倒向聲音更大的那一方。
但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對老年人形象的妖魔化,給每個人是否已為老齡化社會做好社會心理上的準備打下了一個問號。有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老年人口已超2億,2025年將達3億,諸如“倒地老人要不要扶”之類在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之間發(fā)生的爭論,未來必將更多地出現(xiàn)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中。屆時,這將不再僅僅是一道是非題,更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與你我都相關(guān)。因此,以什么樣的社會心理面對這個未來,將影響這個國家在老齡化社會里的公共政策走向。
“老人倒地沒人扶”和“扶了老人反被訛”的確都是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真實,但應該清醒,我們之所以常常說“人咬狗”抓人眼球,正是因為“狗咬人”才是社會中更為普遍的真相。在2億多老人的中國社會里,碰瓷訛詐才幾個?可是,在以網(wǎng)絡為代表的新興輿論場中,活躍的幾乎都是年輕群體,老年人大多因為對技術(shù)的陌生而在其中完全失語。如此環(huán)境下,不光是“扶不扶老人”,在廣場舞等熱門話題上,竟然出現(xiàn)“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樣嘩眾取寵的偏頗聲音。
都說是“前人種樹,后人納涼”,中國能創(chuàng)造出今天的繁榮,與正在逐漸老去的這一代人的艱苦奮斗密不可分。但老年人在一個社會總是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尤其在未來越來越多“4—2—1”的家庭結(jié)構(gòu)下,面對不同年齡層群體間利益矛盾的增大,爭取自己利益的能力更弱、聲音更小。因此,要實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能決定公共政策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撫養(yǎng)比的問題,更關(guān)乎年輕人如何看待和尊重老年人的問題。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來尊老敬老、孝順長輩的道德傳承;扶老人,最終扶的是每一個總有一天要老去的我們自己。
2017時事熱點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