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課文中學習作文的技巧(2)
金良的《醉人的春夜》以巧取勝-深夜,一個自行車出了毛病的年青姑娘碰蛭一個年青的小伙子,而誤中有誤,奇中顯巧,既合于情理,又耐人咀嚼,真可謂匠心獨運……對這些構(gòu)思新、立意深的課文,在備課時我就精備從課里學習技巧的“引人”點和“結(jié)合”部,課上則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悟其“怎樣寫”的規(guī)律,最后師生一起繪出文章結(jié)構(gòu)的綱要團表,以資借鑒。我也經(jīng)常因文而異設計相應的作文訓練題目,讓學生找準最聯(lián)系點,選好依傍的格局范式,快速運思成文。學生經(jīng)過“借瓶裝酒”到“借神骨以創(chuàng)新篇”的歷練,很快掌握了基本原則和方法。構(gòu)思立意的嚴密性、靈活性、深刻性與日俱增,評改時,我潛收引導學生把自己的作文跟學過的課文再行對照,使之從實踐到認識,不斷鞏固深化。
(4)學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
好的細節(jié)描寫,逼真、生動、鮮明、具體、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閃光點,也是文章借以顯示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一種技巧。人們讀文以后總忘不了那些“少少許勝多多許”《鄭板橋語》的精雕細刻。在講課當中,碰上這些對學生的寫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斷,我就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分析它的表達效果。
“沉浸濃郁,含英咀華”(韓愈語)。像老舍《小麻雀》中11次描寫小麻雀的眼晴,抒發(fā)了一種同情弱小關(guān)心被損害者的真摯感情;魯迅的《祝?!?4次寫到了祥林嫂的眼晴,成功地塑造了這個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冰心的《面人郎記問記》中6次描繪民間藝人郎紹安的笑,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突出了文章“舊社會真是個陷人坑”“解放后一切都變好了”的主題。……對此,我讓學生細細篩癬分類、歸納,予以評注,制成卡片,并通過寫教材評論和讀書會等語文活動,督促學生經(jīng)常讀一讀,想一想,練一練。誰在作文中借鑒變通,創(chuàng)了一點,引進得好,就及時反饋,大張旗鼓地鼓勵、表揚,增大“賞識效應。”久而久之,學生見得多了,琢磨得透了,無論是平時的作文訓練,還是“戰(zhàn)時”比賽和作文考試,也就化難為易了。
(5)學課文的字句
課文多為名家名作,或樸實在記,或凝煉準確,或委婉雋永,或辭妍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機,語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說春風拂面,而說“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一個“撫摸”,巧用擬人格,多么親切;小草開始生長發(fā)綠了,先生用一個“鉆”字,多么形象,充滿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詞、迭句的大量運用、更是令人回味無窮。
“欣欣”、“嫩嫩”、“綠綠”、“輕悄悄”、“軟綿綿”音韻響亮,節(jié)奏歡快,讀上瑯瑯上口,使我們覺出了抑揚頓挫的語言美,仿佛聽到了春天優(yōu)美的旋律。對這樣空靈華美的妙詞佳句,我要求學生一要咀嚼,品嘗,領(lǐng)悟其中的味兒,培養(yǎng)語感;二要廣收博采,不斷積累豐富詞匯、辭格,掌握各種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廣開“語”路;三要注意學以致用,盡快將閱讀中獲得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表達能力。我堅持師生平等,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用心把課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課堂教學語言之中,憑美的教學語言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時時熏陶感染于語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強化他們在自己的言談和寫作中對美的語言的自覺追求和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