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鱔魚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鱔在湖州長興發(fā)現(xiàn)!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下面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料。
世界上最大的鱔魚
黃鱔是我們餐桌中一種常見的美味食物,市場上常見的黃鱔基本上不超過1公斤,你可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黃鱔有多大嗎?最近中國湖州的一個”捉妖人“抓住了一條通體通紅的大黃鱔,長為1.5米,重打36斤,毫無爭議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鱔。
近日,湖州長興的一個網(wǎng)友在自家水庫旁邊抓到一條重約36斤的巨型野生大黃鱔,當時以為是一條大魚,當撈上來的時候大家都驚呆了,原來是條大黃鱔,比女人的小腿還粗一點,這么大的黃鱔真是頭回遇見,真是不可思議!這條大黃鱔腹部通體呈紅色,體長估計在1.5米左右,身體的直徑差不多是一般人小腿粗了,之前在世界各地雖然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大黃鱔,但跟這個黃鱔一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網(wǎng)友驚呼,世界上最大的黃鱔已經(jīng)成精了。
關于世界上最大的黃鱔,之前有記載的是,2012年,樂山一釣民在水庫里用軟蟲釣起一尾重3.8斤,長1.3米的大黃鱔,不過跟湖州這個”黃鱔精“相比,無論是體長還是重量,都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鱔魚的特征
鱔魚(Ricefield eel),又名黃鱔、長魚、無鱗公子、海蛇、蛆魚、黃蛆等,味鮮肉美,刺少肉厚,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zhì)水底層,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chǎn),以長江流域、遼寧和天津產(chǎn)量較多,產(chǎn)期在6~10月,以6~8月所產(chǎn)的最肥。鱔魚體型似蛇,圓筒狀。頭粗尾細,體表有一層光滑的粘膜保護去,無鱗,色澤黃褐色,體則有不規(guī)則的暗黑斑點,各鰭不發(fā)達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肉嫩味美。
與鰻鱺目無親緣關系,而與鱸形目近緣。產(chǎn)于熱帶淡水或咸淡水水域。體長約20.70公分(8.28吋),無鱗或具很小鱗片,背、臀鰭很低且繞過尾端相連續(xù),鰓通常僅于喉部有一外鰓孔。前段管狀,至尾漸側(cè)扁,尾端扁細。全體裸露無鱗,頭大,錐形,吻尖??诖?,端位,上頜稍突出,一些種類的鰓本身很小,依靠通過喉部或腸的黏膜吸入的氧進行呼吸。在東方是有價值的食用魚類,往往蓄養(yǎng)于池塘或稻田中。
黃鱔:普通淡水食用魚,無鱗,在淺水中能豎直身體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氣儲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顯得喉部腫大。廣泛分布于亞洲東南部,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產(chǎn),棲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處,常潛伏在泥洞或石縫中,夜出覓食。生殖情況較特殊,幼時為雌,生殖一次后,轉(zhuǎn)變?yōu)樾坌?,這種雌、雄性的轉(zhuǎn)變現(xiàn)象稱為性逆轉(zhuǎn)現(xiàn)象。
體細長呈蛇形,體前圓后部側(cè)扁,尾尖細。頭長而圓。口大,端位,上頜稍突出,唇頗發(fā)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一薄皮所覆蓋。左右鰓孔于腹面合而為一,呈“V”字形。鰓膜連于鰓峽。體表一般有潤滑液體,方便逃逸,無鱗。無胸鰭和腹鰭;背鰭和臀鰭退化僅留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lián)合。生活時體呈大多是黃褐色、微黃或橙黃,有深灰色斑點,也有少許鱔魚是白色,俗稱“白鱔”。
族群特征
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間喜在多腐植質(zhì)淤泥中鉆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鰓不發(fā)達,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內(nèi)壁表皮作為呼吸的輔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氣;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貧乏時,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膚潮濕,數(shù)日內(nèi)亦不會死亡。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性魚類,性貪,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jié)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黃鱔一般活動于春、夏、秋三季。喜棲息于池塘、小河、稻田埂邊的泥洞和石縫中。到冬天深居洞中冬眠。春季,黃鱔經(jīng)過一冬的潛伏,體力消耗過大,需要大量進食,所以春季是釣黃鱔的大好時期。夏季,氣候炎熱,黃鱔紛紛出洞鉆在水草、石縫中、枯樹底下“乘涼”,也易釣。秋季,黃鱔開始迸洞,不易上鉤。
黃鱔的體形較為特殊,它不是通常淡水魚類那樣的側(cè)扁形、紡錘形,而是前大后小的長蛇形身體。它的身體可分為頭部、軀干部和尾部等三個部分
棲息環(huán)境
分布于亞洲東南部,中國除西部高原外,全國各水域均產(chǎn)此魚。國外達朝鮮西部、日本南部、菲律賓、爪哇及緬甸。
黃鱔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庫、池沼、溝渠等水體中。除西北高原地區(qū)外,各地區(qū)均有記錄,特別是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更是盛產(chǎn)黃鱔的地區(qū)。黃鱔在國外主要分布于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印度、日本、朝鮮也產(chǎn)黃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