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動物
有脊椎骨的動物就叫做脊椎動物?,F今世界上存在許多脊椎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那么,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動物有哪些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動物——藍鯨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藍鯨亦稱“剃刀鯨”,是地球上最大與最重的動物,屬于哺乳綱、鯨目、鯉鯨科。分布廣泛,從北極到南極的海洋中都有。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在印度洋發(fā)現的B. m. indica則可能是另一個亞種。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并一直持續(xù)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后,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
1、呼吸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鐘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將肺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后再吸進新鮮氧氣。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fā)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藍鯨噴氣時發(fā)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藍鯨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國海域極為少看到,黃海和南海曾有出現過藍鯨的記錄。它潛水一般不超過100米,但有的個體可潛至500米深,潛水時間可持續(xù)10-20分鐘,隨后是連續(xù)8-15次噴氣。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后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2、活動
藍鯨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只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只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后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只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后,相距大約3米左右。
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里。
3、發(fā)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藍鯨在與伙伴聯(lián)絡時使用一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fā)出的聲音還要大,有一種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外探測到藍鯨的聲音。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準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范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鉆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fā)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xù)時間為10-30秒鐘。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復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xù)兩分鐘,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4、棲息環(huán)境
溫暖海水與冰冷海水的交匯處,是藍鯨絕佳的棲息地,冰冷的海水通常富含浮游生物和磷蝦,藍鯨通常就以這兩種生物為食,藍鯨呈世界性分布,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游于黃海和臺灣海域。
5、分布范圍
藍鯨分布于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
分布的國家有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貝寧、百慕大、巴西、喀麥隆、加拿大、佛得角、智利、中國、科科斯群島、哥倫比亞、科摩羅、庫克群島、哥斯達黎加、科特迪瓦、吉布提、厄瓜多爾、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法羅群島、加蓬、加納、直布羅陀、希臘、格陵蘭、格林納達、危地馬拉、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日本、肯尼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紹爾群島、毛里塔尼亞、毛里求斯、墨西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新喀里多尼亞、新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北馬里亞納、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勞、巴拿馬、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留尼汪島、俄羅斯聯(lián)邦、圣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圣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舌爾、索馬里、南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西班牙、斯里蘭卡、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英國、美國、烏拉圭、西撒哈拉、也門。
6、物種分類
藍鯨是須鯨科目的其中一個物種,這個科的成員還包括大翅鯨、塞鯨、布氏鯨、長須鯨與小須鯨。須鯨科被認為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須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對于須鯨科的成員何時彼此分離演化還是未知的。藍鯨通常被歸類在須鯨屬的其中之一,雖然有學者將它歸類在另一個單型屬-藍鯨屬(Sibbaldus)中,但是這種分類方法并沒有被其他學者接受。DNA序列分析顯示,藍鯨比其屬中的其他物種在種系上更接近座頭鯨和灰鯨。如果進一步的測試可以證實這種關系的話,將有把須鯨重分類的必要。
藍鯨是鳁鯨屬七個物種中的一種。但是DNA測序分析表明,藍鯨比其屬中的其它物種在種系上更接近駝背鯨和灰鯨。關于藍鯨/鰭鯨雜交的成年后代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也已知有藍鯨與大翅鯨之間的雜交種。阿倫遜和格爾伯格(1983年)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于人類和大猩猩的差別。普遍認為鳁鯨科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須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不知何時這些科的成員彼此分離。
與藍鯨相關的動物種系樹一些權威把該物種分為三個亞種: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種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種群;B. m. brevicauda (也稱侏儒藍鯨),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種群。更早的權威把把印度洋種群單獨列為一個亞種稱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個亞種不同的是,最后一個亞類的名稱并未出現在瀕危物種紅色列表上。兩種分類方法仍舊受到一些科學家的置疑;遺傳分析卻表明只有兩種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