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典故:器用部車船(4)
古代詩詞典故:器用部車船
【布帆無恙】
《晉書·顧愷之傳》:“(顧)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后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fēng)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 指旅途平安。唐李白《秋下荊門》:“露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fēng)。”
【同舟共濟(jì)】
《獅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dāng)其同舟而濟(jì),遇風(fēng),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喻在危難時團(tuán)結(jié)互助。唐杜甫《解遣》:“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jì)。”
【麥舟】
宋僧惠洪《冷齋夜話》卷十:“范文正公(仲淹)在睢陽,遣堯夫(仲淹子)于姑蘇取麥五百斛。堯夫時尚少,既還,舟次丹陽,見石曼卿,問:‘寄此久近?’曼卿曰:‘兩月矣。五喪在淺土,欲喪之西北歸,無可與謀者。’堯夫以所載舟付之,單騎自長蘆捷徑而去。到家拜起,侍立良久。文正曰:‘東吳見故舊乎?’曰:‘曼卿為三喪未舉,留滯丹陽,時無郭元振,莫可告者。’文正曰:‘何不以麥舟付之?’堯夫曰:‘已付之矣。”’◆ 指友人間仗義資助。趙翼《哭祝芷堂侍御》:“賴有麥舟分賻厚,稍欣梨板刻詩成。”另參見倫類部·師友“贈麥舟”。參見植物部·草本“舟贈麥”。
【刻舟求劍】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喻不請變通,死守陳規(guī);或喻事過境遷,不可復(fù)得。宋黃庭堅(jiān)《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另參見武備部·兵器“劍痕”。人事部·謬誤“刻舟痕”。
【范蠡扁舟】
參見人事部·雅逸“范蠡歸”。劉筠《春夕遣懷》:“范蠡扁舟終去相,馮唐半世只為郎。”
【彥伯舟】
參見文明部·詩詞“牛渚詠”。唐岑參《送襄江任別駕》:“莫羨黃公蓋,須乘彥伯舟。”
【濟(jì)川舟】
參見人物部·將相“濟(jì)巨川”。唐錢起《奉送劉相公江淮催轉(zhuǎn)運(yùn)》:“將征任土貢,更發(fā)濟(jì)川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