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散文集讀后感_宗璞散文讀后感悟(2)
拓展閱讀一:燕園石尋原文
從燕園離去的人,可記得那些石頭?
初看燕園景色,只見湖光塔影,秀樹繁花,不會注意到石頭?;叵胙鄨@風光,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水面山基,或是橋邊草中,到處離不開石頭。
燕園多水,堤岸都用大塊石頭依其自然形態(tài)堆砌而成。走進有點古跡意味的西校門,往右一轉(zhuǎn),可見一片荷田。夏日花大如巨碗。荷田周圍,都是石頭。有的橫躺,有的斜倚,有的豎立如小山峰,有的平坦可以休憩。岸邊垂柳,水面風荷,連成層疊的綠,涂抹在石的堤岸上。
最大的水面是未名湖,也用石做堤岸。比起原來雜草叢生的土岸,初覺太人工化。但仔細看,便可把石的姿態(tài)融進水的邊緣,水也增加了意味。西端湖水中有一小塊不足以成為島的土地,用大石與岸相連,連續(xù)的石塊,像是逗號下的小尾巴。"島"靠湖面一側(cè),有一條石雕的魚,曾見它無數(shù)次地沉浮。它半張著嘴,有時似在依著水面吐泡兒,有時則高高地昂著頭。不知從何時起,它的頭不見了,只有向上翹著的尾巴,在測量湖面高低。每一個燕園長大的孩子,都在那石魚背上坐過,把腳伸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幻想未來。等他們長大離開,這小小的魚島便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逗號。
不只水邊有石,山下也是石。從魚島往西,在綠蔭中可見隆起的小山,上下都是大石。十幾株大樹的底座,也用大石圍起。路邊隨時可見氣象不一、成為景致的石頭,幾塊石矗立橋邊,便成了具有天然意趣的短欄。雜綴著野花的披拂的草中,隨意躺臥著大石,那愜意樣兒,似乎"嵇康晏眠"也不及它。
這些石塊數(shù)以千萬計,它們和山、水、路、橋一起,組成整體的美。燕園中還有些自成一家的石頭可以一提?,F(xiàn)在看到的七八塊都是太湖石,不知入不入得石譜。
辦公樓南兩條路匯合處有一角草地,中間擺著一尊太湖石,不及一人高,寬寬的,是個矮胖子。石上許多紋路孔竅,讓人聯(lián)想到老人多皺紋和黑斑的臉,這似乎很丑。但也奇怪,看著看著,竟在丑中看出美來,那皺紋和黑斑都有一種自然的韻致,可以細細觀玩。
北面有小路,達鏡春園。兩邊樹木郁郁蔥蔥,繞過樓房,隨著曲徑,尋石的人會忽然停住腳步。因為濃綠中站著兩塊大石,都帶著湖水激蕩的痕跡。兩石相挨,似乎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路的另一邊草叢中站著一塊稍矮的石,斜身側(cè)望,似在看著那兩個伴侶。
再往里走,荷池在望。隔著卷舒開合任天真的碧葉紅菡萏,赫然有一尊巨石,頂端有洞。轉(zhuǎn)過池面通路,便見大石全貌。石下連著各種形狀的較小的石塊,顯得格外高大。線條挺秀,洞孔詭秘;層巒疊障,都聚石上。還有爬上來的藤蔓,爬上來又靜靜地垂下。那鮮嫩的綠便滴在池水里、荷葉上。這是諸石中最輝煌的一尊。
不知不覺出鏡春園,到了朗潤園。說實話,我從來沒有弄清兩園交界究竟在何處。經(jīng)過一條小村鎮(zhèn)般的街道,到得一座橋邊,正對橋身立著一尊石。這石不似一般太湖石玲瓏多孔,卻是大起大落,上下突出,中間凹進,可容童子蹲臥,如同虎口大張,在等待什么。放在橋頭,似有守衛(wèi)之意。
再往北走,便是燕園北墻了。又是一塊草地上,有假山和太湖石。這尊石有一人多高,從北面看,宛如一只狼犬舉著前腿站立,仰首向天,在大聲吼叫。若要牽強附會說它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未嘗不可。
原以為燕園太湖石盡于此了,晨間散步,又發(fā)現(xiàn)兩塊。一塊在數(shù)學系辦公室外草坪上。這是??匆姷?,卻幾乎忽略了。它中等個兒,下面似有底座,仔細看,才知還是它自己。石旁一株棠棣,多年與石為伴,以前依偎著石,現(xiàn)在已遮蔽著石了。還有一塊在體育館西,幾條道路交叉處的綠地上,三面有較小的石烘托?;叵肫饋?,這石似少特色。但既是太湖石,便有太湖石的品質(zhì)。孔竅中似乎隨時會有云霧涌出,給這錯綜復雜的世界更添幾分迷幻。
燕園若是沒有這些石頭,很難想象會是什么模樣。石頭在中國藝術(shù)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無論園林、繪畫還是文學。有人畫石入迷,有人愛石成癖,而紅樓夢中那位至情公子,也原不過是一塊石頭。
很想在我的"風廬"庭院中,擺一尊出色的石頭??赡芤驗槲覍戇^《三生石》這小說,來訪的友人也總在尋找那塊石頭。還有人說確實見到了。其實有的只是野草叢中的石塊。這庭院屢遭破壞,又屢屢經(jīng)營,現(xiàn)在多的是野草。野草叢中散有石塊,是院墻拆了又修,修了又拆,然后又修時剩下的,在綠草中顯出石的紋路,看著也很可愛。
1988年7月7日雨中
拓展閱讀二:九十華誕會原文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四日,是父親九十壽誕。我們家本來沒有慶壽習慣。母親操勞一生,從未過一次生日。自進入八十年代,生活漸穩(wěn)定,人不必再整天檢討,日子似乎有點滋味;而父親漸屆耄耋,每一天過來都不容易。于是每逢壽誕,全家人總要聚集。父親老實地坐在桌前,戴上白飯巾,認真又寬宏地品嘗每一樣菜肴,一律說好。我高興而又擔心,總不知明年還能不能有這樣的聚會。
一年年過來了。今年從夏天起,便有親友詢問怎樣辦九十大慶。也有人暗示我國領(lǐng)導人是不過生日的,我想一位哲學家可以不必在這一點上向領(lǐng)導人看齊。與其在追悼會上頌揚一番,何如在祝壽時大家熱鬧歡喜。活到九十歲畢竟是難得的事。我那久居異國的兄長鐘遼,原也是詩、書、印三者兼治的,現(xiàn)在總懷疑自己的中國話說得不對,早就"聲稱"要飛越重洋,回來祝壽;父親的學生、《三松堂自序》筆錄者、《三松堂全集》總編纂涂又光居住黃鶴樓下,也有此志。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史教研室湯一介等全體同仁,熱情地提出要為父親九十壽誕舉行慶祝會。父親對此是安慰的,高興的,我知道。
記得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北京大學哲學系為父親和張岱年先生慶祝執(zhí)教六十周年時,當時北大校長張龍翔和清華副校長趙訪熊兩先生都在致詞中肯定了父親的愛國精神,肯定了一九四八年北平解放前夕他從美國趕回,是愛國的行動,并對他六十年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做了好的評價。老實說,三十多年來,從我的青年時代始,耳聞目睹,全是對父親的批判。父親自己,無日不在檢討。家庭對于我,像是一座大山壓在頭頂,怎么也逃不掉的。在新中國移去了人民頭上三座大山后,不少人又被自己的家庭出身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因一直在中央機關(guān)工作,往來盡有識之士,所遇大體正常。但有一個在檢討中過日子的父親,并不很輕松。雖然他的檢討不盡悖理,雖然有時他還檢討得很得意,自覺有了進步。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對父親過去行為的肯定而不是對他檢討的肯定,老實說,驟然間,我如釋重負。這幾年在街上看見花紅柳綠的穿著,每人都有自己的外表,在會上聽到一些探討和議論,每人都有自己的頭腦,便總想喊一聲,哦!原來生活可以是這樣。在如釋重負的剎那,我更想喊一聲:幸虧我活著,活過了"“”",活到今天!
一位九十歲哲學老人活著,活到今天,愈來愈看清了自己走過的路,不是更值得慶賀么?他活著,所以在今年十二月四日上午舉行了慶祝會。會上有許多哲學界人士熱情地評價了他在哲學工作上的成就,真心實意地說出了希望再來參加"茶壽"的吉利話。茶字拆開是一百零八,我想那只是吉利話,但是真心實意的吉利話?,F(xiàn)在人和人的關(guān)系不同了。人和人之間不再只是揭發(fā)、斗爭和戒備,終日如臨大敵,而也有了互相關(guān)心和信任,雖然還只是開始。人們彼此本來應該這樣對待。
在會上還聽到哲學系主任黃?森的發(fā)言。他不只肯定了老人的愛國精神,還說了這樣的話:"在解放前夕,馮先生擔任清華校務會議代理主席,北平解放后,他把清華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這是一個功績。"我們又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肯定。這次不再如釋重負,而是有些詫異,有些感動。父親后來說:"當時校長南去,校務委員會推選我代理主席,也沒有什么大機智大決策,只是要求大家堅守崗位,等候接管。這也是校務會議全體同仁的意思?,F(xiàn)在看來,人們的看法愈來愈接近事實。這是活到九十歲的好處。"
父親還說:"長壽的重要在于能多明白道理,尤其是哲學道理,若無生活經(jīng)驗,那是無法理解的??鬃釉疲?#39;假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五十歲以前,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不能理解周易道理;五十以后,如果老天不給壽數(shù),就該離開人世了。所以必須'假我數(shù)年'。若不是這樣,壽數(shù)并不重要。"
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中,年過九十的哲學家只有明朝中葉的湛若水和明末清初的孫奇逢二人。父親現(xiàn)已過九十,向百歲進軍。這當然和全國人民壽命增長,健康水平提高有關(guān)。畢竟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了,轉(zhuǎn)眼便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條件不同,人本身,也總該有所不同了罷。
這"人"的條件的準備,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能取得什么,一直是大家關(guān)心的問題。從父親身上我看到了一點,即內(nèi)心的穩(wěn)定和豐富。這也可能是長壽的原因之一。他在具體問題前可能躊躇搖擺,但他有一貫向前追求答案的精神,甚至不怕否定自己。歷史的長河波濤洶涌,在時代證明他的看法和事實相謬時,他也能一次再一次重新起步。我常說中國人神經(jīng)最健全,經(jīng)得起折騰。這和儒家對人生的清醒、理智的態(tài)度和實踐理性精神是有關(guān)系的。而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另一重要精神,無論是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愿望,或是莊子游于無何有之鄉(xiāng)的想象,或是"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禪宗境界,都表現(xiàn)了無所求于外界的內(nèi)心的穩(wěn)定和豐富。
提起宋明道學,一般總有精神屠刀的印象。其流毒深遠,確實令人痛恨。但在"人欲盡處,天理流行"之下,還有"樂其日用之常……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等話。照父親的了解,那"孔顏樂處",是把出世和入世的精神結(jié)合起來,從而達到彼岸性和此岸性的一致。所以能"胸次悠然"。所以父親能在被批判得體無完膚,又屢逢死別的情況下活下來,到如今依然思路清楚、記憶鮮明,沒有一點老人的執(zhí)拗和怪癖。有的老先生因看不懂自己過去的著作而厭世,有的老先生因耳目失其聰明而煩躁不安,父親卻依然平靜自如。其實他目力全壞,聽力也很可憐。但他總處于一種怡悅之中。沒人理時,便自己背詩文。尤愛韓文杜詩。有時早上一起來便在喃喃背誦。有時有個別句子想不起來,要我查一查,也要看我方便。他那腦子皺褶像一個縮微資料室。所以他做學問從不在卡片之類上下工夫,也很少筆記。
四日這天黃昏,在不斷前來祝壽的親友中來了一位負責編寫西南聯(lián)大校史的教師,她帶來西南聯(lián)大紀念碑的拓片,詢問一些問題。我們看了拓片都很感慨。這篇文章是父親平生得意之作。他的學生贊之為有論斷、有氣勢、有感情、有文采、有聲調(diào),抒國家盛衰之情,發(fā)民族興亡之感,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篇大文。一九八○年我到昆明,曾往聯(lián)大舊址,為聞一多先生衣冠冢和紀念碑各寫了一首小詩。紀念碑一首是這樣的:
那陽光下極清晰的文字
留住提煉了的過去
雖然你能夠證明歷史
誰又來證明你自己
到了八五年,人們不再那么熱衷證明過去了。過去反倒清楚起來。因為輪廓清楚了,才覺得有些事其實無需計較的。
我們還舉行了一次壽宴,請了不少親友參加。父親的同輩人大都在八十歲以上了。我平素不善理事,總有不周到處,這次也難免。但看到大紅綢上嵌有鐘鼎文壽字的壽幛,看到坐在壽幛前的精神矍鑠的父親,旁邊有哥哥認真地為他夾菜,我相信沒有人計較不周到。大家都興高采烈。壽,人人喜歡;老壽翁,也人人喜歡。那飄拂的銀髯,似乎表示對人生已做了一番提煉。把許多本身的不純凈,或受到誤解和曲解都洗去了,留下了閃閃的銀樣的光澤。
"為天下的父母,喝一口酒。"我說。
有的父母平凡,有的父母偉大。就一個家庭來說,不論業(yè)績?nèi)绾?,每位父母如果年屆九十,都值得開一個慶祝會。
1985年12月
猜你喜歡:
2.楊絳文集讀書心得
3.中國散文推薦
4.最美的散文讀后感
宗璞散文集讀后感_宗璞散文讀后感悟(2)
上一篇:宗璞散文讀后感
下一篇:走進和諧的春天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