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作文
讀完了《中華經(jīng)典詩文》后,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古人的智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作文,歡迎參考!
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作文篇一
《卜算子·詠梅》出自陸游之手。全詩上下透露著一種蒼涼感、一種悲傷感、一種無力感、還有一種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開放的梅花,要獨自與風雪斗爭,要拼盡全力去爭奪那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他要獨自承受來自風和雨的打擊,還要獨自承受冬天的蒼涼,沒有朋友的寂寞……難道他還不夠可憐嗎?你身為同類為什么還要打擊他?難道他有早開的權(quán)利是他所能決定的嗎?難道只有他放棄生命,你們才會接受他?不,不是這樣的。當一個生命在同類中顯得非常出色時,難免會遭到嫉妒。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價值的東西換回來的。
正是蠟梅花這種不畏嚴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們的贊賞。
梅花,你苦戰(zhàn)三季,才迎來在冬天開放的權(quán)利。在這三季中,你要獨自承受來自同類的冷嘲熱諷。你要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在同類們冷眼相待下茍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憤為力量綻放出你最美麗的容顏。
梅花無意與他人爭奪早報春的“權(quán)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卻引來了眾花的嫉妒。
聽了古今的名人對梅花的贊賞,我們呢?“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應(yīng)該學習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質(zhì),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艱難險阻,像梅花那樣,時時早、時時早,做“東風第一枝”。
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作文篇二
讀完了《中華經(jīng)典詩文》后,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古人的智慧,無論是在為人處世方面還是在生活、學習上,都飽含哲理,耐人深省。此外,書中把文言文分成了許多部分,有治學、交友、立志、仁義、誠信等。書中的詩詞都瑯瑯上口,別具韻味,有的氣勢磅礴;有的憂郁傷感;有的清新典雅。
《文公伐原》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守信的道理。故事講述了晉文公去征伐原國,他向百姓籌集了三天的糧食,并答應(yīng)如果三天攻打不下原國就立刻撤軍。然而三天過去了,晉文公還沒有攻打下原國,于是他準備撤軍。這時,派去打探原國消息的晉國間諜回來了,他對晉文公說:“原城內(nèi)的守軍已經(jīng)支撐不了一兩天了,我們還是堅持一段時間攻下它吧。”晉文公回答:“得到了原國卻失去了信用,以后如何命令別人?君王的信用是百姓的庇護,絕不能失信。”于是他帶兵撤離了。他的守信之舉卻感化了敵人,當晉軍還未離開原國時,原城的守軍就投降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守信用,就像論語中所說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另一首宋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我也十分喜歡。這首詩氣勢磅礴,特別是“大江東去,浪淘盡。”以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幾句更是氣勢雄放,聲勢浩蕩。此詞結(jié)合了如畫的江山和英雄的偉業(yè),使我身臨其境。
“欣賞古文精髓,掌握做人道理”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感受。
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作文篇三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于謙即使是千錘萬鑿,烈火焚燒也毫不畏縮,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間的意志。做一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
正統(tǒng)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發(fā)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shù)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擊退瓦剌,在中國的歷史上,記錄了輝煌的一頁。于謙又升為總督軍務(wù)。后來英宗獲釋發(fā)動了奪門之變復(fù)辟,1457年2月,于謙又以“謀逆”之罪被冤殺于北京,1457年5月義子于康將于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真正意志堅定的,剛強的革命英雄不也是這樣,為了親人,為了民族,為了國家。他們甘愿付出生命,緊要關(guān)頭,也毫不畏懼,毫不退縮。比如中國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執(zhí)行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wù)時,炸毀了4座炮樓,5座碉堡,但由于炸橋型碉堡時有困難,他就毅然的肩負了爆破的任務(wù),由于沒有放置炸藥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藥包,用生命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雖然我們不能保護北京,雖然我們不能擊潰勁敵,雖然我們不能炸毀堡壘,但是,我們應(yīng)該有堅強的精神,不被困難嚇倒,努力奮斗,共同建設(shè)我們美麗的祖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