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1000字作文
《萬歷十五年》是一本精細的歷史讀物,那么你們看過這本書嗎?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000字,一起來看看吧。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000字
周末,天氣蒼白,發(fā)霉的心情,覺得該出去曬曬太陽了,和好友一起到書店,買了本中華書局出版的《萬歷十五年》,一口氣看了半本。萬歷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fā)生了若干為歷史學(xué)家所易于忽視的事件。
萬歷十五年,沒有人能拯救朝政的腐敗。高拱,張居正,海瑞,申時行,直到最后的自以為明君的崇禎皇帝,在整體制度體制的腐敗下,中華民族也迎來的自己的文化危機。資本主義的萌芽很難興起,傳統(tǒng)的力量依舊強大。在全球化城市化的今天,中國人如何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繼續(xù)保持以德治國的傳統(tǒng),如何保持以孝道為核心的中國式價值觀呢?這是《萬歷十五年》一書中思考的問題,也在現(xiàn)實中不斷激蕩著無數(shù)中華赤子的心胸。
這一段時間,國學(xué)興起,伴隨著百家講壇的推波助瀾,傳統(tǒng)文化復(fù)興的勢頭似乎一浪高過一浪。國學(xué)、歷史類圖書開始盛行街面。易中天品三國,于丹說論語,王立群講史記,漢武大帝,明朝那些事兒,講座,電視劇,小說,歷史以各種形式體裁不斷出現(xiàn)。國學(xué)興旺,歷史重溫,文化復(fù)興,這是好事。我們小時候,四書五經(jīng),史記漢書,都是稀松荒疏的很。這些書對我來說都是近幾年開始惡補的,感覺也只是走馬觀花,粗略瀏覽,很難記住了。為什么小時候沒有早早把它們看過呢?追究其中原因,除了七八十年代的消費問題外,更多的是教育界的不重視,我輩只是從語文書的枝節(jié)中記住了星星點點的古籍名句。中國的古籍、歷史是我們民族的財富,是我們文化的載體。經(jīng)史子集,諸子百家,里面名言哲理多多,但是,這些財富卻在很長時間內(nèi)不受重視,甚至發(fā)生斷層。有時候閱讀古籍,真的有種韓愈《石鼓歌》中的痛苦。看了些古籍,我個人覺得,五千年的文化積累,既有精華智慧,也有糟粕垃圾。不能丟棄自己民族的根本,也絕對不能一窩蜂的去全部接受。學(xué)習的原則,根本的方法,還是毛主席的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比方說,孝順,古代人講究孝順,今天也要講究孝順。對于老人的孝順,什么時候能過時呢?區(qū)別只是里面的度而已。但三綱五常放在今天就過時了。這就要整理。像今天做媳婦的很少能孝敬公婆的,好媳婦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是不是也要進行一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培養(yǎng)呢,必須的。四書五經(jīng)中很多言論,像一些禮節(jié)的規(guī)定,到今天已是陳規(guī)陋習,肯定要廢除,但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xué)而時習之,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也...到今天還是不過時的。
今天的社會,國家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體制問題,醫(yī)療教育問題,貪污問題,很多人麻木,很多人按部就班,很多人在扯淡。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學(xué)習國外先進的科技,求真務(wù)實,不說大話,虛心進取,勵志創(chuàng)新,在中西文化的交匯下,產(chǎn)生我們新的文化。它即不同于傳統(tǒng),又不是西方照搬,而是一個自信自強開放創(chuàng)新的新的文化。這文化,產(chǎn)生于對體制的不斷改革中,產(chǎn)生于對問題的不斷解決中,或許,這是中國文化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萬歷十五年》是一本好書,它讓我思考如此之多,我們學(xué)習西方的不只是槍炮,還有思想,但我們傳統(tǒng)的思想又如何放置呢?還在思考中~~~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000字作文
早就耳聞過《萬歷十五年》,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一本怎樣的好書呢!然而本人才識短淺,對中國古代的歷史又不甚感興趣,終日只做些個打發(fā)時間的無聊之事,并無意志能夠沉下心來拜讀大作。近日,機緣巧合,我終于有幸能夠跟著黃仁宇先生一起去走向那個年代,用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眼光來審視那段歷史和那段歷史中的人物。不覺一種相見恨晚之感油然而生,也然世之傳言--這著實是一本能夠并已經(jīng)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好書。
《萬歷十五年》,英文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正如作者自譯的這個名字一樣,1587,相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發(fā)生過無數(shù)大事件的國家來說,這一年真的太平靜了。然而作者卻憑借其嚴謹?shù)闹螌W(xué)態(tài)度,扎實的治學(xué)成果帶領(lǐng)我們從這個毫無大事可記的年份中發(fā)生的一些小事看起,去鳥瞰整個明王朝的衰敗的背影,進而分析整個中國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1587,始于萬歷皇帝要舉行午朝大典的一個謠傳,終于皇帝要對前宰輔張居正調(diào)查。期間作者洋洋灑灑數(shù)萬言,盡述萬歷皇帝的悲苦而又機械的一生。萬歷并非像我們原先想象中的一樣是個昏庸無能的君主。他也有理想,小時也很機敏,也想成為彪炳千古的一代明主,到最后都想做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然而那個急需一個明主的時代,卻恰恰是一個容不下明主的時代,于是萬歷終于從文官集團終日拿來教育人,管理社會的虛偽的封建道德禮教的枷鎖中心灰意冷下來,對朝事日趨冷淡,對人生日趨失去希望!當他最終在立儲這件事中屈服的時候,他也就成了真正的“活著的祖宗”。他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但是他又決斷不了任何大事。他悲劇的一生,他有似工具的一生告訴我們的是這個時代的帶給人的無盡的痛苦。
1587,距離首輔張居正過世已經(jīng)五年了。雖然他早已不在人世,但圍繞他的風波并未隨他而去。此刻萬歷正在重新認識這個他昔日的老師,他絕對信任首輔!然而,在文官集團的集體操縱和誹謗下,現(xiàn)實告訴他的是,這個他絕對信任和尊敬的人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偽君子。
從昔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絕對權(quán)威的首輔到現(xiàn)在為“萬人唾棄”的偽君子,我們僅僅感嘆于世態(tài)滄桑似乎還不夠。張居正在位的時候,為國辦了不少好事,他想成為相管仲樂毅那樣的人物,他想匡扶社稷,拯救蒼生。他要輔佐8歲的皇帝成為新的彪炳史冊的賢主明君,開創(chuàng)“萬歷盛世”。
但是他越是努力,卻越成為眾矢之的。他當然可以憑借其一時的權(quán)勢和萬歷的信任而暫時安穩(wěn),但是當其一旦失去這種權(quán)勢和信任的時候,他也就摔的越重。歷史的發(fā)展趨勢是他所不能夠左右的,即使是生為人君的萬歷也無可奈何,因此他的這種抗爭也就成了一種痛苦的悲號!悲號過后,他也就隨著黃土一同走進了歷史,留與后人或是或非的評說!
1587,此時正是首輔申時行當權(quán)的時代,他已在這個位置上面四年了!申時行和張居正一樣,也是萬歷的老師,深受萬歷的信任。他早年受張居正提拔而能位列大學(xué)士。但是他這個人極會為人,雖得張居正提拔,卻能夠在清算張居正的運動中免受牽連,最后還能身居首輔。由于親眼目睹了前幾任的種種結(jié)局,他深知當時文官集團的勢力之大。即使是人君萬歷尚且拿他們毫無辦法,更何況與他呢。
于是,他就充當起了和事佬的角設(shè),憑借其過人的眼光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去化解各種隱伏的危機,他要調(diào)?;实叟c文臣的矛盾,他要調(diào)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他還要調(diào)解各文臣集團之間的矛盾,等等。他就是這樣的一個和事佬,以至后人在歸結(jié)其功績的時候盡無事可記。
要知道盡管是“被人唾罵”的其前任張居正都有不少讓人們不得不承認的功績啊!然而正是這種無功績恰是他的最大的功績,他很好的完成了在那中社會條件下一個首輔所能夠做的事情--調(diào)和矛盾!然而,生于那個時代,他即使有再高的能力,也免不了最后丟官歸家的命運!
1587,還有傳奇人物海瑞的辭世,孤獨將領(lǐng)戚繼光的離開,思想家哲學(xué)家李贄的剃度為僧。他們都免不了悲劇的命運。正如作者在書中末尾寫道的一樣:
“1587年,是為萬歷十五年,丁亥次歲,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jīng)走到了它發(fā)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diào)和,高級將領(lǐng)的富于創(chuàng)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無分善惡,統(tǒng)統(tǒng)不能在事業(yè)上取得有意義的發(fā)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
讀到此,我們也就初步理解了作者所宣揚的“大歷史觀”了。正是作者以淵博的知識結(jié)構(gòu)高屋建瓴的解讀那段歷史,為我們提供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看待歷史的眼光。他著眼事情雖小,但反映的時代和歷史卻很大。見微知著,處處體現(xiàn)著認識的智慧。
大歷史觀,需要我們跳出當前的視野局限,把目光放到更加廣闊的時代背景中去了解歷史,正視現(xiàn)實,開創(chuàng)未來。
初讀下來,已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當中了……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000字范文
歷史本無所謂錯與對,但人們在討論歷史的時候總愛如此評論:“如果當年韓信在漢中自立王……”,“假如元朝大軍向日本進發(fā)不遇到海難……”,這些言論無法改變已過去的事實,有意義的在于總結(jié)經(jīng)驗,以改造未來。昆德拉所言“永遠隆起的硬塊”意亦如此。
歷史是欲望推動的,眾多的欲望組成之合力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類開始住在樹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獵為生,后覺得植物也不錯,于是開始了種植。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很多沖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從樹上跑下來的時候,其他的強烈反對,“野獸來了怎么辦?”“在地上怎么睡啊?……,這些反對和贊成沖突融合,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最初的人類公社,是人類最團結(jié)的時刻,因為那時人常常挨餓,用馬斯洛的理論來說,就是人的需求還處于最低層——生理需求。要吃飽飯這統(tǒng)一的欲望就是團結(jié)的基石,同一團隊的人必須要相互配合才能獵取到食物。但通常這僅局限于內(nèi)部,在部落與部落之間,如何獲得更多的食物就不再是能靠協(xié)作解決的問題,資源爭斗(搶地盤)則成了更能解決問題的手段,戰(zhàn)爭和掠奪由此而生。
在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更高層次需求相應(yīng)而生。得到尊重變成了理所當然的追求。由于得到尊重的主體必然是個人的,這種欲望徹底破壞了團結(jié),成員之間相互沖突,出現(xiàn)了社會等級。
等級制度的確立并沒有徹底解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欲望的沖突,這種用暴力或者其他強制性力量對沖突進行緩沖,這種沖突急迫地需要解決,同時勝利者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夠長久保持,因而道德呼之而出。
道德實際上就是對欲望的抑制,是對欲望沖突最有效的協(xié)調(diào)中和。
道德是神秘主義的法律,法律則意味著工具性,這種神秘主義色彩和工具性相互矛盾的兩大特性同存。神秘主義是人類思維的黑洞,是超越人類理性思維之外的東西,中間蘊涵著最強大的能量,這就是道德這個工具難以控制的根源。希特勒從這個黑洞里舀了一點能量出來便世界大亂,拉登沾了一點就能制造“9.11“。
道德自然而然地成為抑制人的欲望的工具,道德本身的神秘主義特點就意味著對道德的理解的多樣性。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xué)派對如何吃面包都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這讓今天的我們感到好笑;伊斯蘭教的婦女們個個是蒙面大俠,讓漢人望而生畏;縱欲主義和禁欲主義的爭論今天依然激烈,這說明了道德由于其神秘主義特性,無力完成對欲望的徹底控制,道德只是神秘主義的法律,而不是單純的法律,有時相反成了欲望沖突中的武器工具。
事實上中華帝國從古到今,道德都成為了最美妙的工具,自大漢王朝開始,就以道德為根基建構(gòu)社會制度,但德治始終是美麗的夢想,當管理體系中的大多數(shù)成員都把道德當成有效手段,整個社會呈兩幅畫面,一方面,道德追求是人人掛在口頭的目標,然而私下大家都非常默契對追求自己的私欲。出了清官就是楷模——楷模本身就意味著稀有罕見,然后大家都懷著萬分景仰的心態(tài)仰望海瑞,心中卻想著自己的勾當,卻誰也不肯去做海瑞,這就是中國政界的現(xiàn)狀。這也是中國整個社會狀況的縮影,絕大多數(shù)人都將仁義道德披上,穿上這件漂亮絢爛的衣服,以高尚的名義,行茍且之事。
中國古代的德治,畢竟是種境界,全民景仰,只因無法實現(xiàn)而不去要求自己的生活,然而現(xiàn)在的情況是,以國家的名義公然撒謊,在大家都知道是謊言的情況下,搞政治教育,三個代表,事實上連統(tǒng)治者自己也知道是個謊言,公然推行與所言不符之政策,此實為世界奇觀之最。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5.讀蘇東坡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