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讀后感6篇
關于《論語》讀后感6篇
《論語》,是一本對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道德,倫理,人性的形成都產生倫理極為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它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共同的財富。小編精心準備了關于論語讀后感,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論語》讀后感一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議,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子張說:“讀書人遇到危險便可獻出生命,看見有所得便考慮是否該得,祭祀時考慮嚴肅恭敬,沮喪時考慮悲哀那也可以了?!?/p>
子路問孔子:“什么是有成就的人?”孔子鄭重指出三點:“‘見利思義’見到財利,首先要想想是否合乎道義;‘見危授命’,遇到危險時,要用于為正義事 業(yè)獻身,不怕犧牲;‘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長時間遇到困難或與人有舊約,不忘當初的諾言。孔子又問那一條重要,子路回答:”‘見危授命’只有面對困難,不 拍犧牲,才自然會‘見利思義'’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同學聽子路的回答,很激動,不由自主地報以掌聲。
這句論語告訴我們人生要做到三點“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三點,才能做到一個有成就的人,特別是見危授命遇到危險時,要 用于為正義事業(yè)獻身,不怕犧牲,就像黃繼光,邱少云等人一樣,為國家而犧牲,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見利思義’,‘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兩點。
《論語》讀后感二
論語中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 “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知識時常去復習,不也很有樂趣嗎?
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因為復習對知識鞏固的至關重要。不信,我就給你講個故事聽聽。
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字寫得非常好,所以老被人稱贊,他自己也洋洋得意起來。一天,他去” 鴨兒水餃店“吃水餃,發(fā)現水餃都是從墻那邊一個個扔過 來的,而且都準確地掉到了鍋里。他去墻后一看,原來是一位老太太在那里包餃子。包好后頭也不抬地就扔過墻去,沒有一個扔到鍋外的。這使王羲之大為驚異,他 覺得他寫字還沒有熟練到這種程度。于是,他回去后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刻苦練習書法,終于成了一代宗師。
俗話說”熟能生巧“,在學習上也是這樣??鬃釉趦汕Ф嗄昵熬吞岢隽藦土晫W習的重要性,我們在學習上也一定要時常去復習,因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矣“。
《論語》讀后感三
《論語》是孔子寫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個大人物,他是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也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論語》分為奉道、尊禮、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歡的是這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習了又常常溫習和練習,不也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還有就是“見賢思齊”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看到品德 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齊,要和品德好的人多學習。
讀了《論語》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識。我以后要多讀一些關于論語的書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將來更好的衛(wèi)祖國做貢獻。
《論語》讀后感四
《學而》是《論語》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蓋諸多方面的資料,從學習到道德修養(yǎng),從孝悌到忠信,從君子到君主其實講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雖為學而,但并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知識,更多的是強調個人品德的修養(yǎng)。在孔子看來,知識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惱怒。因為別人的不了解而憤憤不平,爭吵不休,實際是缺乏氣度與自信的表現。別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諷刺,我不與之爭,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堅持,如此而已。要做到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這樣的超然與堅持。人不知而不慍,不僅僅是一種大度,更是一種對自身所堅持之道的自信與堅守。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貌,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儒家崇尚質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謹慎留意,說到做到,先做后說,反對說話辦事隨心所欲,只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視人的實際行動,尤其強調人就應言行一致。但是,當今社會,狀況卻往往不是這樣,巧言令色、長袖善舞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了這樣一種浮夸的表現方式,漸漸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踏實、質樸的精神拋諸腦后,“仁心”則更不必說。在我們夸夸其談的背后,藏著的究竟是難填的欲壑還是真心誠意?撕下我們掛在臉上的面具,摘掉強作的笑顏,一張張疲憊而冷漠的面孔背后,還有一顆空洞的心。我們在這天讀《論語》就就應拋開塵世煩擾,摒棄花言巧語,尋找生活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所漸漸喪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且不說要我們以竭心盡力、誠實可信、學而時習之來要求自己,當今的我們,又有幾人能夠每一天沉心靜氣,思考自己一天的作為?忙碌似乎是沒有時間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們看似每一天在為理想奮斗,但其實卻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謂的忙碌中虛擲了青春。我們是不是就應問問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順應內心的?這天,我們也許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們至少就應在腳步匆匆之際,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調整一下忙碌的方向,讓自己的目標更明確。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必毟F而不諂媚需要無盡的骨氣及傲氣,富有而不驕傲自大則只有真正謙虛的人才能做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做到這兩點已屬不易,更何況安貧樂道、富而好禮?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像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的又有幾人?在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是否能夠耐得住寂寞,不趨炎附勢、沽名釣譽?我想,這些都是我們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就應反思、拷問自己的問題。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道不同不相為謀,與志同道合之人交朋友能夠激發(fā)我們實現目標的動力。自己有了過錯,首先想到的不就應是紋飾、狡辯,而是改正。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改正過錯不是沒用無能,反而是大智大勇的體現。只有能正視錯誤并勇于改正的人,才能夠尋找到生活與學習的真諦。
“夫子溫良恭儉讓”。溫順、善良、恭敬、儉樸、謙讓。這是孔子的學生對他的贊譽,這五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傳承到如今雖然表面上還在被大家贊譽,但其實很多人的內心并不以為然,認為此刻還這樣是會吃虧的。但我覺得,這五種品德,體現了人的本性之美,不論到什么時候都是我們修身養(yǎng)性的標準,是我們就應繼續(xù)傳承下去的美德。
《論語》學而篇的十六章每一章都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在我們此刻更側重于知識學習而忽視品德修養(yǎng)的時代,更能給我們帶來啟示。我們就應靜心沉入其中,遠離塵囂,返璞歸真,尋找圣人留給我們的生活、學習之真諦。
《論語》讀后感五
俗話說的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我覺得別說半部了,就是幾句話就能讓人領悟到許多的大道理。
讀書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到現在,這句話還在我腦邊回蕩。為什么呢?因為我三年級的那件事。
”快點做作業(yè),然后復習,聽見沒有?!霸诶习峙R走前是這么說的?!敝懒耍懒?。“我有些不耐煩的回答道,”老爸你再不去上班你就要遲到了哦?!?/p>
一會,老爸走了,我的心里頓時樂開了花,”哇哈哈,可以不受限制的看課外書啦?!跋胫?,我便拿起來了《三國演義》。
正當我看到入迷時,一陣車聲驚動了我,”哇,怎么辦,沒復習啊!“我一下子想只被踩了尾巴的貓尖叫起來。我的心頓時一陣七上八下。
這時,老爸打開了房門,看見了我,頓時眉頭一皺,然后鑰匙一丟,對我一陣”轟炸“!”還不睡覺?“
第二天早讀,我又是在班里一頓”神游“。
……
發(fā)考卷當天,當我看到這令人羞恥,令人羞愧的分數——86。”真是讀書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啊!“我看看這個分數,我不禁吟道。
這一則又一則的論語,正時刻警示著我的靈魂。
《論語》讀后感六
仁人,孔子對它的解釋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叭嗜耸紫纫宰鹱詯?,自己要有奮斗目標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愛人之心,幫助 別人到達他們的理想??鬃訉θ嗜说囊蠛芨?,他的學生輕易夠不著這樣的頭銜。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學生中的得意門生,但是孔子對于他們的評價卻是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說他們雖然都是治國懂禮之才,可以駕馭一方之土,但是均夠不上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所說的仁不是本事而是德行,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能力有 多強,如果不能夠推己及人,仁而愛人,都不能稱之為”仁“。仁人要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氣魄,以自己的德行來收納聚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