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散文怎么教學
小學散文怎么教學
怎么上好一篇散文課呢?小學語文課本上也有散文,那么小學老師要如何教散文這版塊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學散文的教學方法,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小學散文的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小學語文計較學方法的分類
1.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可分成多種類型
2.同一類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可分成幾個層次
3.微觀層次的教學方法是基本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語文教學基本方法
朗讀法、背誦法、自學法、練習法、講讀法、談話法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朗讀法和背誦法的原理與方法在第五章第二節(jié)中有具體闡述,這里只介紹其他幾種方法。
1.講讀法
講讀法,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師往往寥寥數(shù)語就講清問題,或點破難點,說清關鍵,使學生課文“字求其訓,句求其義,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要領。這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講讀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講授法,它包含兩種具體操作的方式:一是講述或講解。教師往往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教學內(nèi)容作系統(tǒng)敘述和描繪的講授方式;二是講讀。教師或?qū)W生默讀課文或有表情的朗讀課文內(nèi)容,兩者結(jié)合,講中有讀,讀中有講。
運用講讀法時注意:一要抓住重點,少講,精講。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nèi)容有不同的重點,教師要根據(jù)一組課文的訓練項目和閱讀提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去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抓住重點少講,精講,才能真正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二要揭示規(guī)律,教給學生解決問題和鑰匙。教師主要是通過對具體字、詞、句、篇的講解,揭示認識和掌握字、詞、句、篇的規(guī)律性的問題,教會學生自學語文、認識規(guī)律的方法。三要注意語言的表現(xiàn)里,教學可以說的運用語言的藝術。教師在運用講讀法時,語言表達要準確、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書面諺語轉(zhuǎn)換成“活”的學生易于接受的口頭言語,把深奧的詞句、內(nèi)容講得有聲有色,淺顯易懂。四要兼用其他教學方法。為了發(fā)揮講讀法的長處,彌補其不足,教師可以講讀法為主,兼用其他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結(jié)合,可以保持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2.談話法
談話法,即問答法,一般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提問學生,并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得出結(jié)論,使之有所獲得的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教師在運用過程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問題線索,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二是學生既有靜態(tài)的聽,又有動態(tài)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維持心理活動對學習過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學低年級尤其需要談話法。三是有利于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準確地獲取反饋信息,及時地調(diào)整教學過程。心課程提倡教學時教師是與學生對話中“平等的首席”??梢?ldquo;談話法”將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運用談話法的基本要求:一要準備充分。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要有啟發(f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問什么,提問誰,要準備充分。提問的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zhì)、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shù)刈尣煌潭鹊膶W生回答。教師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與學生交談。二要難易適中,問題的難易度是談話法運用成敗的關鍵。談話法提出的問題必須適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解決問題,嘗到成功的甜頭和樂趣。問題應向全班學生提出,但要盡可能避免學生齊聲回答。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與應答的時間。。三要善于引導。老師要啟發(fā)學生積極地參加談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提出問題,自覺地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不能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難時,四要及時鼓勵,談話中回答得好的學生,有進步的同學,都要給予鼓勵。結(jié)束時教師應當結(jié)合學生回答問題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并指出談話過程中學生的優(yōu)缺點。
3.自學法
自學法也稱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現(xiàn)代科技、繼續(xù)教育倡行對人的要求。小學生在校期間初步學會學習,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這是將來立足社會,適應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指學習者在已有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一般不依賴于他人而能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程序,獨立獲取知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素質(zhì)和能力的構(gòu)成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能學,二是想學,三是會學,四是堅持學。
運用自學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確目標。自學法包括四個基本要素:(1)制定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2)運用工具書進行自讀;(3)對學習內(nèi)容提出問題,并能嘗試解決問題;(4)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jié)果進行自檢和自評。學生明確了目標,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覺去學習。二是重視動機的激發(fā)。動機是學生自學動機的激發(fā)。三是知道自學過程與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學過程于方法,才能開展自學活動;如果培養(yǎng)學生的語系能力,教師就應該指導噓唏的過程和方法;要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就要教給學生識字寫字的一些規(guī)律和方法。
4.練習法
練習法是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己的感官活動和實際操作,鞏固知識、技能和形成習慣的方法。小學的語文課程與教學側(cè)重于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運用練習法,有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和教學的要求所決定的。語言文字漿果發(fā)福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練習本身是一種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重復活動,但不應進行機械性的練習。練習法包括口語焦急的練習、習作的練習、朗讀的練習等。
運用練習法的基本要求:一要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掌握有觀練習的基本知識于技能。只有學生明確了為什么要練習,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才可能有較高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才可能避免機械的盲目的練習。二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教師要通過講解、示范使學生理解正確的聯(lián)系方法,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練習。同時,練習方式要多樣化,才能引起學生練習的興趣。三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練習。教師要依據(jù)學生認識規(guī)律和教材邏輯順序,制訂詳細的練習計劃,從模仿性練習到獨立性練習,再到創(chuàng)造性練習;從基礎性練習到綜合性練習。四要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練習的效果。練習的次數(shù)要達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質(zhì)。但也不能以多取勝,更不能靠時間來磨。如小學生寫字使,一個字寫3~5遍效果最好,如超過5遍,則會事與愿違。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整合
明確教學任務之后,就要考慮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最優(yōu)化的核心,是相關教學方法在一定條件下最佳結(jié)合和運用,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整合就得認真考慮。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
1.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和特點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教育和言語訓練為主,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任務的基礎工具學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們憑借它思維,運用它交際,依靠它傳播文化,利用它建設精神文明與民族文化。特點是事物本質(zhì)屬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區(qū)別另一事物的根本點。語文學科之所以與眾不同,在于它間接地將品德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優(yōu)美的語言、美好的形象、真摯的感情、引人入勝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潛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為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這以性質(zhì)和特點,教學時要適當?shù)夭捎美首x法、講讀法、情境法等。
2.要適應教材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非常豐富,可謂“縱橫八萬里,上下五千年”。從文體上說,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童話、寓言等。就記敘文來說,還可分為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四種。這樣,選擇教學方法就要考慮教材的內(nèi)容、體裁特點等。此外,小學語文教學的每節(jié)課都要體現(xiàn)總的教學要求的具體的教學要求,必須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如脫離了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就失去了服務的針對性。
3.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素質(zhì)發(fā)展
小學聲的身體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過程是我們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如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夠穩(wěn)定,思維的具體性較強,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經(jīng)驗。我們就多選用直觀、談話等教學方法,并且要不斷更新變換,保持運用教學方法的新穎性。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選用“導讀法”、“談話法”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有利于學生方方面面的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要以能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發(fā)展學生為目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會學。
4.要考慮教師的水平與特長
教學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法水平。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年輕教師寧肯多些事業(yè)講讀法,較少使用談話法。一個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適應特定教學情景下的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取決于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師本身的特性允許他可以著重運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丁有寬的讀寫結(jié)合法。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整合
1.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的必要
(1)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林林總總,數(shù)量可觀。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長處與短處。例如講授法在傳授新知識時較有效果,然無助于學生的自主性與實踐性的培養(yǎng);思路教學法適合中、高年級的閱讀與習作教學,但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無法適應。
(2)從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里不可能由一種教學方法演獨角戲,肯定要運用其他的辦法。例如前面“詞串字教學過程”那個案例,就以朗讀法為主,輔以想象法。而在案例1-3里,就運用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方法。
(3)從教學方法的運用者而言,擅長各種教學方法的“全面教師”為數(shù)顯然不多。答多數(shù)老師擅長、熟悉若干種教學方法,但面對豐富多才的課程內(nèi)容,面對多元智能的當代少兒,教學中運用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捉襟見肘;有的教師可能醉心于某種教學方法,而在實際教學中,是不課能“一把大刀舞到底”的。
從上述三個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
2.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的方式時間關系看,有雁行式與魚貫式;從角度關系說,有主輔式和主從式。
(1)雁行式,即如雁行而列,同時進行的。如前面案例1-1中,教師指導學生一邊亮度詞串,一邊想象畫面,同時運用朗讀法與想象法,效果很明顯。
(2)魚貫式,即似魚貫而入,先后有序的。如案列1-3中,就整合運用了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和探究學習法三種方法,先后交叉,有一定的時間順序,效果也不錯。
(3)主輔式,往往是一主一輔兩種方法的整合,其中一種方法是起主導作用,另一種起輔佐作用。
(4)主從式,是一主一從兩種方法的整合,案例1-4中,朗讀法是主,如同主角;圖示法顯然為從,好像配角。主輔式的輔,是主動的;而主從式的從,是被動的。這在進行教學方法的整合時需要分辨清楚。
3.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的視野
(1)與社會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小學里的歷史、人文地理、品德課程屬社會學科,它們的調(diào)查法、采訪法等,可以與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
(2)與自然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小學里的數(shù)學、科學課程屬自然學科,它們的計算法、實驗法、表格法等,可以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說明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設計表格,概述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這就將自主學習法與表格法整合了。有的幾學文如《撈鐵牛》、《曹沖稱象》,教學時就可以將實驗法整合進來。
(3)與藝體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小學里的音樂、美術、體育課程屬于藝體學科,他們呢的表演法、訓練法等,可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如前面“一棵樹”的教學案例就整合了朗讀法和表演法,又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學法整合了音樂、美術課程等教學方法,效果尤佳。
(4)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在信息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都非常有意義。例如低年級小學聲很難將字形與表象統(tǒng)一,要是借助計算機技術,逐漸演示“實物圖→象形字→現(xiàn)代漢字”的動畫,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效果自然會好。再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路徑。
(三)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為了教方法的優(yōu)化,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好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整合,是為了選擇并組合若干種教學方法,使各種方法優(yōu)勢互補,發(fā)揮它們的最佳效果,獲得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及教學質(zhì)量最優(yōu)化。從這個角度說,教學的確是有“法”的。“教學有法”的“法”,指的是符合小學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大大小小的方法,指的是教師實施過程中運用的某種或某些教學方法。
但是,任何一項教學內(nèi)容在它的教學過程中,都沒有也不可能有某種或某些確定的教學方法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教無定法”。這個“法”指的是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整合,它因人、因時、因地、因內(nèi)容、因?qū)ο蟆⒁驐l件而定、而異,它不能確定、也無法確定;它不可能相同、也無法相同,故稱教學無“法”。
散文的古今概況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qū)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jīng)、傳、史書在內(nèi),一律稱之為散文。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fā)展歷程:
(1)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2)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后,開始出現(xiàn)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后世譽為漢賦四大家。另說,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xiàn)了文學散文,產(chǎn)生了不少優(yōu)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xiàn)。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后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xiàn)。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jié),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2.現(xiàn)代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并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chuàng)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于表現(xiàn)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gòu)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也可以有所側(cè)重;根據(jù)內(nèi)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jié)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征等藝術手法,創(chuàng)設一定的藝術意境。散文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游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于散文??傊⑽钠绦?、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yōu)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們喜愛。
散文的分類
現(xiàn)代散文定義,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fā)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學樣式。
根據(jù)散文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xiàn)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cè)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根據(jù)該類散文內(nèi)容的側(cè)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qū)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于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fā)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qū)別。
偏重于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xiàn)人物的基本氣質(zhì)、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qū)別。
(2)抒情散文: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jié),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3)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fā)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xiàn)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jié)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tài)家長里短,閃現(xiàn)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nèi)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nèi)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xiàn)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jīng)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zhì),構(gòu)成了本體的象征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征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zhuǎn)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于精神的頂端。2.哲理散文的聯(lián)想思維:由于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jīng)過聯(lián)想,文章?lián)碛懈S富的內(nèi)涵,不至于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zhì)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jié)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猜你喜歡:
1.小學散文大全5篇
2.小學教育散文3篇
5.小學階段散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