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劉少奇故居導游詞
湖南劉少奇故居位于中國湖南省寧鄉(xiāng)縣花明樓炭子沖。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湖南劉少奇故居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湖南劉少奇故居導游詞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到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故居。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青水秀、幽靜宜人的小山村名叫炭子沖。
1898年11月24日,就在這尋常的小山?jīng)_里,誕生了一位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寫下了非凡篇章的偉人劉少奇。有詩曰:“韶山?jīng)_連炭子沖,風雨瀟湘起二龍”。正如和它相距僅30公里的韶山?jīng)_一樣,炭子沖也因為孕育了一代偉人而成為人民向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這座故居便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8年現(xiàn)在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0年到現(xiàn)在,這里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的參觀者900多萬人次。
大家看到的這一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普通四合院始建于1871年,它們臨綠水、背靠青山,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間。經(jīng)過一個多世經(jīng)的風雨滄桑,這棟普通農(nóng)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經(jīng)歷了輝煌而坎坷的歲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著120多年前的原始風貌,這便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隨著參觀的深入我們將會找到它的謎底。
請大家抬頭看,槽門上的門匾“劉少奇同志故居”是1982年冬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
大家走進故居,可以看到這個院子里有“劉少奇同志舊居”的門匾,這塊門匾是1959年故居開放時懸掛在槽門上的。在這塊門匾的后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開始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的故居很快被封閉,這塊門匾連同許多的陳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雜屋里,也準備予以銷毀。這時,公社的炊事員懷著對劉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著風險偷偷地把這塊門匾從雜物中揀了出來。為了保護好門匾,炊事員靈機一動,把它翻過來作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這樣,這塊門匾經(jīng)過五位炊事員的巧妙保護終于得以保存下來。1980年2月,主席家鄉(xiāng)人又歡天喜地將這塊門匾懸掛在故居的門楣上。
我們前面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間半,那半間就是指這正堂屋,因為與一夏姓的鄰居共用,故稱半間。大家看到這里的擺設頗具江南特色,請看,門檐上有一本老黃歷,這本老黃歷是房屋改建時安放的,一來記載時間,二來表示吉利。正是從這本歷書上,我們才知道這房屋的確切時間是同治?輳?垂??871年。堂屋的正中供著一個神龕,內(nèi)置列祖列宗的神牌和各種神佛的神位。舊時的江南農(nóng)村,都有在節(jié)日盛典燒香的習俗,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勞儉樸的農(nóng)民,也不例外常常在神龕前默默祈禱,祈求人壽年豐,全家安康??梢韵胂螅谏倨嫱?8歲即離鄉(xiāng)遠行、浪跡天涯的那些日子里,他的慈母曾經(jīng)多少次在此燒香跪拜,為兒子的安危和事業(yè)而禱告。
大家往右走,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劉云庭的臥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長,兩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二哥劉云庭曾參加過湖南新軍,擔任過班長、排長、連副等職,見多識廣,思想進步,給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以極大的思想啟蒙。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長沙帶頭“鬧事”參與學潮,便制造了一場包辦婚姻把少奇騙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極少反對,新婚夜決定抗婚遠征,二哥見他志向遠大,便暗中資助他遠走高飛,從此,少奇同志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中,1949年二哥去世后,少奇同志親撰挽詞說:“你是我幼年時期學習和活動的第一個幫助者。”這是1938年,劉云庭送兩個孩子去延安鍛煉時與少奇同志的合影。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劉少奇同志的臥室,他在這里度過了難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61年春夏之交,身為國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鄉(xiāng)調(diào)查時,省委和縣委要為他安排條件較好的招待所,他都堅決拒絕了,他說:“我是回鄉(xiāng)搞農(nóng)村調(diào)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樓大廈里與群眾疏遠了,住在自己家里,鄉(xiāng)親們來去自由,頂好。”整整七天六晚,少奇同志在臨時搭起的床鋪和兒時常撫的舊書桌旁,思考著國家大事。1991年,前往參觀的江澤民不時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嘆不已。
靠南角的這間房子是少奇同志的大哥劉墨欽的臥室。劉墨欽忠厚老實,是父親死后家庭的主要支撐者。
接下來,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父母的臥室。照片上這位慈祥的婦女就是少奇同志的母親魯氏。江參觀時曾仔細地端詳著畫像說:“少奇同志很像他母親喲。”魯氏是一位善良賢惠、精明能于的家庭婦女,少奇同志的父親劉壽生于1910年即46歲時去世后,母親便承擔起撫養(yǎng)6個子女的重擔。少奇同志非常尊敬他的母親。作為一位致力于救世濟民的革命家,他很難盡到為人之子的孝道。1925年,少奇同志回長沙時,曾把母親接去治病,并補做60大壽,還專門請人為母親畫了這張像。這像片陪伴著少奇同志南征北戰(zhàn),度完他整個非凡的人生。少奇同志母親于1931年病逝,終年66歲。而此時少奇同志正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地下斗爭。
這間橫堂屋就是農(nóng)家的客廳了。它的一面與天井相連,所以光線特別亮堂。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xiāng)調(diào)查時,鄉(xiāng)親們紛紛來到這里座談、聊天、侃家常。在少奇同志面前,鄉(xiāng)親們痛快淋漓地說出了許多心里話座談會上,少奇同志取下藍布帽、露出滿頭銀發(fā),恭敬恭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誠懇地說:“我將近40年沒有回家了,現(xiàn)在回來了,看到鄉(xiāng)親們生活很苦,我感到對不起大家。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在基層干部座談會上,他語重心長地說:“現(xiàn)在,人民受了這么多苦,要為他們分憂啊,不然,要我們共產(chǎn)黨人干什么?”在這里,他深深地了解到當時農(nóng)村生活極端困難的原因的確如鄉(xiāng)親們所說的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就在這里,他做出了解散食堂、頂住“五風”這一重大決策,也就在這里,少奇主席辦理了一樁私事:他回鄉(xiāng)時,當?shù)卣托蘅樄示雍蛣?chuàng)辦經(jīng)念館的事向他請示,他堅決予以拒絕;同時他看到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好幾個村的村民無屋可住,他把這些村民召集在一起,說要把房子分給他們住,村民們搖頭擺手決不接受。少奇主席懇切地說:“拜托大家,幫我守屋好不好?”主席誠心誠意,村民無法推辭,于是六戶村民分別往進了劉少奇舊居。這就是為什么舊居在““””中居然能基本完好地保存下來的原因。這樣,也就找到了我們開頭說到的那一個謎底?,F(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組照片就是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xiāng)時的真實寫照。
與橫堂屋相聯(lián)的是少奇同志的三哥劉作衡的臥室。劉作衡曾做過湖南政府的參議員。
這一間是飯廳,1961年回鄉(xiāng)時,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說:“你了不起喲,以前我家來了客人,母親和小孩子都只能在廚房里吃呢,現(xiàn)在是婦女半邊天了……”
這間十分敞亮的房子是碓屋,這是貯存糧食的板侖,這里有春米的推子、碓子,還有風車。這是個斛桶,類似北方的斗,是一種量具,一桶30斤。青少年時期的少奇同志非常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用這個斛桶量米鄰居時,總是堆得高高的,遇到貧困的鄰居買米時,他還偷偷地把錢埋在米里邊。鄉(xiāng)親們這九伢子心腸太好了(少奇同志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1961年,王光美隨少奇同志回鄉(xiāng)時,曾饒有興趣地在這個斛桶旁留影。
這里有一間僻靜的小屋,窗外是一個鳥語花香的小院子。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常在這里讀書學習,由于他酷愛讀書博聞強記,被當?shù)匾徊W之士譽為“小書柜”,所以少奇同志就有了個“劉九書柜”的雅號。1917年,少奇同志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決心投筆從戎,報效國家。寒暑假便在這里學習,在窗外的院子里練棒習武。
書房的兩邊是雜屋。劉家田土不少,農(nóng)具十分齊備,稱得舊一個古色古香的農(nóng)具展覽館了。那是犁耙、水車,這些農(nóng)具上也許還留有少奇同志的手紋吧。那邊是豬欄,等會大家在門口還可以看到牛欄。
迂回曲折地轉(zhuǎn)一圈后,我們又和碓屋隔井相望了。這中間隔著的是個小天井,小天井是用來采光和排水的。
少奇同志家里人口多,廚房也就很寬敞,鍋灶俱全。這邊還有一間專門放腌菜的雜屋,舊時沒有冰箱,旺季的蔬菜經(jīng)過鹽浸處理就能保質(zhì)到淡季時食用,而現(xiàn)在腌菜已成為特殊的風味小吃了。隔壁還有個小小的烤火屋。這個叫梭筒鉤,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稀罕物,它利用杠桿原理,下端可以掛水壺、飯碗等,根據(jù)火力的大小還可以上下調(diào)整。參觀者對此大都格外好奇。江曾親自試了一試,還稱贊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呢。大家往上看,梭筒鉤上方橫著一根竹竿,農(nóng)家通常用它懸掛魚肉,下面的火氣一薰,魚肉黃燦燦、香噴噴的。這邊有菜罐、酒罐,劉家人很好客,一壺米酒、一杯好菜,把客人招待得舒舒暢暢的,現(xiàn)在我們寧鄉(xiāng)的農(nóng)家也都還有這個習俗。嗨,這里還有一個草鞋馬,茶余飯后,可以圍在火爐邊編草鞋,當時的草鞋用途還蠻大的呢。少奇同志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勤勞、儉樸而又較為殷實的普通農(nóng)家里。
現(xiàn)在我們又回到了前坪,記得1991年江在參觀完舊居后感嘆道:“革命前輩真?zhèn)ゴ笱?”這一聲感嘆也許正是我們此時此刻的心里話。劉少奇,一位普通農(nóng)民的兒子,就是從這樣一個小小山?jīng)_里出發(fā),踏過泥濘的鄉(xiāng)間小路,投入到滾滾革命洪流中,成為世人矚目的一代偉人。又記得日本中國現(xiàn)代史尋根訪問團的友人也曾感嘆道:“花明樓是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不可不到的地方。”了解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辟未來,愿今天的參觀能給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yè)興旺,歡迎您再次光臨。
篇二:湖南劉少奇故居游記
走進故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劉少奇的。它大約高7米,寬2米。很雄偉壯觀。
我們先去了劉少奇陳列館。陳列館是坐西朝東的,展廳前矗立著少奇同志和人民在一起的大型群雕。展廳內(nèi)陳展150 余幅珍貴歷史圖片和大量文物,再現(xiàn)了劉少奇同志的豐功偉績和為他平反昭雪的感人情景。天井院正中銅像建有少奇同志銅像,北側有漢白玉紀念碑,后廳左邊房間是少奇同志逝世處,擺放著他生前所用的床鋪、枕頭等用品,兩側陳放著少奇同志逝世前的病歷、遺體火化介紹信、骨灰盒,等以供人們憑吊瞻仰。
看完了劉少奇陳列館,我們又來到了劉少奇故居,劉少奇故居是一棟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內(nèi)套四合院式房子。有茅瓦房30多間,而屬于劉少奇家的房子有21間半,余為劉少奇伯父家的房子。故居前面還有一口水塘,房后有一抹低山,整個故居被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年環(huán)抱。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不由自主的走進了故居的正堂屋,正堂屋往右第一間為劉少奇胞兄云廷臥室。第二間為劉少奇青少年時期的臥室。由此室過酒房為劉少奇父母臥室。出此室便至橫堂屋,再依次為烤火房、廚房、農(nóng)具室、碓房及豬欄屋、牛欄屋等雜屋。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誕生于此,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61年5月,他回家鄉(xiāng)進行調(diào)查研究工作時,曾在此居住一周。“”期間,故居被毀壞。1980年對故居按原樣進行了修復。當年的臥室、書房、開調(diào)查會的橫堂屋內(nèi)展出了實物、照片數(shù)百件,重新對外開放,供人瞻仰參觀。
看完了劉少奇故居,爸爸開車帶我們回家。我在車里想:我從此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爭光,為國家效力。做一個有用的人。
篇三:湖南劉少奇故居游記
從澠池火車站向西不到一公里,坐落在粼次櫛比的商鋪間的劉少奇故居顯得很不起眼。澠池劉少奇故居是澠池兵站的一部分。澠池兵站由兵站站部、劉少奇故居、豫西特委會議舊址組成。1938年11月經(jīng)十八集團軍司令朱德簽署文件,委派劉向三與國民黨談判后建立的共產(chǎn)黨和八路軍的公開機構。澠池兵站,向西經(jīng)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可通往延安;向東經(jīng)洛陽八路軍辦事處可到達中原局所在地-竹溝(在南陽);向北經(jīng)黃河利津渡口直通太行山十八集團軍總部,是重要的戰(zhàn)略樞紐。兵站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共產(chǎn)黨和八路軍向八路軍總部、抗日前線輸送了大批的軍需物資,護送過往的革命干部和進步學生。
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后,劉少奇(化名為胡服)由延安經(jīng)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到澠池,于12月20日在澠池兵站召開了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干部會議傳達貫徹了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會后還舉辦了兩期黨訓班,參加黨訓班學習的有八十余人,劉少奇在黨訓班上首次對黨內(nèi)宣講了彪炳史冊的政治名著《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他在此居住了近兩個月。走進故居,一條甬道直通深處,兩廊就是展廳。左邊的墻上用花崗巖大理石楷體雕刻著劉少奇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提綱)》。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發(fā)光。
再進去是第一展室:黨性考驗。展室分兵站建立、戰(zhàn)略樞紐、奔赴中原、澠池會議四部分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從兵站建立、發(fā)展以及其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重要作用。在一角的玻璃柜里存放著當年用的電臺和槍支復制品。
再往里走是站長室和第三展室:黨性展示。走進站長室首先看到的是兵站創(chuàng)立人劉向三的相片和他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七年兩次來澠池的題詞:發(fā)展革命傳統(tǒng)。書法剛勁而古樸,處處的彰顯著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剛毅品質(zhì)。劉向三于一九一零生于河南鄧州。早年參加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參加了江西寧都起義,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受毛主席的派遣建立澠池兵站。第三展室分走向革命道路、從事革命活動、進入中央核心、擘劃開國建國、擔任國家主席、緬懷光輝業(yè)績等六個方面講述了劉少奇從參加革命、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光輝一生及人民對他的緬懷。下面的玻璃柜里存放著劉少奇宣傳資料。
正對著第三展室的是第四展室和秘書室。第四展室:黨性鍛煉。展示了紅色修養(yǎng)對共產(chǎn)黨人的激勵。在劉少奇光輝思想的照耀下,涌現(xiàn)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先進模范和先進精神。如靈寶市檢察院獲得全國檢察官模范榮譽稱號的白潔、陜縣支建煤礦7.29抗災救援英雄群體。秘書室的墻壁上掛有栗在山的簡介和照片,還存列著當年用過的兩張床和一桌一椅。
再往里是一堵影壁墻橫在中央。正面刻有劉少奇的雕刻畫像,背面是用花崗巖雕刻成劉少奇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提綱)》手跡。
正對著影壁墻的是第二展室:黨性考驗。展室的左面一間偏房:澹寧居。它是當年劉少奇的住室(1938.11-1939.1)。室內(nèi)存列著當年劉少奇所用過的桌子、椅子、火盆和床。椅子上存放這硯臺和茶壺。墻壁上貼著中原局書記任命書、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全圖》及《中日形勢圖》。劉少奇就是在這里寫下了彪炳史冊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正面的墻壁上從殫精竭慮、創(chuàng)立理論、首次宣講、播撒火種、燎原豫西、偉人風范、黨性論述等四個方面講述了劉少奇對黨員修養(yǎng)理論的貢獻及理論的發(fā)展。在墻壁下面的玻璃柜中存放著白婧收藏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提綱手稿、各個時期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讀本、黨建文獻、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入黨自愿書、豫鄂邊區(qū)建設銀行發(fā)行的紙幣等。
睹物思情,遙想當年的烽火歲月,感慨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