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語文老師的建議精選范文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精選范文
在這個教育被異化了的時代,教育,被賦予了太多與之并無多大干系的社會的烙印,涂抹了太多功利的色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范文,歡迎閱讀。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精選范文篇1
初踏講臺,恐怕沒有一個人不想成為一個好老師,但事實是,在經(jīng)歷了最初七年左右的調整磨合和適應發(fā)展期后,教師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高原發(fā)展期出現(xiàn)了明顯的分化:小部分人通過再學習、再創(chuàng)造,教學水平得到升華,教學效果出現(xiàn)第二個上升期,逐步成為所謂“學者型”教師,這個比例不高,大約15%;而大
部分人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先后開始下降,雖然下降的速度與幅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書匠”,比例在85%左右。于是,天天進課堂,卻難以對教學做出深刻的理解與獨創(chuàng)性的探索;天天面對學生,卻難以走進學生心靈,成為他們人生的導師;天天面對教材,卻難以進行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天天面對困惑,卻習以為常,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很好地解決,這成了大多數(shù)教師的真實寫照。 看到過很多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躊躇滿志地要在三尺講臺揮灑青春實現(xiàn)教育理想的時候,被開學僅兩個月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一棒打悶,于是,痛定思痛,立志要狠抓雙基,扎扎實實地搞好語言文字訓練。我擔心年輕的你即將走上的是一條自認為不是彎路的彎路.擔心年輕的你僅僅是一個專注于應試的好老師,僅僅是學??己艘饬x上的好老師。
為什么有些老師沉溺于在“自我陶醉”似的講課無法自拔;為什么,為什么有些老師熱衷于課上天花亂墜的旁征博引„„難道回歸語文,就僅僅是語言文字?難道做一個好老師,就一定奔著考試的常勝冠軍努力奮斗?
誠然,在這個教育被異化了的時代,教育,被賦予了太多與之并無多大干系的社會的烙印,涂抹了太多功利的色彩。但是,如果你還心存那份對理想教育的向往,對教師職業(yè)的許多期待,對語文的些許眷戀,對學生深切的期望,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那么,你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平庸的語文教師,一個語文教育的專家。
也不要忘記了,在張揚你的個性同時,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換言之,在你無拘無束地邀領你的學生一起在語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時,你還必須有一雙堅實的翅膀。這翅膀,就是語言文字的基礎。因此,我們提倡的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飛揚。
打造精品課堂,夯實語文雙基,注重能力培養(yǎng),彰顯學生個性„„語文老師,你要做的還很多。語文老師,你很累,做個好的語文老師,其實很難。
我衷心地希望,在教學之路起始的時候,不要迷失了,不要盲從了„„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精選范文篇2
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生活
作文問題是我們語文老師心中的痛。不得不來關注,回避她就是回避我們的語文教育生活。我從事語文教學11年,對于作文的認識經(jīng)歷了從懼怕到茫然到摸索到從容到本真的不斷求索的過程。那還是說說我們心中的痛吧!!痛定思痛,趟出路來,繼續(xù)前進。
作文問題是我們語文老師心中的痛。不得不來關注,回避她就是回避我們的語文教育生活。我從事語文教學11年,對于作文的認識經(jīng)歷了從懼怕到茫然到摸索到從容到本真的不斷求索的過程。
那還是說說我們心中的痛吧!!
痛定思痛,趟出路來,繼續(xù)前進。
自己和學生花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到頭來,學生的作文成績還是平平。我想,這里面有一個考場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區(qū)別問題??紙鲎魑?,在現(xiàn)今階段還是衡量學生作文水平的唯一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培養(yǎng)學生寫出規(guī)范考場作文的能力(這還是我說的行動上要妥協(xié)的例子)。性情作文,就是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就是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只可惜在現(xiàn)階段這樣的作文在考場上是不受歡迎的。實際上我們語文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性情作文上了,學生確實是才思敏捷、思如泉涌、措萬物于筆端,但你不要忘了這一切都不是規(guī)范的考場作文,這樣的作文是不會得高分的。
痛定思痛,在最初的階段,要扎扎實實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考場作文的能力。 每周一篇作文寫作,每周一篇周記練習,每周幾篇閱讀摘抄,一對一地面批,學生作文水平提高還是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出了問題?我想這里面有一個輸入和輸出的問題。學生不讀書,材料來源僅僅局限于課本的文字,如此多的作文訓練,哪有那么多的東西寫出來,這也就是無源之水必定枯竭的問題。
痛定思痛,在低年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讀書涵養(yǎng),要和學生一起讀書,必要的時候,還要一起背書。我一直對美麗的文字充滿感激,我常常將這種感激與學生一起分享:(下面的文字,是我和我的每一屆學生背誦的)
心的本色該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匯流入海,有窮且益堅,不墜青云的傲岸,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云;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
可能我們存在這樣的認識:既然是考場作文,當然是規(guī)范下的大一統(tǒng)了。你有沒有想過,作為閱卷者,你也會對100多份千篇一律的文章“嘔吐”的。那么,如何做才能百花齊放。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讓學生從政治的言語中逃離出來,讓學生從不由自主地集體話語中突圍出來書寫帶著個人標簽的文字。當然,這還是在規(guī)范的指引下:
將學生的作文細細翻閱,逐個分析。
你要看你學生的作文是不是還是兒女情長的喋喋不休,校園頹廢情感文學的絮語;
是不是還是科幻魔法的大比拼,星球大戰(zhàn)的虛無世界;
是不是還是環(huán)保批判小河污水,教育批判減負的空洞的叫嚷;
是不是還是課本的翻版和摘抄;
是不是還是別人的語言、別人思想的落腳地;
是不是還是某種莫名情緒的亂無章法的表達;
是不是還是雜草叢生一看生厭的潦草表達;
是不是還有所謂人云亦云的“道德文章”而無半點的個人情感。
如果,我們學生的作文就是上面所列舉的類型。那么我們教師必須引導他們改變。要徹頭徹尾地改變。取而代之的是:
為人生的寫作要的是深度和思考;
為生活寫作要的是情真意切和娓娓道來;
為人文的寫作要的是獨特的思維和角度。
這種改變必然是錐心的痛,刮骨的痛,但我們可以告慰的是我們的學生如果沖破自己給自己筑起的壁壘,迎接他們的必將是廣闊的原野和快樂的旅行。 作文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寫作者的自由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儲備情況。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受那些華美語言的影響,而忽略了文章思想的傳達!那么,不妨教給我們的學生:
寫作的原則:別人無,我獨有;別人有,我精細(細節(jié));想別人不敢想;新奇獨特見解獨到而符合常規(guī)。
別人筆下的學生情感瑣碎的描述,我不寫,我的選擇是將視角轉到人生、社會,尤其是有價值,有思想的人生,痛苦的人生,掙扎的人生,無助的人生,卑微而偉大的人生,獨一無二的人生,詩意的人生;社會:我們可以去抒發(fā)真善美,
那些陽光奮進的東西,但是下面的東西,你也不能不關注這些,還是那句魯迅的老話:中國不需要溫文爾雅的士大夫,我們需要的是披槍的斗士;也許你關注的東西,理解的有些膚淺或者有些不理智,說那是以后的事情,那是大人的事情。但是,也許到了那時你有了想法,也會有了顧慮,等一等再說的念頭,事不關己的想法,會限制了你的思想和手腳。青春的年紀要的是揮斥方酋、書生意氣,要的是敢打敢拼。那么就拿起你的筆吧,為你的青春留下一段思考的清泉,沉思的文字,一段值得驕傲的思想足跡。
那么師生一起來關注下面的世界吧:
我們看起來風平浪靜,幸福無比的家庭,其實,在生活的里層還有眼淚,巨大的痛苦和悲傷,雙親的冷戰(zhàn)和隔代的障礙,畢竟張愛玲說過:“人生,是一披爬滿虱子的華麗長袍”。
我們看到的美麗世界;高樓、霓虹燈、別墅、華燈初上、歌舞升平,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世界的構成是多角度的,下面的世界你接觸了沒有:患病無錢醫(yī)治的母親在家無望的等待;某河流域兩岸的農民罹患癌癥的人數(shù)盤升;失學兒童那雙無助期待的雙哞;城市街頭身穿破衣爛衫的乞討者;下崗的姐妹兄弟在小攤面前陪著笑臉待客------這一切是真實的,是理所當然關注的人生和社會。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懼歡顏”,同樣是我們的期待。 我們快樂成長的同時,圍繞著我們的不僅是物質生活,還應該有精神生活的圍繞。畢竟,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人生旅途的長短在于我們思想以及精神的含量和儲備。圍繞在我們周圍的不僅是父母的叮嚀和教師教誨,還有那些故去先人的炳照千秋的精神和價值,還有新時代榜樣支持他們的心靈世界,我們應該感知到屈原、李白、杜甫、孔子、老舍、等等在某一個角落注視著我們,讓我們感到自己并不孤單。是啊,也許還太早,也許看起來過于深沉,但是我們畢竟被魯迅的:“完美的蒼蠅永遠是蒼蠅,滿是傷口的戰(zhàn)士永遠是戰(zhàn)士。”的話語滋養(yǎng)過。 我們在摒棄了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古訓”后,積極地伸開雙手擁抱這個世界的同時,不要忘了人心的險惡,多一雙明辯的雙眸,走穩(wěn)腳下的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誰不能陪誰一輩子,當你現(xiàn)在所要依靠的所有,一一在你的世界里消失的時候,也希望你能夠堅定地在這個世界走下去。
維特根斯坦說:“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生活方式。”我把它作為了上面文字的題目,目的在于:讓我們語文教師明白,一種語言就是一種生活的折射。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精選范文篇3
“小學”只有與“大學”相統(tǒng)一,語文才能煥發(fā)強大的生命力;“大學”
只有以“小學”為基礎,語文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fā)揮育人的作用。語文素養(yǎng)就是在“小學”與“大學”的統(tǒng)一和融合之得到發(fā)展的。
“小學”與“大學”的圓融
崔老師把語文教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種形式,我是贊同的。從90年代的過分強調工具性而諱言人文性到突出人文熏陶忽略工具性,語文教育終于再回歸到落實人文熏陶與語言訓練的統(tǒng)一的大道上。何為“小學”,何為“大學”,崔老師的定義也是基本全面的:“通過感悟,親近作者思想,體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這是‘大學’。識記字詞,掌握語法,熟悉文章的寫作規(guī)律,這是‘小學’。”我想結合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崔老師所講的有所補充。
“小學”不可丟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其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使用語言,包括要使學生學會理解和自我表達語言、學會用語言來進行交際、學會積累語言。我們在為一些年輕教師在考試的壓力之下所作出的要扎扎實實地夯實語言文字基礎而擔憂的同時,必須明確:語文,就是要乘著語言文字飛翔!
語文素養(yǎng)包括:字詞句段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念等內容。但是,丟掉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語文素養(yǎng)便是無源之水,空中樓閣。我們的很多語文教師都不敢在語文課堂上講基礎知識,閱讀教學時都不敢歸納中心、分段。其實,閱讀教學只有以本為本,才是根本。因此,我們在語文課上不能丟掉語言文字這個本體,不能忽視對文本語言的的理解。當然,我們要讓學生在品位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給學生以智慧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一般意義上的閱讀只需要讀懂文章內容,明白這篇文章寫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達了什么思想,再進一步有所感有所悟就可以了。而課堂閱讀教學,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聽話、說話、讀書、習作,以及做這些的方法與習慣。課文是編者為學生精心挑選的“范文”,它承載著這么多任務,因此,閱讀課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內容上,它真正的功能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理解和表達祖國語言(包括書面語和口頭)的能力。課文是源頭,讓學生在清澈的源頭中打下扎實的基礎,是語文老師的職責。在語文學習的天地里,我們所給予孩子的,就是幫他們發(fā)現(xiàn)語言這件表達世界外衣的美麗,喜歡它,并讓它逐漸成為手中日趨熟練的理解和表達工具。
我國的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因此,“小學”還有它母語的特點:一是這一過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語教育環(huán)境的特殊性,生活處處時時都可以學習母語;三是應該以語文實踐為主,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大學”不可少
語文是一種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靈、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但長期以來,語文課程性質定位不準,造成了人文價值的失落,教學脫離生活實際、學生不愛學習語文、語文教學低效多耗等問題。
“根據(jù)對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的理解,以及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經(jīng)過綜合、梳理,總目標歸納為十條,這十條并不是隨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大致而言,前五條目標從語文素養(yǎng)的宏觀方面著眼,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與過程和方法兩個維度上有所側重。”“后五條從具體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方面著眼,側重在知識和能力這個維度。”這樣,在課程目標中準確而恰當?shù)芈鋵嵙巳宋男院凸ぞ咝越y(tǒng)一的課程性質的定位,也保證了語文課程思想性的地位。
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性包括三層意義: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強調個人的自由與尊嚴,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由與自主,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反思和懷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強調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第三是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
長期以來,學生常常被置于從屬的地位,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即使在很多優(yōu)秀的課例當中,在熱熱鬧鬧的課堂氣氛下,是教師對學習主體的漠視,是教師自我風采的展示!課堂氣氛較以往變得喧囂熱鬧了,以為這就是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以為這就是新課程、新理念所帶來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程的挖掘,而這種拋開語言文字本體,忽略語言學習的傾向,恰恰是舍本逐末、喧賓奪主的做法,是虛化語言文字學習的表現(xiàn)。所謂“小學”與“大學”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了“小學”又哪來“大學”?語文是融合了“小學”與“大學”的學科。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上不可丟掉“小學”,亦不可舍去“大學”。 “小學”與“大學”的圓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過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過程,是互相滲透、相互促進的過程。也就是,在“小學”與“大學”互相融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從
而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小學”只有與“大學”相統(tǒng)一,語文才能煥發(fā)強大的生命力;“大學”只有以“小學”為基礎,語文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fā)揮育人的作用。語文素養(yǎng)就是在“小學”與“大學”的統(tǒng)一和融合之得到發(fā)展的。
課程教學目標是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其中,前兩個綜合維度體現(xiàn)“小學”,后一個維度體現(xiàn)“大學”。三個維度的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就是“小學”與“大學”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因此,我們不可以將“小學”與“大學”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形式,即使同一堂課,“小學”與“大學”也是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
具體到操作層面上來講:從教師的角度看,如何發(fā)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應采用什么教學策略來促使“小學”與“大學”相融合,何謂兩者圓融的最佳狀態(tài)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標準;從學生的角度看,應具備什么態(tài)度、情感對待“小學”與“大學”,怎樣處理教學的統(tǒng)一要求和個人的獨特感悟、體驗、理解的關系,如何通過探究活動,透過語言文字的表層去體會語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語言文字中蘊含的人文特征,這些問題都應當成為教師思考的關鍵。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