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創(chuàng)意的教育敘事案例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zhì)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非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通過教育敘事展開對現(xiàn)象的思索,對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將客觀的過程、真實的體驗、主觀的闡釋有機融為一體的一種教育經(jīng)驗的發(fā)現(xiàn)和揭示過程。
我正在辦公室忙著,一個女孩興沖沖地進來了。
“老師,我們已準備好了。”還未等我反應過來,她興奮地接著自語,“朗讀的時候,我們組要求把班里的燈全關掉,并且把窗簾全拉上。”
“啊?……”我納悶。
“老師再見!別忘了哦。”她的聲音已遠了。
此時,我才如夢方醒:又到星期五了,又到我們班朗讀展示課了。
為了提高七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引領他們主動地接觸語言文字,思量再三,我決定把每個星期五的最后一節(jié)課擠出來作為朗讀展示課。文章內(nèi)容自選,展示方式自選,展示機會自選——充分的自主選擇權,使我們的朗讀展示課洋溢著青春的熱情。
懷揣著幾分期待,我走進班里。她看著我,眼神中閃著自信,仿佛在說:老師,您瞧好吧,我們會上演一出好戲!
他們組(組名:向日葵)合作朗讀的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略顯粗糙的設計,認真專注的演繹。
全班寂寥無聲,只有他們在忘我地讀著、演著……
李敏的聲音富有質(zhì)感。旁白在她舒緩有度、抑揚頓挫的朗讀中顯得層次分明、引人入勝。
袁民的朗讀還顯得太緊,未能充分讀出人物——影子的心境。但能融入集體,大膽地站上講臺,對性格靦腆、語文基礎薄弱的他來說已是長足的進步了。
表揚進行中,組長楊濤左手半舉著一張紙片,扇著叉著腰的右臂,慢慢移上講臺……
我們的目光都被這張紙片吸引了。
這不是一張普通的紙片,它被精心剪裁成了螢火蟲的模樣,它被學生賦予了生命,化身為了光明的使者。
這是一張幸福的紙片!如果沒有孩子們對語言的揣摩,沒有孩子們對文字的玩味,它或許已和其他廢紙一道,靜靜躺在某個陰暗角落里,等待著掃地出門變成垃圾的結局。
而現(xiàn)在,她變成了光明的使者,照亮了故事里盲孩子的黑暗,也照亮了故事外學生們的慧心。
掌聲中,“向日葵”的隊員意猶未盡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接下來的點評就像他們的隊名,朵朵朝向太陽,句句指向創(chuàng)意。
“他們組的朗讀富有創(chuàng)意,不僅聲情并茂,還巧妙地設計了一些動作,制作了道具”。
“我覺得他們組的朗讀方式與以往的不同,他們不僅是讀,而且還有演的成分。這樣能吸引人。”
“下一次我們組也要嘗試嘗試,每天創(chuàng)意多一點。”
聽著學生的發(fā)言,我心里涌動著欣慰:創(chuàng)意,是的,希望這小小的創(chuàng)意的種子能在他們的心中扎下深根,枝繁葉茂。
反思:創(chuàng)意是什么,創(chuàng)意是把冰冷的文字變成溫熱的朗讀,創(chuàng)意是把普通的紙片剪成通靈的螢火蟲,創(chuàng)意是把樸素的文本變成生動的表演。創(chuàng)意來自哪里?將文本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的課堂學生作主,創(chuàng)意就在自主選擇里誕生了。學生從來不缺少創(chuàng)意,只要我們愿意放手,只要我們愿意欣賞,只要我們相信,創(chuàng)意就像那幸福的紙片,能隨著我們的心靈變成我們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