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百家講壇觀后感
《百家講壇》欄目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yōu)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下面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百家講壇觀后感,希望您喜歡!
百家講壇觀后感1
暑假的一天,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講的《我的歷史觀》,他提出了一些新穎的觀點,比如:人的本性都是惡的,善是后天形成的,一個人如果想作惡,能作惡,會作惡,也敢作惡,但是他就是不作惡,這就叫善。易中天在講《我的歷史觀》時眉飛色舞,手不斷地比劃著,語氣抑揚頓挫。我聽得津津有味,節(jié)目放完了,我還意猶未盡。于是,我記住了欄目名稱:《百家講壇》;播出時間:12:45至13:28;頻道:CCTV10。以后每天一到那個時間我就會坐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
但是,問題出現(xiàn)了:開學了。怎么辦呢?我想了個辦法:上網(wǎng)看。于是我就上網(wǎng)搜,終于在土豆網(wǎng)上搜到了幾集《品三國》,我欣喜若狂。但是由于網(wǎng)速的限制,那些視頻總是放一會兒,停一會兒,非常不爽。怎么辦呢?
一天,媽媽帶我去新華書店,想給我買些文學類的書。但是,我一進門就看見了幾本《百家講壇》的書,我如獲至寶,腳像生了根一樣,再也無法挪動。我捧起一本《品三國》,貪婪地看了起來。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極不情愿地來到了文學類書的區(qū)域,可這時的我哪里還有心思看這些書?我站在這些書中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只走馬觀花匆匆轉了一圈,就迫不及待回到了《百家講壇》的書旁。在我的軟磨硬泡之下,媽媽終于同意我買《百家講壇》的書了。我一口氣買了《玄奘西游記》、《品三國》、《唐高宗的真相》和《康熙大帝》這4本書,心滿意足地回家了。一到家,我就埋頭看了起來。
《百家講壇》為我展示了一個精彩而新奇的世界??戳隋X文忠教授的《玄奘西游記》,我知道了玄奘法師是個勇敢堅強、充滿大智慧的人物,與《西游記》中窩囊的唐僧大相徑庭;看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我知道了漢末三國的一些歷史真相,與小說《三國演義》描寫的大不一樣;看了趙曉嵐教授的《李煜》,我知道了南唐后主李煜雖然在政治上是個庸才,但是在詞壇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稱為“詞中之帝”,我還把他的一些詞放到了我的QQ空間里……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這酒甘甜醇厚,而且富有營養(yǎng);《百家講壇》是我的老師,用知識的甘泉滋潤著我的心田;《百家講壇》還是我的朋友,陪我度過許多快樂的時光。我愛你,《百家講壇》!我永遠是你忠實的fan。
百家講壇觀后感2
《康震評說李清照》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了,其中對于李清照詩詞風格的分析和背后蘊含美學情感的表述流暢到位、情節(jié)感人,自不必說。讀罷有些許感嘆惋惜也久久揮之不去。
感到書中亮點是在第122、第123頁,《再嫁婚變》里的“信其所守、得其所哉”一節(jié)。(李清照是否再嫁,從古至今研究者各持一說,爭論不休。此本學者專家之分內(nèi),而非我等普通觀眾所能。)但真如文中作者觀點,甚至從張汝舟的角度來分析李再嫁后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則讓人眼前一亮,“文物字畫既不可得,家中一應事務也不能完全做主,自己粗鄙的言論行為也許還曾遭到李清照的冷嘲熱諷,這對于五十歲的張汝舟而言也難以忍受。由此看來,兩人在思想情趣、生活觀念、雙方的期望值都存在較大差距,兩人之間齟齬爭吵甚至打鬧勢必難免。”對于李清照這樣的愛情理想主義者,沒有共同語言怎么能夠在一起走下去?誠如作者所說,這是造化弄人的婚姻悲劇。而在今天不如意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畢竟是高級生理動物,再嫁又離婚,在傳統(tǒng)的男權社會,李清照這樣的舉動要付出多大的勇氣,背后又要承當多少流言蜚語、悲憤和孤獨!然而曾經(jīng)和趙明誠彼此真心相愛,這對李清照來說就已足夠。為真愛的短暫難得而嘆,為愛情的理想主義而嘆。
在《金石錄后序》里記載經(jīng)過顛沛流離,文物終去十之七八,不禁令人扼腕。然而又怎能苛求李清照對文物的保護不周呢?在國破家亡的大時代里,個人的力量終究微弱渺小,以一女子孱弱之身卻要在趙明誠后保護數(shù)量巨大的金石字畫文物,談何容易。假若文物未經(jīng)收集整理,而是藏于民間,是否就能逃過戰(zhàn)火洗劫和宵小計算?她說: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又說:“嗚呼!余……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這是多么無望的.表達,無助的曠達,無奈的坦然!為散失毀滅的文物而嘆,更為個中折射出的民族空前災難和時代悲劇而嘆。
及至晚年,李清照欲授其生平所學于孫氏小女,豈料孫氏小女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這與朱淑真《雜題》云:“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何其相似,“朱淑真等到的是死亡”,而李清照則陷入更深的失望。多年后,陸放翁在為孫氏女寫的墓志銘云:“夫人幼有淑質(zhì)。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余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孫氏墓志銘》)。一代詞宗就此沒有傳人,誠如作者所述:“這是中國文學史的巨大遺憾,也是古典知識女性的遺憾?!彼疫€有《后序》、《詞論》,還有易安詩詞傳于后世,至今研讀不衰,它滲入文明的點滴,甚或成為我們的文學生活方式之一,這正是易安永恒之所在!為李清照沒有傳人而嘆,更為她的詩詞穿越時空,依然優(yōu)雅鮮活而嘆。
掩卷長思,時移事易。感謝康震老師帶我走近李清照。云濤曉霧,星河帆舞,在時光深處,仍舊佇立著那個美麗的身影,清新婉約、風骨卓然,直到永遠。
百家講壇觀后感3
中華民族的璀璨五千年歷史,象一卷優(yōu)美動聽的樂章。然而在這跌蕩起伏的樂章中,有幾個不和諧的音符------朝政中的貪官。
他們象一只只害蟲,侵蝕著繁榮昌盛的國家。而我看的歷史節(jié)目:《百家講壇》中,也披露了和坤這個大貪官。這期節(jié)目主要介紹了:在偶然的一次護皇上出宮的過程中,和坤因為好記性,回答了皇上的難題,因此被皇上看中,后來他掌管朝廷中的重要職務,貪贓枉法,橫行霸道,謀害忠臣,甚至還偷穿龍袍。
當他后來被皇帝抄家問斬時,人們在他家里竟發(fā)現(xiàn)他的家產(chǎn)有白銀8億到10億兩之多,抵得上朝廷10年的收入??赐觌娨暫?,我禁不住倒吸幾口冷氣。和坤貪污的東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數(shù)目大得令我震驚。此刻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和坤搜刮奇珍異寶時的情形。我閉上眼睛,努力回憶著和坤步步高升的過程。
可8億兩白銀這個數(shù)字總在我的腦海里盤旋,揮之不去。它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我,使我對和坤這樣的人了解得越來越透徹。和坤從一個小小的護轎士衛(wèi),到朝廷里的大官,令我困惑不解的是,舉報和坤的人不止一個,為什么皇上寧可相信一個貪官,也不愿相信身邊的忠臣呢?也許是因為皇上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蒙蔽;也許是和坤掩人耳目、不斷變化的花招;也許……
我憤慨地做著各種推測,但是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一個本質(zhì)的問題:難道和坤從一開始就有那么大的野心嗎?不是。在朝廷這個利弊分明的環(huán)境中,清官常常受苦受難,而貪官卻能凌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果沒有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便十分容易被誘惑,而和坤就是在白花花的銀子中越陷越深的吧。貪官,是摧毀國家的頭號“原子彈”,一個集體中,如果冒出一個小和坤,這個集體的后果就不堪設想。每當我看到“貪官”這兩個字,我就總會聯(lián)想到我們班的班長。
我們的班長大多數(shù)都是“老好人”,辦事看關系,你跟他要好,他就幫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要跟他關系不好,他就處處抓你的“小辯子”。雖然我對這些作法有看法,但有時自己也會犯同樣的錯誤。
掩面而思,不禁想到:“貪字就象毒品,會使人越陷越深。只有把個人的利益置之度外,才能真正為祖國效勞”。所以,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時,不能忘記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通過收看《百家講壇》,使我明白了許多,了解了許多,知道了許多……
而今天我所受到的啟迪,可能使我終身受益。
百家講壇觀后感4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庇捎陂L期受到媽媽的熏陶,我也漸漸地喜歡上了《百家講壇》這個節(jié)目。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啟發(fā)了我們的心靈,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橋梁…… 它帶領著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讓我們了解了我國5千年的歷史,了解了古代偉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們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們的為人之道、心靈之道、養(yǎng)身之道……
《百家講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解的《論語》、《莊子》心得了。她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論語》、《莊子》,也讓我們從中有所反思、有所收獲,更好地吸收知識,并將知識轉變?yōu)槲覀冏约旱哪芰Α? 于丹教授通過《莊子》的現(xiàn)代解讀,以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觀眾,怎樣以平和的心態(tài)和得當?shù)奶幨缿B(tài)度追求我們的夢想;在追求的過程中遭遇挫折時,怎樣坦然面對;在竭力追求的過程中,怎樣協(xié)調(diào)好物質(zhì)和精神的關系,怎樣處理家庭和事業(yè)的關系,讓人們明白奮力拼搏為了什么。
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空前激烈,人們的神經(jīng)高度緊張,各行各業(yè)的“白骨精”們以及正在修煉的準“白骨精”們在義無返顧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諸如工作升遷、愛情、親情等方方面面的打擊,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為社會隱患。于丹教授提醒我們:在沉醉于工作時,不要錯過與父母、愛人、孩子共享天倫的機會;在遭遇打擊時,要以坦然的心態(tài)面對;在確定奮斗目標之前,要正確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樣感悟與超越…… 在《莊子》心得中,一個牧羊人的比喻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
最后一只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羊已經(jīng)落下了很多。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一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塊木板。 我現(xiàn)在是個學生,因此我想到了我們的班級,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后的同學。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后的學生的成績,才能讓我們的班級進步。如果只是在學習好的同學身上下工夫,就算他們成績再好,我們的班級也不能進步。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讓我們在《百家講壇》中盡情地暢游,細細地品味吧! 觀《百家講壇》有感 我這個人酷愛歷史,一有歷史節(jié)目就“愛不釋手”,有一個節(jié)目就是讓我更深一層了解歷史的,這個節(jié)目就是《百家講壇》。
我酷愛歷史是因為一本書,那就是《三國演義》,我本以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真正的三國,因為《三國演義》把東漢末年的戰(zhàn)事夸張的淋漓盡致,自從看了《易中天品三國》才知道真正的三國并不是那么驚心動魄,只是少了幾分精彩,多了幾分陰險。 《三國演義》里把諸葛亮說成了一個神機妙算的智多星,關羽、馬超等一幫文武雙全的武武將成了諸葛亮手中的一線木偶,只需在危急時刻打開諸葛亮預先準備好的錦囊,依計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敵,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而把那些文武雙全的文臣武將貶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國》中,易中天把三國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其實與其說諸葛亮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不如說諸葛亮是一個杰出政治家?;馃┩馃乱啊@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羅貫中為了使《三國演義》更加的好看,而胡編亂造的。 我覺得《百家講壇》除了《易中天品三國》,還有更加精彩的評述,比如說閻崇年的《正說明亡清興六十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劉心武的《揭秘紅樓夢》;王立群的《品漢代風云人物》、《讀史記》……這些都是大師級人物在百家講壇上陳述自己的觀點,并且有自己的觀點來證實真正的歷史。
我覺得,如果是僅僅喜歡歷史,而沒有打算鉆研歷史的人,那么《百家講壇》對他就沒有多大的作用,而我不同,我想當一個名噪一時的歷史學泰斗,并且登上百家講壇這個舞臺,所以我就要盡量的多讀歷史書、多看歷史節(jié)目,來豐富我的歷史知識,我現(xiàn)在的歷史知識好比是深不可測的海洋里的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渺無人煙的沙漠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粒,海闊天空的世界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無比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顆行星,一次我還需要不斷的努力看書來增長知識,當然,如果一個人的知識十分局限,那也不行,因為那樣就成了一個井底之蛙。
《百家講壇》這個節(jié)目除了讓我了解更多的歷史,還讓我明白了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學無止境! 觀《百家講壇》有感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這個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將永遠生活在陰影之中。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無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難。《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的確告訴了我們很多,那我們何不照著論語上說的那樣呢?
百家講壇觀后感5
近幾年,歷史似乎突然火了起來,打開電視是循環(huán)播放的百家講壇以及各種歷史揭秘節(jié)目。走進書店,又是滿滿的各朝“那些事兒”和一本書讀懂各代史。
在百家講壇剛剛興起的那幾年,不得不承認,確實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的講師,像是閻崇年、易中天、劉心武等等。他們屬于有自己專攻的領域,對自己的學術范疇有著深入的研究。例如劉心武,作為在當代紅學研究中有一定地位的學者,通過對自己研究成果以及周汝昌先生等等大家研究進行綜合,取其精華,去除糟粕,將復雜的紅學內(nèi)容用簡潔易懂的語言介紹給大眾,一時引發(fā)了再讀紅樓夢的熱潮,可以算是相當成功的。
而到現(xiàn)在,百家講壇的講師越來越多,講述內(nèi)容越來越雜,一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所謂學者,都試圖通過這一平臺來成名成功。上百家講壇,然后出書,巡講,似乎成了一大批人“成名”的固定套路。上過節(jié)目,總有人會買賬。而就他們本身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學術水平并不過硬,在講述歷史時,更是帶有濃厚的個人情感色彩,很容易對觀眾產(chǎn)生誤導。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出發(fā)點很好,但如果不能保證高質(zhì)量的節(jié)目,結果難免適得其反。
同樣的還有如今泛濫成災的歷史書。假期去書店,走到歷史書的一架,滿眼都是花花綠綠的“速食”類書,像什么“一本書讀懂中國史”、“一本書讀懂近代史”,而真正大家大作,都被淹沒在它們之中。當然不排除有些書確實不錯,這種類型也確實迎合了當代人的“快”心理,可是仔細想想,幾千年的歷史,豈是一本薄薄的小書能夠敘述完全的?這樣的文化泛濫,只會給人們造成越來越多的錯誤引導。
我面對前輩們窮盡一生的研究成果,崇敬非常,而面對如今這看似紅火的歷史熱,卻有一絲擔憂。很多歷史院校招收的學生數(shù)量已經(jīng)呈現(xiàn)明顯減少的趨勢,而快餐歷史再發(fā)展下去,會不會越來越?jīng)]有人愿意投身歷史研究?會不會在大眾看來,歷史學是個多余的存在,研究者多年的汗水付出,純屬吃飽了撐的?細思恐極。
高一的百家講壇觀后感相關文章:
高一的百家講壇觀后感
上一篇:八年級火影忍者觀后感
下一篇:大學生戰(zhàn)狼2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