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觀后感
《公司的力量》指出,“僅有時刻站在生死線上、站在懸崖邊上的公司,才會擁有自我更新的主動意識,才會以非營利組織所不具備的內在沖動,開辟出嶄新的管理模式”,我深有同感。說到這里,同學們知道怎么寫公司的力量觀后感嗎?了解相關精彩內容請參考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文章:公司的力量觀后感
公司的力量觀后感1
CCTV2010年8月23日首播的10集紀錄片《公司的力量》,以公司的發(fā)展史為線索,跨越世界各國,探討公司的根源、性質、職能,從公司的興衰反映國家的經濟狀況。
我們不能看清未來,但我們能夠回顧歷史。以史為鑒,能夠明智。
關心歷史,展望未來。更廣闊的視角,能夠讓我們站得更高來觀察世界,并且,作為確定我國現狀的重要依據,結合當下國情做出一些較為客觀的確定。
下頭摘錄一些紀錄片中出現的例子,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企業(yè)家精神
1776年,美國獨立前夜,一本不到20頁的小冊子開始流傳。小冊子名為《常識》。北美獨立戰(zhàn)爭期間,《常識》一書對美國民眾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
1904年,美國《企業(yè)家》雜志選用《常識》中的一段話作為發(fā)刊詞,此后百余年中,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雜志扉頁上的這段話卻從來沒有改變,它被稱為企業(yè)家誓言。
我是不會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夠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求安穩(wěn),我不期望在國家的照顧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國民,那將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chuàng)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我勇敢地應對這個世界,自豪地說:在上帝的幫忙下,我已經做到了。
市場——看不見的手
就在博爾頓-瓦特公司推出蒸汽機4天之后,格拉斯哥大學教授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一書,在這部著作中,斯密批判了用國家力量追逐貨幣財富的重商主義,倡導經過平等契約來發(fā)展經濟的自由貿易。他最著名的觀點就是看不見的手,他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個體間的自由貿易,將會創(chuàng)造出高效的資源分配模式,并有利于提高市場經濟活動中的收入水平。
斯密認為:
每一個人為改善他的狀況,而自然地做出的努力,當其具有施展的自有和安全時,就是一個十分強有力的原則,他進而指出,不需要借助其它,這種個人的努力就能給社會帶來財富和繁榮。
正是在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成千上萬的英國小公司,推動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這場革命并無政府強制力作為主導,在紡織、機械、冶金等行業(yè)中,幾乎看不到必須經由政府特許才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應當盡早結束非人道斂財方式
1902年5月,美國賓夕法尼亞西部,15萬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和承認工會的合法,這引發(fā)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yè)危機。
替工人辯護的克勞倫斯·丹諾做了一次情緒激昂的演說,這次演說讓仲裁委員們開始對煤礦勞工有所支持。1903年2月,美國人聽到了這樣的辯護詞。
如果這個國家的禮貌,是靠礦工和勞工忍饑挨餓,靠年僅十二三歲的孩子在塵土飛揚的無煙煤礦撿煤維持的話,我們越早結束這種禮貌,越早重新開始新的禮貌,對人類就越有好處。
我在來這的路上就下定決心,要盡全力使勞資雙方不再像以前那樣互相仇視。
這是二十世紀伊始,人們對建立社會經濟新秩序的思考,因為財富階層的貪婪,和貧困階層的暴力是從不一樣方向威脅國家的兩把利刃。
市場也需要政府的干涉
從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開始,人們逐漸意識到,市場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是資本崛起的過程中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從此以后,監(jiān)管一詞出此刻各國經濟運行的軌跡中。政府對于經濟運行的態(tài)度不再是放任自由,取而代之的是混合經濟模式,這是人們對市場經濟制度的一次重要修正。
劍橋大學教授約翰·凱恩斯已然顛覆了傳統思想。在1936年出版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
凱恩斯創(chuàng)立了一個以國家干預為中心,以消除經濟危機和失業(yè)為目標的學說體系。他說:政府應當在經濟蕭條時進行投資,通貨膨脹也是發(fā)展所必需的。
美國政府在加大投資、供給就業(yè)的同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公正的法律,經過幾年的調整,美國的經濟又有了好轉。
就像富蘭克林·羅斯??偨y提出的那樣:
政府有職責消除貧困,保護公民免于匱乏的自由,市場能夠有效地篩選出強者,但它們無法保護弱者。所以,維護社會安全,保障基本公正的使命,政府責無旁貸。
可是,市場不是萬能的,政府也不是。也許,從來就沒有無所不能的拯救者,公司的明天不能等待救星來開啟。
公司的文化
就像明治維新時期一樣,日本這位優(yōu)秀的學習者總是善用自我所長,創(chuàng)造新地運用所學。
豐田汽車的生產線上,有一根異常的拉繩被成為安東繩。任何一名員工只要發(fā)現異常就能夠拉動繩索,停止生產,以防止次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美國公司的質量管理師末端控制,它的日本學生則把問題消滅在源頭。拉動安東繩的職責和權力,讓工人不再是生產線上的一顆螺絲釘,不再是能夠任意替換的一個標準化零件。他們成為有獨立思考本事、有情感、被重視的人。
日本企業(yè)的成功,是在組織結構中,重新發(fā)現了人。歸根到底,公司并不是豪華建筑、財政利潤、戰(zhàn)略分析和五年規(guī)劃,而要想調動人的因素,文化的力量,無形勝有形。但文化并不是永恒不變的,僅有善于學習和開放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然而,日本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了長達10年的經濟停滯,它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同時,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一場新的競賽開始了。誰擁有更具創(chuàng)新力的文化,誰救能擁有更強大的公司。
兩個年輕人,創(chuàng)造了新的公司神話,白手起家建立兩個帝國,微軟與蘋果,成為新時代的領袖,美國憑借新一代的公司之力,重新走上頂峰。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茲,他們和他們的公司,都帶著美國文化的深深烙印,自由、獨立、鮮明的個性,還有無止盡的創(chuàng)新追求。
無論身處何種文化環(huán)境,唯有更好地調動起自身文化中激發(fā)個人潛能的優(yōu)勢,更好地解讀人與組織的關系,才有可能贏得競爭。
一個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它的人民,決定了它在人類提高歷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這一點,將深深地鐫刻進本國公司的文化中。成為其最核心的競爭優(yōu)勢。歷史證明,唯有更具原創(chuàng)力的文化基因,才能長久地支撐起經濟奇跡。
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到:
知識就是力量。而讓知識真正成為力量的,讓科技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的,并不是知識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場進行創(chuàng)新的公司組織。因為,在創(chuàng)新活動的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術。
創(chuàng)新的力量推動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從美國硅谷誕生,并且發(fā)展壯大,成為世界上的強勢企業(yè)。
當微軟從一家小公司,逐漸變成全球技術霸主,美國司法部面臨了一個新的反壟斷難題。問題不在于微軟在市場上實施壟斷價格,而是技術壟斷正在阻止更多的創(chuàng)新公司出現,為了保護更多中小公司的創(chuàng)新能量。政府不得不遏制本國乃至全球有史以來最有成就的公司。因為無論是行業(yè)壟斷,還是技術壟斷,都將破壞創(chuàng)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諾斯說過經典的一句話:
什么樣一種制度,是最能夠刺激鼓勵人們的創(chuàng)新,就是他創(chuàng)新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取得的回報,這之間越一致,差距越小,越能夠鼓勵人們創(chuàng)新。
公司的力量觀后感2
當我們未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公司已經存在了,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公司它依然存在 “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從未忘記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改革,讓公司更加規(guī)范,完善的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之中,為人類創(chuàng)造更大的福利?;蛘呶覀兛梢哉f公司是一個平臺,那些擁有知識,技能,智慧的人的才干與能力能在這個平臺上得到充分地體現,來為社會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而與此同時,人們也在此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公司、公司文化
作為至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的被稱作是”人類的成就“,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于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似的血緣、地緣聯系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其中,技術的創(chuàng)新為公司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在世界,許多的大公司,他們都將創(chuàng)新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如今的時代,公司已經不能光靠模仿別人來做大做強。真正的創(chuàng)新,就是向外輸出別人無法貢獻的東西。
觀看完《公司的力量》之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的領導者的管理,也不僅僅是管理團隊有多優(yōu)秀,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種文化。 海爾持續(xù)創(chuàng)新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張瑞敏確立的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yè)文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實踐中,張瑞敏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西方現代管理思想融會貫通,” 兼收并蓄、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成一家“ ,從”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的OEC 管理模式,到每個人都面向市場的” 市場鏈“ 管理,張瑞敏在管理領域的不斷創(chuàng)新贏得全球管理界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就像我現在擔任著班級里的班長這一職務,我覺得不僅僅是管理班級,不僅僅是傳達學校的各項指令,更重要的是帶領班委這個團隊,引領同學們形成我們公管 5 班的文化。
公司為社會發(fā)展帶來了什么?
如果說國家政權對普通人是遙不可及的,那么,在公司里,這種組織機構中的權利體系運作,你我應該無時無刻在體會著它的存在。股東會、董事會、職工代表大會、部門組織,
這種類似國家的管理體系,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你我的日常生活。
公司不僅給社會帶來了財富、為普通的公民解決了工作和生活問題,這個神奇的組織還給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制度的力量。法律對勞動者的保護、逐漸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公司治理的不斷完善、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社會有序去發(fā)展……這些現代文明的每一步前進,無一不與公司的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再放開說去,現代國際合作,國際貿易,無疑是市場發(fā)展的需要,是公司發(fā)展的需要。也正是有了這一點,國家之間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因為現代的國際關系早已是”你中有無、我中有你“,任何想利用孤立別人來取得自己發(fā)展的想法和做法最終都將以失敗而告終。說到這里,筆者可以大膽的猜想,二戰(zhàn)結束至今長達60 多年的時間里,之所以沒有形成大規(guī)模的世界大戰(zhàn),應該與公司發(fā)展帶來的世界融合有著很大的關系。
概括之,公司的神奇力量,實際上是基于對人性的尊重,把每個人對財富、對幸福美好生活沖動匯聚在一起,將這種力量進行規(guī)范和發(fā)展去尋求這一群人的幸福。而在這種看似自私自利的過程中卻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人類發(fā)展的奇跡,也實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紀錄片,也繼承了這些年開創(chuàng)的一種傳統——學術性紀錄片。片子一方面幫助我們了解公司發(fā)展史,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了解也很多公司領導人是怎么處理公司問題,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公司的力量觀后感3
公司自誕生以來就憑借其優(yōu)秀的組織形式,很快成為市場經濟的排頭兵,不斷推動著各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不但如此,公司甚至改變著人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當商業(yè)已然成為了一種信仰,它同時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和社會危機,《公司的力量》向我們全面展示了公司的功與過,以及它所帶來的深刻的社會影響。
公司為全球81%的人口解決了工作機會,構成了全球經濟力量的90%。制造了全球生產總值的94%。人類在整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花了不到0.01%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了97%的財富,而這一切都與公司的誕生有著必不可分的關系,作為至今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的出現被稱為“人類的成就”,美國憑借稱霸世界的眾多公司實現了自身的崛起,社會主義的中國道路探索了這么多年,也無法繞開市場經濟的話題,因為純粹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只會帶來落后,僅有競爭機制的引入才能避免大鍋飯養(yǎng)懶人的局面。影片中說“公司是一種過程”,我十分贊同,公司代表著奮斗、提高、發(fā)展不可避免的現實過程。
通常,我們都自然地從物質的、經濟的層面看公司,因為它作為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在人們的生產事業(yè)方面造成了巨大變革,可是我們如果從文化和全球化的角度看公司,又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
公司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產生和發(fā)展,所以它一出生就攜帶著資產階級的精神——自由平等、追求物質享受和私欲的滿足。當今社會,人們不需要經過教會和國王的約束,不需要掌握特權,就能夠經過創(chuàng)立和加入公司來成就個人,它為每個人的奮斗供給了平臺,這種自由平等的方式以及所產生的競爭機制讓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緊密地聯系了起來,每個個體的成功就是國家的成功,個體價值的實現就是國家提高的源泉。如今人們把一切物品都打上價格標簽,從衡量價值之中尋求理性的光芒,也掀起了追逐名利的狂熱的浪潮。理性文化和物質文化被公司同時推上了巔峰。同時,這種衍生出的文化又在不斷地影響著婚姻家庭等與社會倫理有關的問題,從而影響經濟的發(fā)展。現今中國的經濟很大的幕后推手來自于房地產行業(yè),房地產行業(yè)的泡沫讓貧困的人們沒有生活保障,淪為房奴。拜金的物質主義已經同社會關系深深聯系在了一齊,很多年輕人準備結婚卻因買不起房而屢屢受阻,所以房地產經濟又被叫做“丈母娘經濟”。從社會福利的角度看,一個以犧牲國民衣食住行等必需品的質量來換取經濟發(fā)展政府是失敗的,當物質文化已經根治于人們的心中,那么這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巨大。
公司的3個特征,有限職責、獨立的法人地位和投資權益的自由轉讓無一不指向一個詞——合作,它讓陌生人之間的聯合成為可能,人們經過投資等各種手段構成了無數個利益共同體,在生產過程中相互合作以求得利潤的最大化,這種組織形式像一張張巨網一樣鋪滿了整個社會,促成了全球化的最終構成。
公司創(chuàng)造了需求。在獵富時代所有經營者都在問一個問題:Whatisthenext?蘋果公司喬布斯預見到觸屏時代的到來,多合一功能的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戶。幾年前,當我第一次聽到“網購”這一詞匯時,頭腦里產生了無數問號:這個平臺能夠搭建起來嗎?買來的商品可信度如何得到保證……,馬云用事實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問題。不是需求推動了公司的發(fā)展,而是公司的內生創(chuàng)造資源預見到了需求的產生,這些創(chuàng)意是公司不斷向前提高的最大動力。人們都說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力、是三起三落后仍然爬起來的毅力,是做事雷厲風行的執(zhí)行力,的確,這些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必不可少的品質,但還遠遠不夠。如果連最初的方向都沒有,過程只會是南轅北轍。而方向的把握也許就在一個小小的“idea”上,這個社會渴求創(chuàng)新和去實踐創(chuàng)新的勇氣。馬云在成立阿里巴巴時,在他的周圍一切都沒有,沒有加盟的商家,沒有評價體系,甚至沒有完善的物流行業(yè),正是因為電商的產生,才使得這一切都繁榮起來。這是創(chuàng)意的力量,預見的力量,而歸根結底是需求的力量。壟斷公司時期,人們依靠特權獲得最大的利益,資本家們認為財富總量是一個定數,想要獲得剩余的利益就必須以剝削別人的勞動力或者占有有限的市場為代價,但事實上,經過技術創(chuàng)新制度
創(chuàng)新等手段,市場變得無限廣大,而不僅僅限于壟斷時期有限的市場范圍。所以創(chuàng)新是公司進入新階段最有效的推進器。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由此引發(fā)的道德危機和金融危機也席卷而來,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基礎的細胞,人們開始更加深刻地反省公司與個體、制度、法律、國家之間的關系。公司的功與過都源于同一個母體,即人類的私欲。
影片中說“財富階層的貪婪和貧困階層的暴力是從不一樣方向威脅國家的兩把利刃?!蔽蚁?,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矛盾:公司內部人員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矛盾、物質和法律制度的矛盾、財富與人權的矛盾……,公司從過去象征著自由平等的高尚品德,到此刻背負著殘酷冷漠、沒有人性的罵名,可是幾十年的時間。首先是社會問題的激化。
1886年,美國芝加哥有幾十萬人舉行罷工,目的是爭取8小時工作制。早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就發(fā)生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英國憲章運動,公司的膨脹使自身成為了制度和物質上的強者,對財富的渴求讓經營者不斷壓榨工人,從而產生剩余價值,馬克思的《資本論》隨之寫成。因為美國人強調的平等從來就不是結果平等,而是機會平等,貧富差距的拉大讓社會不公平的現象日益凸顯,尤其是像華爾街這樣匯集了美國經濟最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中心誕生之后,資本就像滾雪球一樣,以公司的形式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著瘋狂的掠奪和剝削。就連走在最堅定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中國也未能幸免,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9,但這不包括一些隱性收入等,實際數字要比這大得多,貧富差距懸殊成為中國相當大的一個問題,政治手段也許能抵制和避免罷工,但卻不長久。國家土地遼闊的國情加上二次分配的不均衡讓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人權如果不能與財富到達平衡的狀態(tài),那么,這樣的資源分配是無效率并且危險的。
除了備受壓榨的工人階級,消費者群體也絲毫不能置身事外。馬克思尖銳地指出了資本主義的貪婪本性: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影片中芝加哥的肉類托拉斯事件震驚了整個美國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中國地溝油、毒奶粉已經威脅到了國民的生命安全。這時人們才猛然驚醒,開始拿起法律和制度的武器與生產者的貪婪本性作斗爭。如果法律制度等上層建筑沒有跟上生產力的步伐,那么廣大的群眾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僅有制度和法律帶來的恐懼才能與資本家貪婪的本性相對抗。此刻,人們將社會職責的承擔與誠信意識劃入評價公司的標準體系中去。農夫山泉的廣告這樣寫道:“從此刻起,每喝一瓶農夫山泉,你就為孩子們的渴望捐出了一分錢”,綠色產業(yè)的概念股被股民們炒得很高,雙匯承諾的生產安全、無公害的“放心肉”成為該公司最響亮的招牌……我們不禁想問:公司所維護的股東利益最大化與公共利益可否實現雙贏?錢權交易所暗含的特權腐敗何時才能停止?公司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物,究竟能否造福人民和社會?
公司創(chuàng)造了巨額的財富,繁榮中暗含著毀滅。1929年10月28日是讓資本主義世界戰(zhàn)栗的日子,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美國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蕭條,隨之而來的是千萬人口的失業(yè),工廠關掉,股市暴跌。公司繁榮了這個市場,也在一瞬間毀滅了它。公司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也是它打從一開始就有的特質,因為,有限職責意味著欠債能夠不還,打破了人們腦海中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社會共識,買或賣都取決于你自我。自由有時不僅僅是一種狀態(tài),更是一種方式和手段,資本主義世界開始漸漸地明白這一點。自由是達成經濟繁榮和物質水平提高的手段,人們把自由主義精神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卻不知自由的對立面不止有枷鎖和禁錮,還有人們都渴求的安定,自由不僅僅意味著享受,還有潛在的危機。隨著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發(fā)生,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奉行凱恩斯主義,用國家干預經濟,社會職責論的提出再一次證明法律制度等上層建筑是不能脫離經濟基礎而存在的,法律制度的獨立是相對的,堅持自身的正確性又對經濟發(fā)展產生進取的影響才是維護國家經濟系統正常運行的平衡狀態(tài),自由也不是絕對的,而是在法律制度人權道德約束下的有限自由。
公司曾讓人類享受到天堂般的物質生活,也曾讓人類度過地獄般冷酷的寒冬,它是人類經濟舞臺上的最活躍與強大的一支,卻不是唯一的演奏者。我們看到意大利的手工作坊歷經幾百年的歷史,這種脫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作模式在今日依然煥發(fā)著自我的光芒。我們有理由相信,龐大的公司群體也有缺點需要經過上層建筑和其他經濟組織來共同彌補,且僅有法律制度的完善才能讓公司發(fā)揮它應有的效用,成為造福于人類的強大力量。
公司的力量觀后感4
《公司的力量》由《大國崛起》原制作班底耗時兩年,跨越八國精心創(chuàng)作而成。是中國第一部深度探討公司制度的紀錄片。該片制作精良、取景優(yōu)美、實地拍攝數十家公司、采訪百余位中外學者、間或穿插以趣事軼聞并展示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以客觀的視角梳理歷史、發(fā)揚理性精神啟人心智,確實實現了他們“用歷史來關照現實、以現實來設問未來”的初衷。
略顯遺憾的是,該片從掃盲的角度出發(fā),拾取零碎的故事串聯全片,顯得邏輯混亂,拼湊零散,沒有貫穿始終的主線,看罷似乎有思想的火花被某一句旁白撞擊后迸發(fā),這些光芒僅是一閃而過,只記得畫面華麗資料豐富,對整個公司制度發(fā)展的歷史卻無法梳理出清晰的脈絡。并且央視固有的意識形態(tài)也十分不討喜,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故作深沉,對別國的分析鞭辟入里,說起自我的不足輕描淡寫,說到成績便堆砌起華麗辭藻反復歌頌。紀錄片不應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縱觀公司的發(fā)展史,表面充溢著征斂財富的快意和光鮮,歷史的車輪朝著禮貌的方向緩慢而持續(xù)地穩(wěn)步推進,背后那些令人嘆惋的失敗嘗試和血淚交糅的故事都零落成時間的灰燼。公司鎮(zhèn)、洛克菲勒、三角女工襯衣公司大火、凱恩斯、安東繩、鄭觀應、晶體管、專利法、世紀之藥,這些字眼如同公司發(fā)展進程中的地標,千萬種偶然之中的必然,促使公司——這一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日趨完美。如果追溯到源頭,探尋催生這一偉大產物的精神力量,那是《企業(yè)家誓言》中振聾發(fā)聵的呼喊:“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chuàng)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笔菍ψ杂傻南蛲?,是自我實現的愿望促使一群勇敢的冒險家來到廣大世界正中的舞臺,揮霍才智與夢想,做最華麗的冰上舞蹈。那份不畏失敗,世界盡在手中的意氣,在今日想來也讓人熱血沸騰。
亞當斯密說: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而在我看來,是人性中的貪婪,對財富的渴望,對資本的需索構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勢推動著人類社會的提高。為了更快速地聚集資本,實現利益最大化,良好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環(huán)境成為必需,標準時的出現、種.種技術革新、趨于健全的法制應運而生,為公司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追求財富是最本源的驅動力??v觀公司發(fā)展史,原始資本積累時期工人凄慘的生活境況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節(jié)儉成本,之后企業(yè)主動限制工時提高工資亦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因為追求財富,提高才成為歷史的必然,阻礙它前進一切的終將被毀滅。正如歷史反復印證的,“任何忽視市場力量,不能發(fā)揮公司組織優(yōu)勢的國家或社會都會逐漸凋落?!?/p>
公司最大的三個特征是有限職責、投資權益的自由轉讓和公司的法人地位。它凝聚起個體的本事,使公司成為強大于任何個人的經濟主體,也使勇于奮斗的人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因為擁有足夠的自由,科學技術得以迅猛發(fā)展。然而推動工業(yè)化的進程,需要更多勞動力的參與,他們中大多因農業(yè)生產效率的提高而解放出來,為了獲得就業(yè)崗位,不得不理解在利益驅動下資本家所供給的惡劣的勞動環(huán)境。在企業(yè)家看來,勞動力是商品,價格由市場決定,而工人對生存的要求也必須得到保障。經過漫長的摸索,人們才發(fā)現,僅有高于公司自愿行為之上的制度力量才能構成真正的制約,社會保障機制逐步建立起來。誠然自由使公司充滿張力,創(chuàng)造財富卻絕不能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僅有被限制的自由,在賦予其法律價值和制度價值之后,才值得被尊崇和堅守。如果放任市場自由發(fā)展下,財富階層的貪婪和貧困階層的暴力必將導致社會動蕩,人們辛苦建立起來的禮貌將被自我親手摧毀。
在漫長的探索中,人們嘗試過多種方式來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市場調控的優(yōu)越性,也進取避免其盲目性帶來的損失。凱恩斯理論和羅斯福新政使得政府對市場和經濟規(guī)則做了更多的介入,德國納粹政權更曾將資本主義和專制獨裁的完美結合推上頂峰。經濟活動中個人和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忽略。日本在傳統的儒教思想和資本主義之間找到了一個適當的結合點,綜合研究日本人的精神需求、歷史傳統、社會風氣,提出“公益即私利,私利能生公益”,為經商找到了高尚的動機,與西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不一樣,日本公司更注重公司的社會使命。放在第一位的目標,不再是股東利益,而成了回報社會和國家,同時也把實現所有員工物質和精神幸福作為公司的核心理念。對個體意志的重視是在組織上重新發(fā)掘了人的價值,也使得日本公司文化更具網友原創(chuàng)投遞力,成就了經濟騰飛的奇跡。
時至今日,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人們反對各種形式的壟斷,保護創(chuàng)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給新興的公司更多機會,因為開拓新技術時,經驗積累并不占據優(yōu)勢。跨國公司也經過合作收購等方式紛紛崛起,盡可能地節(jié)儉成本,開拓市場,努力帶給消費者他人無法供給的東西或服務。如今無母國公司已經出現,它是真正意義上超越國界的公司,它會是公司發(fā)展的新方向嗎?公司發(fā)展的歷史究竟會朝著哪里前行?擺在我們面前的依舊是充滿了機遇和未知的世界。狄更斯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是時代;這是個充滿期望的春天,這是個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前面什么都有,我們前面什么也沒有?!睆倪@部片子中看到了多遠的過,何妨暢想,創(chuàng)造更遠的未來。
公司的力量觀后感5
現代化的企業(yè)管理,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做任何事,都要強調方法,管理也不例外。
管理首先要創(chuàng)新。
作為一個企業(yè),機制和制度創(chuàng)新是保障,且非常重要,在現實中,有很多國有企業(yè)長期停滯不前,搞不好,就是因為機制和制度墨守成規(guī)、不能突破。因為有國家養(yǎng)著,所以從思想上總是等、靠、要。有些經過改制,進行機制和制度的創(chuàng)新后,經過“鷹之銳變”的改革,就有了生機和活力,形成了較好的發(fā)展。
科技創(chuàng)新是關鍵,片中提到,“當科技創(chuàng)新日益顯示出創(chuàng)造利潤的能力后,公司對財富的追逐就直接變成了對技術發(fā)明的熱愛。19 世紀中后期,德國大公司們率先設立工業(yè)實驗室,并在化學和電氣工業(y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我們熟知的領域里,還包括ABB 、西門子、施耐德等電氣企業(yè),他們往往在科技領域有很大的投入,也因此給企業(yè)帶來突飛猛進的收益。為什么在我們投標的過程中,知名品牌有時候最高價也可以中標,而不知名品牌即使是最低價也不一定中標,這就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直接功效。正如片中所說,“這個世界不再需要通過模仿碰巧成為全球企業(yè)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創(chuàng)新”!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司員工,我的感覺就是,“不要通過廉價的重復勞動和廉價的普通產品去乞求用戶的同情,賺取微薄的收入;而要創(chuàng)新工作,通過卓越的技術、一流的品質、精湛的服務為顧客創(chuàng)造價值,贏得高額的回報”。
市場創(chuàng)新是靈魂,企業(yè)不同于研究機構,他必須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將產品和服務賣出去轉化為現金收入。這就需要做好市場和銷售工作,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先做市場,在市場調研中取得數據和分析結果,反過來指導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新產品。因此說,市場創(chuàng)新是一個企業(yè)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靈魂。
管理創(chuàng)新是基礎,在一個企業(yè)運行的過程中,人在變、事在變、環(huán)境在變;內部員工在變、外部競爭對手在變;客戶在變、供應商在變;社會在變,政府在變,有時候甚至國家和政權都在變。難怪片中說,“這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要在競技場上長久保持領先者的席位,惟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組織模式、創(chuàng)新技術,公司已經開始上演全球化時代的變形記”。而在所有創(chuàng)新中,管理創(chuàng)新是基礎,應貫穿始末、包羅萬象。
說到底,作為一個公司,應該重視創(chuàng)新,其中,觀念創(chuàng)新是前提,機制和制度創(chuàng)新是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是關鍵,市場創(chuàng)新是靈魂,管理創(chuàng)新是基礎。
其次管理實際上就是一個經營人心的過程。
很多人對企業(yè)的“企”字進行了分析,這個字上面是人,下面是個止。也就是說,假如沒有人的前提下,企業(yè)是不可能存在的。既然如此,人的重要性自然就不多說了。人是企業(yè)的基本單位,先有人,后有企業(yè),任何一個企業(yè)都離不開人的存在。人才是企業(yè)的主體。那么作為管理來說,自然也就要把人作為企業(yè)管理的的主要對象,將對人的管理作為重中之重。但是管人管什么?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所以,就要企業(yè)讓一個個個性差異很大的個體成為一個有著共同的體征和目標,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齊心協力、努力工作的團隊。
在管理中,由于企業(yè)中的個體千差萬別,以至于溝通和協調就成了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務。既然是溝通和協調,肯定是雙方面的,這就需要管理者適時而變,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才能把他們凝聚在一起。
在對內提高凝聚力方面,如果一針見血的指明,就是要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圍繞這個目標,就要全方位的培養(yǎng)、建立并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氛圍。
這種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氛圍的出發(fā)點,首先應該是“以人為本”。從人力資源的視角來看,就是,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要引進認同公司價值觀,能夠和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fā)展的人;引進之后,要注重培養(yǎng),每個人的興趣不一致、特長各不同,要將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鍛煉和成長,最后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這就涉及到怎樣使用人,使用好人的同時,還要給予好的待遇,用優(yōu)厚的待遇來留住人、鼓舞人、激勵人。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好的“以人為本”的企業(yè)文化,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在對外擴大影響力方面,如果直截了當一點,就是要塑造企業(yè)文化,加強宣傳工作,承擔社會責任,重視從實踐到理論的總結,形成有自主企業(yè)特設的企業(yè)文化理念,不僅用這套理念來武裝內部員工的頭腦,而且要讓外界知曉,提高企業(yè)品牌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
當然,公司終究是公司,他要以營利為目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一個公司專門做慈善,不考慮成本,那絕對是假話,或者說那不是公司行為,而是其他方面的行為。因此,作為一個公司,在加強宣傳工作的同時,要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通過宣傳,促進品牌建設,擴大影響力,進而促進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銷售做上去了,再反輔過來,支持企業(yè)文化建設、支持宣傳工作,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說到底,作為一個公司,應該重視企業(yè)文化建設,企業(yè)文化建設的作用就是對內提高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而公司終究是要營利的,所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以市場宣傳為目的,促進企業(yè)文化建設。
總之,具有良好的策略,方能具備明天會更好的前瞻性。
公司的力量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