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結(jié)構(gòu)固定的特殊詞匯。它具有完整的意義和固定的結(jié)構(gòu),語法功能與一般詞匯大致相同,書卷氣息濃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秦朝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秦朝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篇一:破釜沉舟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xiāng)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lǐng)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lǐng)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tǒng)統(tǒng)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jīng)過連續(xù)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后,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tǒng)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秦朝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篇二:按圖索驥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善于鑒別馬的好壞,只要讓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馬的優(yōu)劣。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于是人們都把他稱為“伯樂”。為了不讓自己的一身絕學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識馬經(jīng)驗寫成一本書,名為《相馬經(jīng)》,書中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
孫陽的兒子資質(zhì)很差,卻想繼承父親的事業(yè)。在熟讀了這本書后,他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所有本領(lǐng),便拿著《相馬經(jīng)》去找千里馬?!断囫R經(jīng)》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他按照這個特征找了很久,也沒有什么收獲。
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動物,他看了很久,覺得這個東西很像《相馬經(jīng)》中所說的千里馬,于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千里馬”捉住,并帶回家。一進門,他便嚷著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它長得和《相馬經(jīng)》中說得差不多,就是個頭小了點,蹄子差了些。”孫陽一看兒子手里捉著的居然是一只癩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傻兒子,你拿的是一只癩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馬啊!你這樣按圖索驥是不行的,要學相馬的本領(lǐng),就得多去看馬、養(yǎng)馬,深入地了解馬才行啊!”兒子聽了羞愧不已,從此便一頭鉆到馬群中去研究馬。
秦朝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篇三:偷梁換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于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秘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秘詔,等待時機。 幾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蕩,所以秘不發(fā)喪。
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里?,F(xiàn)在,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wěn)嗎?一席話,說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制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 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后的專權(quán)打下基礎(chǔ),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秦朝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篇四:取而代之
項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縣(今江蘇宿遷縣西)人。他從小死了父親,全靠叔父項梁把他養(yǎng)大成人。
項羽少年時,就很聰明,項梁便親自教他念書、寫字,但項羽不愿好好學習;項梁又教他使槍用劍,但項羽學不多久,又不學了。
叔父項梁罵他沒有出息,項羽回答說:“認字、寫字只能記記姓名罷了,學劍術(shù)只能敵得住個把人,不值得學,我要學能抵擋萬人的本領(lǐng)。”項梁見他有抱負,便教他學兵法,項羽很高興。
后來項梁被人誣告抓到監(jiān)獄,為了報仇,出獄后項梁便把誣告他的人打死了。為逃避官府的追捕,他帶著項羽逃到關(guān)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邯鄲人)五十歲時,帶領(lǐng)李斯和趙高(邯鄲人)等一批官員和他二十歲的小兒子胡亥,去巡游東南。
秦始皇先游覽了湖北、浙江一些地方,然后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去祭祀埋葬在那里的大禹。
秦始皇對手下的人贊揚大禹說:“大禹對中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他開大山,鑿江河,把水引到大海里去。為了治水,他畢生辛勤勞累,死了就葬在這兒,大禹太偉大了。”
祭祀完大禹陵后,秦始皇率眾經(jīng)過浙江吳中(今浙江杭州市郊)回咸陽,街道兩旁擠滿了觀看的人群。
此時,項羽同叔父項梁特地趕來看熱鬧,當項羽看到秦始皇車駛過的盛況時,不禁脫口說道:“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說:秦始皇算什么,我可以取代他。
項梁趕緊跨前一步,捂住他的嘴說:“不要亂講,這話是要犯滅族之罪的。”回到家里,項梁聯(lián)想到項羽要學“萬人抵”,暗暗贊他這個侄兒志存高遠,久后必成大器。
看過秦朝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還看了:
5.古代漢語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