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民間故事
長沙民間故事
15—20萬年前,長沙地區(qū)開始有人類活動。所以關(guān)于長沙的民間故事肯定不會少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長沙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長沙民間故事篇一
原名玉帶街,據(jù)清光緒《善化縣志》載,明萬歷九年(1581),學宮前有一條橫路日玉帶街;外渠日玉帶溝,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一。萬歷四十年(1612)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墻外橫開一渠,外橫開一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 因街在池西,遂改名為化龍池。
民間傳說:相傳古代這條街上,有家鐵匠鋪。鋪里有一老店主和一個小學徒。店主自私貪婪惡毒,學徒善良忠誠老實。有一天,店主生病了,他抓著學徒說:“我死后,不要埋,就丟在門外的井里,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丟一只公雞到井里去。店主死后,學徒按店主的囑咐,把店主尸體丟到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丟一只公雞到井里。不久,學徒娶了個賢慧的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滿。一年后,葬著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會發(fā)出陣陣響聲,日子越長;響聲越大,后來連地都震動起來。人們十分驚恐,晝夜不寧;學徒夢見店主抓他說:“你用公雞祭我,我身上沾了公雞的血,變成了一條龍,近日就要東歸大海去了,到時,長沙城會變成一片汪洋。但你不用怕,只要這幾天不倒鐵水到井里去,我是不會害你的。退水后長沙城的人都淹死了,你還可以獨占長沙。否則,你就性命難保。”學徒醒來,才知道井里的響動原來是店主所為。他決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
他把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滿眼淚水,但二話沒說就幫助他熔鐵。鐵水熔好了,夫妻趕緊抬出一桶,對著井里一倒,就聽得井里發(fā)出轟隆隆的響聲,接著,地面開始震動起來;他們趕緊又倒出第二桶,井里的響聲更大,地面抖動起來;他倆趕緊倒出第三桶,只聽得一聲巨響,井邊的地塌了下去,夫妻倆也跟著陷下去……井不見了,響聲沒有了,地不再震動了,孽龍被鐵水溶化了,夫妻倆為此獻出了生命。再后來,進塌之處變成了一口小池塘,人們?yōu)榧o念學徒夫妻倆勇斗孽龍,就把這個小池塘叫“化龍池”;后來,小池塘沒有了,卻有了“化龍池”街名,并一直流傳下來。
長沙民間故事篇二
定王臺傳為西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所筑。劉發(fā)是漢景帝第十子,以“孝”著稱。公元前155年被封為長沙王。他每年都要挑選出上好的大米,命專人專騎送往長安孝敬母親,再運回長安的泥土,在長沙筑臺。年復一年,從長安運回的泥土筑成了一座高臺。每當夕陽西下之時,劉發(fā)便登臺北望,遙寄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所以,“定王臺”也被人們稱為“望母臺”。
《善化縣志》說:“定王臺,在瀏陽門內(nèi)。漢景帝子定王發(fā)分藩長沙,筑臺望母……俗傳定王載土長安,筑臺于此。”又說:“筑臺望母,但云望唐姬墓為是。”唐姬墓,又稱雙女墓,世稱漢程唐二姬墓,在長沙城東門外。
更有名句所載:
寂寞番君后,光華帝子來。千年余故國,萬事只空臺。日月東西見,湖山表里開從知爽鳩樂,莫作雍門哀。-------朱熹
珍重南山路,驅(qū)羸幾度來。未登喬岳頂,空說妙高臺。曉霧層層斂,奇峰面面開。山間原自樂,澤畔不須哀。------張栻
定王臺現(xiàn)為長沙書市的集中地。
長沙民間故事篇三
“揚別扇于三湘,恩洽落星之境” ------《上護軍龐德威墓志》 落星田街名的由來,相傳是這個地方曾砸下一顆星星,懲處了一位“陳世美”式的人物。 很久以前,這個地方住著一個老人。老人年輕時就守寡,含辛茹苦養(yǎng)大兒子,讓他進了學堂,還給他娶了媳婦。趕考的那年,老人把家里一切值錢的東西連同住房都賣掉了,終于湊齊了給兒子進京的路費。兒子走后,她帶著媳婦住進了一座破廟,靠漿洗縫補艱難度日。兒子進京后,中了狀元?;实蹛鬯⒖《嗖牛压髟S配給他。他被榮華富貴迷住心竅,忘了母親和妻子,昧著良心說自己還沒有婚配。于是皇帝招他做了駙馬。
兒子進京一去不返,老人和媳婦日夜盼望,但杳無音訊。過了三年,老人和媳婦都病了,不能再幫人做工,只好四處行乞度日。有一天,她們乞討到了東門外,忽聽鼓樂齊鳴,又見彩旗飛舞,原來是公主和駙馬到長沙來了。她倆躲閃不及,只好在路旁看熱鬧。此時,她們見公主和駙馬穿著華麗的官服,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走了過來。老人一下認出了兒子,媳婦也一下認出了丈夫。她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附馬怔住了,但片刻之后,他就將韁繩一勒,即刻將老人和媳婦撞倒在路旁。天黑后,駙馬行宮如同白晝,他囑咐門衛(wèi),如果有一老一少兩個女人來找他,就把她們趕走;趕不走,就打死她們。
沒多久,老人果真帶著媳婦找上門來。衛(wèi)士擋住她們,一腳將她們踢下階基,然后緊閉大門。老人仰天倒地,睜眼望了一眼媳婦,咽下了最后一口氣。媳婦抱著死去的婆婆,悲慟之余,一頭朝緊閉的大門撞去。忽然“轟隆”一聲巨響,地動山搖,一道耀眼的白光劃破夜空,一顆星星砸下,不歪不斜地將駙馬砸死在地上。后來,人們就把這落星之處稱之為“落星田”,并連同故事一起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