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風潛伏期是多久
破傷風潛伏期是多久
如果傷口沒有及時處理就有患上破傷風的可能,就算當時沒有發(fā)病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破傷風是有一定的潛伏期的。那么破傷風有哪些癥狀?怎么預防破傷風?下面就隨小編來學習一下吧。
破傷風潛伏期有多長
破傷風潛伏期一般7~8天,但也有1-2天內或傷后數月或數年因清除病灶時而發(fā)病的,不過后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的。
雖然破傷風有一定潛伏期,但是癥狀都是非常相似的。發(fā)病開始,病人疲乏、頭暈、頭痛、張口困難、牙關緊閉,口部和頸后肌肉緊張、活動不靈、酸痛、出現不自主的“苦笑”面容。
破傷風潛伏期是不穩(wěn)定的,有的人可以在1到2天就發(fā)病,有的人則半個月才發(fā)病。正常的人都是7~8天的潛伏期。
破傷風具備一定的死亡率,據統(tǒng)計病死率在16%左右。而且潛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如果受外傷3天之內破傷風就發(fā)作,表明兇險程度比較高。此外,破傷風如果不經過治療,并不能自愈,很有可能因為持續(xù)抽搐呼吸不繼而死亡。
破傷風的臨床癥狀
1.前軀癥狀
起病較緩者,發(fā)病前可有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局部肌肉發(fā)緊、扯痛、反射亢進等癥狀。
2.典型癥狀
主要為運動神經系統(tǒng)脫抑制的表現,包括肌強直和肌痙攣。通常最先受影響的肌群是咀嚼肌,隨后順序為面部表情肌,頸、背、腹、四肢肌,最后為膈肌。肌強直的征象為張口困難和牙關緊閉,腹肌堅如板狀,頸部強直、頭后仰,當背、腹肌同時收縮,因背部肌群較為有力,軀干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張”或“側弓反張”。陣發(fā)性肌痙攣是在肌強直基礎上發(fā)生的,且在痙攣間期肌強直持續(xù)存在。相應的征象為蹙眉、口角下縮、咧嘴“苦笑”(面肌痙攣);喉頭阻塞、吞咽困難、嗆咳(咽肌痙攣);通氣困難、發(fā)紺、呼吸驟停(呼吸肌和膈肌痙攣);尿潴留(膀胱括約肌痙攣)。強烈的肌痙攣,可使肌斷裂,甚至發(fā)生骨折?;颊咚劳鲈蚨酁橹舷ⅰ⑿牧λソ呋蚍尾坎l(fā)癥。
上述發(fā)作可因輕微的刺激,如光、聲、接觸、飲水等而誘發(fā),也可自發(fā)。輕型者每日肌痙攣發(fā)作不超過3次;重型者發(fā)作頻發(fā),可數分鐘發(fā)作一次,甚至呈持續(xù)狀態(tài)。每次發(fā)作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鐘不等。
病程一般為3~4周,如積極治療、不發(fā)生特殊并發(fā)癥者,發(fā)作的程度可逐步減輕,緩解期平均約1周。但肌緊張與反射亢進可繼續(xù)一段時間;恢復期還可出現一些精神癥狀,如幻覺、言語、行動錯亂等,但多能自行恢復。
3.自主神經癥狀
為毒素影響交感神經所致,表現為血壓波動明顯、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齊、周圍血管收縮、大汗等。
4.特殊類型
(1)局限性破傷風 表現為創(chuàng)傷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強直與痙攣。
(2)頭面部破傷風 頭部外傷所致,面、動眼及舌下神經癱患者為癱瘓型,而非癱瘓型則出現牙關緊閉、面肌及咽肌痙攣。
打破傷風針要注意什么
1、24小時內注射最好
破傷風發(fā)病主要就是由于破傷風桿菌侵入了人體導致的,我們所打的破傷風疫苗也就是破傷風抗毒素,它只能是用來中和在血液當中游離的破傷風毒素,而對于已經和細胞結合的毒素是沒有作用的,就算是沒有出現臨床癥狀,也無法被中和,因此想要預防或者是治療破傷風都需要及早的用藥,一般是在24小時之內用藥。
2、注射前要先做過敏試驗
在注射破傷風針之前要先做過敏試驗,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其實這是因為破傷風類的疫苗屬于一些異體蛋白,極易導致過敏,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會導致過敏性休克還有血清病等,所以我們在注射破傷風疫苗之前都是需要進行過敏實驗的,而且在注射的是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注射之后要先觀察半個小時,沒有異常再走。
破傷風的預防方法
1、小兒必須注射破傷風疫苗。對于一歲以內的幼兒,均要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由于白百破疫苗不是終身免疫,上小學后需再接種一次。
2、處理好受傷傷口。人受外傷后,傷口被破傷風桿菌污染的可能性較高,但真正得病的人并不多。這是因為破傷風桿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當細菌大量繁殖,其產生的毒素進入血液后才會引起破傷風。而細菌大量繁殖的條件是缺氧,這種缺氧環(huán)境一般只有在傷口外口較小、傷口內有壞死組織或血塊充塞、局部缺血等情況時才會發(fā)生。因此,受傷后正確處理傷口、破壞受傷部位的缺氧環(huán)境是預防破傷風的關鍵。
3、提高警惕。一些小傷口,動物咬傷,燒傷燙傷等等,都是可能導致破傷風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知道還需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血清。事實上,只要人體皮膚出現外傷,如動物咬傷、開放性損傷骨折、燒燙傷等,甚至細小的傷口如刺傷,只要符合破傷風發(fā)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條件,均可能發(fā)生破傷風。
猜你喜歡:
2.破傷風的急救方法
4.破傷風的臨床癥狀
5.破傷風注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