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腎虛的中藥有哪些
治療腎虛的中藥有哪些
具有補壯陽效果的中藥很多,如附子、干姜、肉桂、肉蓯蓉、仙茅、淫羊藿、陽起石、骨碎補、巴戟天、川續(xù)繼、狗脊、補骨脂、山藥、胡桃肉、金櫻子、益智仁、桑螵蛸、復盆子、菟絲子、鹿茸等。
腎為先天之本,腎有主骨生髓、藏精納氣之功能。腎陽虛則出現怕冷、肢涼、腰背酸痛、陽痿、早泄、性欲減退、浮腫、尿少、面色無華、舌體肥胖、小便清長等癥。如臨床上表現為衰弱癥的慢性腎炎,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甲狀腺機能低下、神經衰弱癥等,對于腎陽虛所至的以上諸癥,應該選用補腎壯陽的藥物和方劑治療。
在臨床上使用這些藥物治療時,還要根據病人的表現,癥狀、舌質、舌苔變化及脈象,隨癥加減用藥。
如伴有陽痿早泄時用芡實、金櫻子、陽起石、蓮子肉等配伍;伴有水腫時常與澤瀉、車前子、茯苓、豬苓等藥物配伍;
伴有小便多,遺尿時常與益智仁、桑螵蛸、復盆子等配伍。
病人體虛或氣喘、肢涼時,又常與附子、黨參、黃芪、龍骨、壯蠣等藥物配伍。
常用的補腎壯陽方劑有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縮泉丸、真武湯及五苓散等,均可隨癥加減選用。
治療腎虛的中藥一、右歸丸
藥品配方:熟地黃240克山藥120克山茱萸(酒炙)90克枸杞子120克菟絲子120克鹿角膠120克杜仲(鹽炒)120克肉桂60克當歸90附子克(炮附片)60克
主要功用:溫補腎陽,填精益髓。主治腎陽不足引起的命門火衰,神疲氣怯,畏寒肢冷,陽痿遺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軟,小便自遺,肢節(jié)痹痛,周身浮腫;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腹脹,或翻胃噎膈,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2~3丸,以白開水送下?,F代用法:大蜜丸劑,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歲以下兒童用量減半。
治療腎虛的中藥二、金匱腎氣丸
成份:干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輔料為蜂蜜。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丸,一日兩次。
治療腎虛的中藥三、縮泉丸
功能主治:補腎縮尿。用于腎虛所致的小便頻數、夜間遺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
治療腎虛的中藥四、真武湯
主治: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治療腎虛的中藥五、五苓散
成分:豬苓十八銖[12g]去皮、澤瀉一兩六株[20g]、白術十八銖[12g]、茯苓十八銖[12g]、桂枝半兩[8g]去皮。
主治:
1.治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此湯主之。2.及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3.及傷寒痞滿,服瀉心湯不解,渴而煩躁,小便不利。4.通治諸濕腹?jié)M,水飲水腫,嘔逆泄瀉,水寒射肺,或喘或欬,中暑煩渴,身熱頭痛,膀胱積熱,便秘而渴,霍亂吐瀉,痰飲濕瘧,身痛身重。
用法: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