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小寒諺語
關(guān)于小寒諺語
小寒,十二月節(jié)。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之日雁北鄉(xiāng),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小寒的這些諺語你知道嗎?
小寒諺語與養(yǎng)生
小寒無雪,小暑必旱
1
這是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諺語。說得非??隙?。二十四節(jié)氣只剩下最后兩個,若是還不下雪,老農(nóng)基本可以肯定,明年會繼續(xù)旱。“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冥冥之中大自然的規(guī)律,科學雖然無法解釋,卻真實存在。
小寒雨蒙蒙,雨水驚蟄凍死秧
2
若是小寒下起了雨,那自然是天氣太暖的緣故了。該冷不冷,明年倒春寒的幾率非常大。哪怕是雨水、驚蟄節(jié)氣,應該暖得所有蟲蛇都出動,也不敢大意。
所以在春耕時,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都不急著下種,寧可晚一些。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暖,立春雪”。寒冬臘月,農(nóng)村沒有城市這樣的暖氣,肯定是冷的。可農(nóng)民寧愿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只有這樣,明年才是個豐收年。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3
該冷不冷,該熱不熱,都違背自然規(guī)律,鐵定出事。大雪封門,北風怒吼,屋檐下冰掛一排排閃著耀眼的寒光,這才是小寒該有的正確打開方式。
“小寒寒,驚蟄暖”,一條條的農(nóng)諺,仿佛是老祖宗在耳邊諄諄教導。它們是我們今天解密大自然的鑰匙。
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
4
三九四九,是一年最酷寒的日子。若是這個節(jié)氣反常到河都沒被冰封住,無法承載人的重量,那來年天災必多,尤其是冰雹。
大自然以這種方式,保持著四季氣溫平衡,也以不同氣象,來提前預告來年的氣候。只是很多時候,大自然泄露給我們的天機,我們根本沒用心去解讀。
小寒養(yǎng)生之道
防寒補腎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寒為陰邪
此時是一年中陰邪最旺的時期
因而小寒的養(yǎng)生原則是
“斂藏精氣、固本扶元”
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
淮山、蓮子、枸杞等
但體質(zhì)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
則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
小寒宜食羊肉
能補陽養(yǎng)血,陽虛體質(zhì)者尤其適宜
海參也是很好的冬令補品
易消化,易吸收
多食有益
飲溫酒,驅(qū)寒氣,增強身體免疫力
在這樣大雪紛飛的冬天,約三五好友,圍爐而坐,溫一壺密州春酒,細細品味雪天的韻味。
所以在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不妨來個“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千雪知己飲千杯,爐前沉醉又一壺。
小寒的養(yǎng)生與禁忌,諺語與詩詞
關(guān)于小寒
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是 24 節(jié)氣中的第 23 個節(jié)氣,是冬天第 5 個節(jié)氣,時間是在公歷 1 月 5 - 7 日之間,太陽位于黃經(jīng) 285° 。對于中國而言,這時正值“三九”前后,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諺語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小寒節(jié),十五天,七八天處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變冬閑舊習慣。
小寒魚塘冰封嚴,大雪紛飛不稀罕,冰上積雪要掃除,保持冰面好光線。
小寒詩詞
《小寒》(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左河水)
冰封萬里雪皚皚,徑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幾樹,忽如一夜李花開。
《小寒》(吳藕汀)
眾卉欣榮非及時,漳州冷艷客來貽。
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黃庭堅)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飄五老發(fā)毛斑。
城中咫尺云橫棧,獨立前山望后山。
小寒養(yǎng)生
中醫(y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jié)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yǎng)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qū)θ梭w的侵襲。
日常食物中屬于熱性的食物: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
屬于溫性的食物: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大棗、桂圓、木瓜、石榴、烏梅、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狗肉、雞肉、鵝蛋、鱔魚、蝦、海參、酒等。
特別要提醒的是,小寒時節(jié)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jié)。
小寒禁忌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
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tài)平和,增添樂趣。
在此節(jié)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
中醫(yī)認為,人體內(nèi)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