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傳統(tǒng)食物有哪些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fā)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fā)出閃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春分的傳統(tǒng)食物有哪些,歡迎閱讀!
春分節(jié)氣有哪些習俗
豎雞蛋
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人在做“中國民俗豎雞蛋”。玩法: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祭日
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元朝時建有日壇,此后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日壇祭祀大明神(太陽)。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余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犒勞耕牛
江南地區(qū)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春分已至,耕牛即開始一年的勞作,以糯米團喂耕牛表示犒賞;祭祀百鳥,一則感謝它們提醒農(nóng)時,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谷,祈禱豐年之意。
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xiàn)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nóng)歷節(jié)氣,還要印上農(nóng)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nóng)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春分的傳統(tǒng)食物有哪些
1、春菜
吃春菜也是春分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的習俗。春菜不是一種菜,而是春天的蔬菜的統(tǒng)稱,比如薺菜、香椿等等。每到春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田野里摘野菜,回家和魚肉一起做成春湯,寓意平安健康。
2、驢打滾
老北京有習俗,春分吃驢打滾,能辟邪祈福。驢打滾又叫豆面糕,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輔以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作為內(nèi)餡,不僅口感豐富,食材也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驢打滾黏性較大,老人兒童在食用的時候要注意,不宜吃的太急,避免堵塞食道,引起危險。
3、太陽糕
“太陽糕,步步高”。春分食用太陽糕也是老北京的春分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jié)令食品,寓意“太陽高”。春分節(jié)氣適量食用太陽糕有益于調(diào)節(jié)身體機能平衡,適應節(jié)氣變化。
4、春餅
不少地方的人們有吃春餅的習俗。吃春餅,少不了春餅特有的配菜——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干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絲煮好,用淀粉、醋、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炒著吃,則是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香豆腐干絲、水發(fā)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
春分是春天的第幾個節(jié)氣
春分是春天的第幾個節(jié)氣:4個
春分在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
春分是早寒與溫暖的分界。此時全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wěn)定升至0℃以上,嚴寒已經(jīng)逝去,回暖駛?cè)搿翱燔嚨馈?,正是一年之中氣溫攀升速度最快的時段。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時節(jié),中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qū)外都進入春天。
春分前后,陽氣漸盛,草木生發(fā),人們則開始感受春困。這段時間要做到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可促使人體保持陰陽平和。踏青放風箏是最好的選擇了,“春分到,蛋兒俏”,豎蛋游戲是春分的保留節(jié)目。由于春分日南北半球晝夜等長,地球地軸與公轉(zhuǎn)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雞蛋較容易豎立。
春分的傳統(tǒng)食物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