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習俗及飲食養(yǎng)生
立秋節(jié)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不過立秋時仍處于中伏天,三伏天未過,即使“出伏”了也要提防“秋老虎”逞威,涼爽的天氣離我們的距離還有那么一點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立秋的習俗及飲食養(yǎng)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立秋節(jié)氣飲食養(yǎng)生
1、立秋胃口開,食補要講究
經(jīng)歷了炎炎一夏的“煎熬”,這時人們也該“胃口大開”了,所以才有了“貼秋膘”一說。說起貼秋膘,可說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了。從唐宋時起,便有取7~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的方法來“貼秋膘”,據(jù)說可以秋季防痢疾。而清朝之后,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則需要用“貼秋膘”的辦法來彌補虧掉的體重。
2、秋來“伏”不去,祛濕養(yǎng)脾胃
雖然立秋而暑氣余威仍烈。正如杜甫《新秋》詩云:“火云猶未教奇峰?!鞭r(nóng)諺說,立秋后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說明農(nóng)歷七月的天氣仍熱。而且這段時間雨水特多,唐代李商隱就有“巴山夜語漲秋池”的詩句。天上烈日,地上水濕,濕熱交蒸,合為濕熱邪氣。濕和熱都是導致人體發(fā)病的六邪之一。濕熱之氣進入人體,最易出現(xiàn)脾氣被困的病癥?!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何況長夏七月,天氣尚熱,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冰凍飲料,更助濕邪,損傷脾陽。秋來“伏”不去,祛濕養(yǎng)脾胃,宜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吃一些祛濕熱的食物或藥物。薏米、山藥、豇豆、小米、茯苓、芡實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二、忌食生冷食物。立秋后天氣尚熱,但就太陽能量來說,陽氣已經(jīng)開始收斂,陰氣慢慢增加了,吃太多陰寒食物,容易損傷脾陽。
三、多吃白顏色的食物,可以預防燥氣侵肺。秋季的主氣為燥,燥為陽邪,最易耗傷津液,燥邪每從口鼻侵入肺,耗傷肺陰,出現(xiàn)肺燥,可表現(xiàn)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陣發(fā)性干咳、流鼻血等。肺和五色中的白色相對應。平日多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不適、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都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白蘿卜、白菜、菜花、銀耳、甘蔗、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
四、也不要忘了穴位的養(yǎng)生作用。立秋期間按豐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也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為什么要選擇這三個穴位呢?這是因為:豐隆穴是化濕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讓人胃口大開;而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以上三穴各按100次,也不失為一種腸胃“避暑”的好辦法。
立秋后,辦公室的空調(diào)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diào)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xiàn)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立秋以后,早晚天氣偏涼,空調(diào)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里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diào)病。住在空調(diào)環(huán)境中的人們經(jīng)常喝點姜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立秋時節(jié)的習俗
1、立秋節(jié)
在立秋節(jié)氣每年都有立秋節(jié),也稱七月節(jié),時間在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歷史較為悠久,農(nóng)村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的活動。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
2、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nóng)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jīng)營貿(mào)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jié)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mào)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chǎn)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3、食秋桃
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4、貼秋膘
因為多數(shù)人過夏天體重要減少一點。以往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要“補”。等立秋到秋風起,胃口大開時,就要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來多儲存脂肪抵御冬天的寒冷。
立秋的養(yǎng)生湯
推薦一:白果蓮子山藥湯
材料:新鮮山藥200克、白果10顆、紅棗15顆、枸杞子20顆、干蓮子10顆、冰糖10-15克。
做法:干蓮子和紅棗先用冷水浸泡1小時。白果敲碎外殼。山藥去皮,切成小方塊用清水浸泡備用。鍋內(nèi)先注入清水6碗,加入白果,蓮子,紅棗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煲20分鐘后,再加入山藥塊繼續(xù)煲20分鐘左右。最后10分鐘再加入枸杞子,煲至剩3碗水時,加入調(diào)味料即可。
功效:主要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
推薦二:無花果北沙參百合豬蹄湯
材料:北沙參20克,百合40克,無花果2個,豬蹄200克,陳皮1小塊,鹽適量。
做法:將用料洗凈,無花果切開邊。瓦煲內(nèi)加清水,用猛火煲沸,放入用料,改用中火煲2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清音通便,陰虛內(nèi)燥。
推薦三:冬瓜荷葉煲鴨湯
材料:水鴨肉250克,冬瓜200克,嫩荷葉3小塊,[1]薏米25克,赤小豆25克。
做法:水鴨洗凈,切成中塊。冬瓜連皮切成大塊。未展升的嫩荷葉洗凈。薏米、赤小豆浸透后淘洗干凈。將所有用料放進燉盅,加沸水適量,把燉盅蓋上,隔水燉之。先用大火燉30分鐘,再用中火燉50分鐘,后用小火燉90分鐘即可。燉好后,取出藥渣,加入適量油、鹽、昧精便可服用。
功效:鮮荷葉可清暑利濕,冬瓜清熱解暑,老鴨能滋陰養(yǎng)血,益胃生津。將三者煲成湯飲用,既能清熱解暑去濕,又能益胃生津,最適合立秋時節(jié)食用。
推薦四:銀耳百合蓮子湯
材料:銀耳、蓮子、紅棗、百合、枸杞、桂圓、冰糖。
做法:將銀耳略撕清洗一下(最好不要用根部黃黃的地方),裝入暖水瓶數(shù)小時,等到有點粘軟時備用。先將鍋里加水煮開,放入冰糖(依個人口味)下蓮子(可將蓮心取出)大煮,因為不煮面,口感就差很多。然后下入銀耳煮至開鍋,再下入紅棗、百合、枸杞,也要多煮一會,才能將營養(yǎng)煮出來。最后放入桂圓略煮一下就可以入盅了。
功效:百合銀耳蓮子湯是用銀耳、蓮子、百合等煮制而成,銀耳的營養(yǎng)成分豐富,美容養(yǎng)顏。百合和蓮子具有養(yǎng)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
推薦五:鮮茅根霸王花煲豬肺湯
材料:鮮茅根80克、霸王花50克、南杏20克、北杏15克、豬肺1個、生姜3片。
做法:各配料洗凈,浸泡;豬肺從其喉部灌入清水,用手擠出,反復多次,再擦沖干凈,切為塊狀。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功效:霸王花煲豬肺是廣州及珠三角一帶民間秋日時常飲的湯水,其氣味淳和清潤可口,且潤肺益氣,止咳除痰。再配以清熱的鮮茅根和止嗽的南杏、北杏,則更具清熱潤肺、祛痰理氣的功效,更為今日天氣的家庭靚湯了。
推薦六:雞蛋花沙參煲豬蹄
材料:雞蛋花20克、沙參30克(中藥店均有售),豬踭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藥材稍浸泡;豬踭切塊。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為文火煲1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的食鹽便可。
功效:雞蛋花性平和而味甘,有祛暑濕、清熱滯的功效,且清淡芳香,是著名的五花茶中的五花之一。而沙參是滋陰潤肺生津的中藥材。合而煲甘潤補益的豬踭,有清暑熱、潤肺氣的功效,并清香滋潤可口。立秋當日,立秋不是秋,氣候仍是暑熱的盛夏,但從中醫(yī)的養(yǎng)生學來說,秋養(yǎng)肺。立秋靚湯宜雞蛋花沙參煲豬踭,并男女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