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jié)的飲食原則
立秋算是盛夏的末端,而蘇州人在立秋這一天,就有早上洗溫水澡的傳統(tǒng)。有的時候,還會從院子里的薄荷樹上剪下數(shù)片薄荷葉,放在泡澡水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秋時節(jié)的飲食原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秋時節(jié)的飲食原則
營養(yǎng)要均衡,更要易于消化
夏季不但人體消耗大,而且因高溫而食欲下降,會導致營養(yǎng)供給不足,所以立秋后的飲食要多樣化,只有食物的多樣化,營養(yǎng)才會更均衡,食物還要易于消化,這樣才能有效地補充人體所需的各項營養(yǎng)元素。
適量補充纖維素,還要細嚼慢咽
立秋后氣候相對來說比較干燥,所以應該適量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等,進食時多多地細嚼慢咽,這樣可以生津潤燥,以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而且還有利于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另外,這些食物中的纖維素能保持腸道水分,能防治便秘。
進補要適量,平補更得當
立秋之后是進補的最佳時間,一是經過炎熱的夏季,人體損耗較大,調養(yǎng)身體很有必要;二是立秋之后正是換季時間,人們抵抗力比較薄弱,如果體質不佳就更容易得病,這時適當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體抗力的食品,對于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只是進補要適量,那種把許多補藥、補品加在一起集中大補的行為不但浪費財力和物力,而且對健康毫無幫助,甚至還會損害身體。
秋季進補最好選用平補食品,比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可以選用具有健脾補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又比如,應對秋燥可選用滋養(yǎng)潤燥、益中補氣的銀耳、百合等等。
重視進補的同時,千萬不能忽視排毒
人體中廢物的及時排出,才能減少有害物質在人體中的滯留與吸收,進補的功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所以在提倡進補的同時,也應該同樣重視排毒。平時可以多吃些黑木耳、蜂蜜、豬血、海帶等食物,這些食物能促使人體迅速排出腸道中的有害物質,還原腸道最佳狀態(tài),無花果、胡蘿卜等則有助于增強肝臟排毒。
切忌放縱食欲,過分大吃大喝
秋季正式收獲的季節(jié),好吃的食物特別多,再加上立秋后天氣轉涼,人們往往胃口大開,進食較多,這時如果過分放縱食欲,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肥胖,還會引起各種疾病,如痛風、脂肪肝等等,所以有時還是要學會自我控制。
多吃新鮮果蔬,少吃辛辣食物
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后要適當減少了,因為秋季本身就比較干燥,再多吃辛辣食物則更容易上火,而應該多喝些水,多吃一些含水分較高,潤喉的果類以及新鮮蔬菜,為身體提供許多必需的維生素。
秋季水果以酸性水果為最佳,瓜類食物要少吃
所謂“秋瓜壞肚”就是說立秋后再好吃的西瓜、香瓜,還有菜瓜都不能多吃了,這些都是寒性食物,尤其是脾胃虛寒的老年人更是不宜吃,否則很容易損傷脾胃。秋季應當多吃一些帶酸性的水果,比如梨子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葡萄可以預防疲勞,還能益氣補血、健脾胃、壯筋骨,等等。
秋季食物以溫熱為宜,生冷食物盡量少吃
立秋之后,氣溫變化較大,漸漸由熱轉涼,即使白天太陽高照時人體感覺較熱,但到了晚上總還是秋涼襲人,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如果這時再因為貪涼而較多地食用生冷食物,就很容易造成腸胃道不適,甚至引起消化道疾病。
早上一碗粥,健脾胃還補中氣
初秋時節(jié),氣溫變化很大,再經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季,人體抵抗力大都不是很好,這種時候如果每天早上喝上一碗溫熱的粥,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粳米或者糯米本身就有健脾胃、補中氣的功效,溫熱的粥更能抵御晨起的秋涼,如果再加入一些對癥的藥材做成藥粥,食療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沙參粥、黃精粥等等。
秋不食姜
生姜屬于熱性食物,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所以古代醫(yī)書中就有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而秋季最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所以可以適量多吃些蜂蜜、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yǎng)肺潤腸,還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
油膩的煎炸類食物容易家中呼吸道疾病
油膩煎炸的食物本身不易消化,立秋之后就更不應該食用了,因為這些食物容易積聚在胃中,從而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于潤燥,這也就是許多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在秋季復發(fā)或加重的原因。
立秋養(yǎng)生吃什么
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yǎng)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面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tǒng)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芡實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y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yōu)勢。
芡實的補腎效果強于山藥,祛濕效果優(yōu)于紅小豆,鎮(zhèn)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yǎng)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
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后凍在冰箱里,還可較長時間保存食用,補腎效果更好。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中醫(y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緩慢咀嚼、徐徐咽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這是因為生栗子中酶和維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且細嚼慢咽時消化更充分,更利于人體吸收,對體虛乏力或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等癥狀效果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侗静菥V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ㄉ?,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立秋氣候特點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jié)要根據(jù)“候平均溫度”,即當?shù)剡B續(xù)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jié)。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qū)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jié)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jié)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y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交節(jié),天象變化的方向
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區(qū)的白晝也因此縮短到了14小時04分(夏至日是15小時)。天氣依然很熱,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xiàn)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p>
預防“秋老虎”措施有哪些
1、安情志
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xiàn)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神清氣和,胸懷寬闊,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始終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
2、祛暑熱
仍須加強防暑降溫,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huán)境中久留,外出應帶上遮陽傘、帽,并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淡鹽開水、綠茶、綠豆湯以及酸梅湯、菊花茶、銀花露、蘆根水等各種清涼飲料。
3、保睡眠
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合,保證適當?shù)乃吆托菹ⅲ绕涫俏缢?,保護好心臟,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4、調飲食
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可多食豆類以及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但要注意“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立秋有什么含義
立秋的意思是秋季的開始,表示收獲的季節(jié)來臨了,同時也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趨于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雖然立秋后便意味著秋季已經來臨,但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時正處于三伏的中伏階段,之后還有末伏,因此也有“秋后一伏”的說法。進入秋季后,初秋仍舊悶熱,仲秋后便逐漸干燥、涼爽,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變?yōu)榘l(fā)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