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jié)氣重要習俗
立夏的飲食要以去火為主,立夏天氣比較炎熱,人的肝火容易旺盛,因此要注意身體機制的平衡,此時需吃些營養(yǎng)豐富、氣味清淡的東西,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夏節(jié)氣重要習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夏節(jié)氣重要習俗
立夏吃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tǒng)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jié),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干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xiāng)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xiāng)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xiāng)的風味小吃。
秤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绷⑾闹盏摹胺Q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yǎng)。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jù)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fā)福”,體重減,謂“消肉”。
立夏稱體重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流行于我國南方的一項習俗,據(jù)說每年到了立夏時節(jié),都會在家里中堂上或者天井里,掛一大秤,家中男女老小都可稱,但更多是稱小孩的體重。不過稱人也有一些講究,如稱時,秤錘不能向內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減輕。又如,稱的時候如果斤數(shù)適九,報數(shù)時必須再加一斤,因九是盡頭數(shù),需再討一個吉利。這個活動其實是寄托了美好的寓意,希望一整年家人的身體都健康,強壯有活力。
立夏節(jié)令的解釋
春天的結束,夏天開始。
立,始建也,立夏節(jié)氣和立春、立秋、立冬相對,為四個季節(jié)的開始節(jié)氣,到了立夏節(jié)氣,就表示人們要告別春天,進入炎熱的夏季了,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立夏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它排行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七個,是指夏季開始的第一個時令,立是開始的意思,夏代表夏天,但是并非都在每年的同一天,要對照具體年份查看,例如今年就在公歷的5月5日星期三,當?shù)竭_黃經45°時我們才能確認已經來到立夏時節(jié)。不過因為這套歷法的嚴謹性,它最多偏差一兩天,所以一般是在5月5日或6日這段范圍內,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立夏氣候有何變化
此時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氣溫升高很快,北方雖然有的地方還處在春天,但南部地區(qū)通常都進入夏日,人們都有炎熱之感,平均溫度會在20℃以上,福建、廣東和海南一帶都會接近30℃。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強對流天氣也很常見,要注意預防暴雨天氣。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