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jié)氣吃面條的由來及寓意
夏至節(jié)氣吃面條的由來及寓意是什么
夏至是太陽的轉(zhuǎn)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夏至節(jié)氣吃面條的由來及寓意,供大家閱讀參考。
1.嘗新之意
古書《二十四節(jié)氣解》說:“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壁w之珩說,我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條。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菜熬面、肉絲面、油渣面、三鮮面、片兒川、肉絲炒面、過橋面及夏季的麻油涼拌面等許多品種。北方則主要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jīng)登場,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2.避惡之意
先民們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jù)說還有“避惡”之意,古人認為農(nóng)歷五月是惡月,有吃熱面是為驅(qū)除邪惡之說,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有些人夏天時愛吃涼面祛暑,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最愛吃槐葉冷淘面,還曾在《槐葉冷淘》一詩中吟詠:“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資過熟,加餐然欲無。”唐宋年間在以槐芽烹調(diào)的各種食品制法中,此槐葉面因其色、香、味俱佳曾成為一道消夏的美食,可見制作快捷營養(yǎng)豐富的各種面條自古至今都是百姓家最愛的消夏食品。
3.祭神之意
在清代,夏至祭神十分盛行,民間須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見夏至這天,北方人吃面條也好,南方人吃餛飩也好,都是過節(jié)祭神的習(xí)俗。
4.養(yǎng)生之意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jīng);《本草拾遺》說“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醫(yī)林纂要》說它“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的濕氣和暑氣。此外,夏季受涼后往往會出現(xiàn)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癥狀,煮一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品嘗,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夏至這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在食品中最長的是面條,所以古人選定夏至吃面條,希望把白天吃“短”。夏至民間俗語:“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币虼嗣鏃l就成了古人盛夏的主食,吃到冬至?xí)r,白天時間已是最短,于是改吃“最短”的餃子或餛飩,再希望白天變長,久而久之,形成了“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xí)俗。
夏季陽氣盛于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于內(nèi),所以,在夏至后,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秴问洗呵铩けM數(shù)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yǎng)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在強調(diào)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條,也是夏至后被推薦的美食之一。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面,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在這里,還要向大家隆重推薦一種食材——生姜。有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冬吃蘿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都是對生姜所具有的營養(yǎng)價值和醫(yī)療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熱,多數(shù)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另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的說法。夏季萬物生長,陽極陰生,心旺腎衰,因此,適量進補對男子性功能的保護和提升還是很有好處的。
夏至后,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出汗量也會隨之增加,因此人體需水量大。對此,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diào)節(jié),如喝些綠豆湯、淡鹽水等。需注意的是,綠豆湯不要多喝,更不能當(dāng)水喝。屬于寒涼體質(zhì)和體質(zhì)虛弱之人也不適宜飲用綠豆湯。
以上講的是從飲食上注意養(yǎng)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調(diào)養(yǎng)?!吨芤住防碚撜J為:夏屬火,對應(yīng)五臟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養(yǎng)心。夏日炎炎,往往讓人心煩意亂,而煩則更熱,可影響人體的功能活動,從而產(chǎn)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響。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因此,要善于調(diào)節(jié),多靜坐,排除心中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