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遼寧公務員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2)
《易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之一。易者變也,易經(jīng)主旨是萬物皆變。水變化多端:水無定形,隨境而適;水有三態(tài),常溫為水,低溫結冰,高溫化氣,云雨霧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無處不在:土壤中含水,巖石中有結晶水,植物從根到葉皆含水,動物從頭到腳皆含水,人體含水量高達60%以上。無處不在的水千變萬化,我們的祖先可能首先從水的變化中悟出萬物皆變,這成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其結構卻非常簡單。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是自然界最簡單的化合物之一。這闡明一條重要的哲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萬變不離其宗,復雜源自于簡單。古今中外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均深諳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愛因斯坦說:“更簡單的理論,涵蓋更多不同內容,具有更廣闊的應用,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論。”皆此之謂也。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師從善動之水可以益智,這種“智者樂水”和“智者動”的說法很容易獲得認同。不過,仁者也是樂水的。海納百川,水與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濟眾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場甘霖普濟眾生,此其二??鬃舆€提倡中庸之道,主張凡事不可走極端。水適度有益,過多則成災;正如父母關愛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長,溺愛則反害之?!墩撜Z》說:“過猶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學豈能例外?回顧生物進化史,從一個共同祖先不斷分化出各種物種,水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起到關鍵作用。對生物起源目前尚無定論,陸地起源說、深海起源說、宇宙起源說……眾說紛呈,有待驗證。但無論何種起源都離不開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無水則無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愛。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樂水?仁者智者攜手悠游于山水之間,既樂山又樂水,仁智兼?zhèn)湎嗟靡嬲谩?/p>
2017年遼寧公務員申論試題作答要求
(一)根據(jù)“給定資料1”,概括S市為建設美麗水系、打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實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
要求:(1)分條歸納概括;(2)表述準確、完整;(3)不超過150字。
(二)假如你是隨團秘書,請根據(jù)“給定資料2”,把代表團團長的考察筆記,歸納整理為一份《國外城市水系建設考察報告》提綱。(15分)
要求:(1)提煉準確,歸納合理;(2)層次分明,分條表述;(3)不超過350字。
(三)“給定資料3”中劃線句子寫道“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之‘柔’。”這句話內涵豐富。請你根據(jù)“給定資料3”,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
要求:(1)準確、全面,邏輯清晰;(2)不超過300字。
(四)“給定資料4”介紹了G市某些區(qū)縣在實施“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過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內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準備提交一份“關于在全市推廣‘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的建議”。請根據(jù)“給定資料4”,擬定提出推廣“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廣的相關措施。(20分)
要求:(1)緊扣資料,內容具體;(2)理由充分,措施明確;(3)層次分明,有邏輯性;(4)不超過500字。
(五)參考給定資料,以“以水為師”為題,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見解明確、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2017年遼寧公務員申論試題答案解析
(一)【參考答案】
主要措施有:一、實施全面綠化工程,增加綠量,提升綠化管護水平和質量。二、實施亮化工程,維修安裝照明設施。三、大力開展便民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四、成立巡查大隊,明確執(zhí)法權限,加大執(zhí)法力度。五、大力強化安全體系建設,安裝護欄,加栽綠籬、灌木等植物,安裝監(jiān)控,懸掛警示標語,配備保安等。
(二)【參考答案】
國外城市水系建設考察報告
英、法等國在總結河流開發(fā)的教訓后,逐步形成了較為先進的河流水系規(guī)劃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經(jīng)驗,值得借鑒:
一、先進的河流水系規(guī)劃理念
(1)“多自然型河流”理念:恢復城市河流濕地的自然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功能;(2)“人水共存”理念:城市水系應結合城市土地規(guī)劃,維持水體生態(tài)平衡;(3)“健康工作河流”理念:確保河流同時處于合適的工作水平和健康狀態(tài);(4)“動態(tài)河流管理”理念:把流域作為一個系統(tǒng)進行考慮、分析。
二、成熟的管理經(jīng)驗
(1)完善法制,強調依法治理;(2)以流域為單元的集中統(tǒng)一管理;(3)高強度的資金投入。政府撥款為治理提供資金保障;(4)強有力的協(xié)作機制。加強國家地區(qū)間的合作;(5)民主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鼓勵社會共同參與管理;(6)有效的監(jiān)測體系。建立監(jiān)測網(wǎng)站,為決策執(zhí)法提供依據(jù)。
(三)【參考答案】
一、含義:(1)水代表儒家的柔,是弱德之美;(2)代表等待、耐心、忍耐、彈性、柔順性的中國文化性格;(3)不是軟弱無力和廢棄一切作為。
二、原因:(1)水符合儒家“道”的品格。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具有善良、柔弱、滋養(yǎng)萬物、不爭奪、聚集力量、不定性、善于變化等特性;(2)水透露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性格。以水喻道既確立了存在論的基本意象,讓人領會“道”的內涵,又奠定了道德論的基本取向,凸顯道德品格。
三、柔的意義:(1)使中國不受外界危機影響,克服動亂;(2)影響中國人與自然界、與他人打交道的方式;(3)影響中國古典技術的文化性格和取向,以柔克剛使其不具有進攻性和侵略性,如都江堰體現(xiàn)了順其自然的文化取向。
(四)【參考答案】
關于在全市推廣“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的建議
此前,G市的水土流失現(xiàn)象較為嚴重,林草稀疏、土壤貧瘠,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水利設施簡陋。而推廣“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后,其實現(xiàn)了從窮山惡水到青山綠水的轉變。為此,建議在全市推廣此模式,使生態(tài)建設與民生發(fā)展齊頭并進,共創(chuàng)佳績。
一、推廣“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的理由
有利于實現(xiàn)生態(tài)與經(jīng)濟效益的有機統(tǒng)一:
(一)保持青山綠水,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1.河水治理取得了成效;
2.利于作物種植,建成了經(jīng)濟果木林。
(二)推進脫貧工作。
1.開發(fā)新的經(jīng)營項目;
2.發(fā)展旅游業(yè),優(yōu)化農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
3.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群眾生活。
二、推廣“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的相關措施
(一)政府牽頭,兼顧生態(tài)與民生。
(二)保持水土,順應自然規(guī)律,合理利用地勢資源。
(三)水土治理與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相結合、小流域治理同水??萍际痉秷@建設相結合。
1.依照科學思路,提供項目資金,引導治理大戶租用水土流失山地,雇傭群眾參與治理開發(fā);
2.啟動示范園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及群眾參與治理,與生態(tài)旅游有機結合,保護性開發(fā)水土資源。
(四)完善配套設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加強群眾業(yè)務知識的學習。
建議人:×××
××××年××月××日
(五)【參考范文】
以水為師
水滴石穿,上善若水,仁者樂水……自古以來,水似乎總是和美好的品格聯(lián)系在一起,她仁愛且包容,她柔弱卻堅韌,她智慧更變通。尤其是在古老而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我們總是提倡向水學習,以水為師--學習水的力量,學習水的智慧,學習水的德性,學習水的美麗。
以水為師,師水之柔。“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能克剛,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這個道理:真正成熟的人總是最先低頭,保持謙卑的姿態(tài);真正強大的國家總是懂得崇尚和平,和諧發(fā)展。對于城市治理更是如此,有的時候柔性治理,人性執(zhí)法,似乎比命令、禁止的效果更好更長遠。填堵洪水不如疏通洪水,將污染企業(yè)一刀切不如加以引導和改進。同樣的我們的執(zhí)政者也應從管理型政府轉變?yōu)榉招驼?,從大政府轉變?yōu)樾≌?,打造現(xiàn)代化治理的軟實力。
以水為師,師水之智。水雖柔弱,卻不呆板,不僵化,更不偏執(zhí),懂得因時而動,順勢而為,隨機應變。君不見,那水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汽,凝而成冰;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這種變通性,適應性,變革性,創(chuàng)新性都是一種智慧。城市治理也當如此,如若千城一面,盲目跟風,城市便沒有靈魂,沒有內涵。唯有打造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才能有獨特的風格和氣質。更重要的是,要結合本地的特色與優(yōu)勢發(fā)展適合的產(chǎn)業(yè),比如有的地方適合養(yǎng)殖、種植、有的地方適合生態(tài)觀光,生態(tài)旅游,正如水勢無形卻可變化萬形。我們正是要按照可持續(xù)的眼光去看待發(fā)展問題。持續(xù)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快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進程,著眼新常態(tài),實現(xiàn)各市各地區(qū)的產(chǎn)業(yè)新發(fā)展、生態(tài)新扶貧。
以水為師,還要師水之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水的品德是什么,是包容,是給予,是千百年來哺育人類生存繁衍的母親情懷。仁者普濟眾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場甘霖普濟眾生;當然,水也能浮殍萬里,漏天之雨,一場洪水顛覆天地。水短缺、水污染、水災等等不正是人類一味地索取所造成的惡果嗎?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從水之中汲取美好的養(yǎng)料,洗滌被利益熏黑的內心。
以水為師,師水之美。水是萬物之源,她滋養(yǎng)萬物,孕育生靈。如果我們不去熱愛她,呵護她,人類便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F(xiàn)在不少城市被霧霾、水污染、資源過度消耗、生態(tài)破壞所包圍,不少城市居民一心想著逃離,干凈的空氣和水都成了奢求。好在有的城市已經(jīng)重視水系建設與管理了,讓城市水不僅健康、干凈,更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真正的宜居城市應該是天人合一,下通地上達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我們離這個目標似乎還很遠。
水與城的關系就如同自然和人類的關系一樣。向水學習就是向自然學習,道法自然。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水為城市難題和矛盾的解決提供了答案,提供了辯證的思維,提供了包容與仁愛的情懷,更提供了以柔克剛的智慧和境界。城市管理者應當以水為師,以水為鑒。我們期待未來的城市治理走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