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傾聽藝術
孩子通常情緒感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父母要貼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適當?shù)胤从吵鰜?,就有賴于父母有效的傾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親子溝通的傾聽藝術,歡迎借鑒參考。
一、學習“停、看、聽”
孩子通常情緒感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父母要貼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適當?shù)胤从吵鰜恚陀匈囉诟改赣行У膬A聽。要成為一個有效的傾聽者需要“全神貫注”的功夫,包括看:眼神的接觸及注視,與聽:耳朵的接收及傳遞“我正在聽”的反映信息,適時給予孩子一些反應。
事實上,溝通并不僅是語言的交談,有時候非語言的行為:臉部表情、眼神、手勢、坐姿與音調等亦傳遞著溝通的信息,有些人認為這些非語言的行為所傳遞的信息可能比語言溝通更重要,更具真實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光憑語言交談的溝通并不容易達到了解的目的,父母必須增強對非語言的觀察和傾聽技巧:停、看、聽。
“停”:暫時停止進行中的工作,注視對方,提供孩子表達感受的時間和空間。
“看”:仔細觀察孩子溝通時非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
“聽”:傾聽孩子說什么。
二、了解非語言的信息
父母如果要成為一位有效的傾聽者,必須對孩子溝通時的非語言行為所代表的意義有所了解。通常孩子會借著下列的行為表現(xiàn)傳遞著不同的感受:
1、臉部表情
孩子的臉部表情會隨著情緒和感受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常見有:
哭泣:可能表示孩子心理或身體受傷、害羞、失望、不高興、挫折、生氣等的情緒。
微笑:可能意謂高興、愉快、緊張焦慮的掩飾、蔑視他人。
擲東西:一種生氣、失望、不滿、受挫情緒的發(fā)泄表現(xiàn)。
僵直不動:可能表示恐懼、害怕、懷疑或嚇呆了。
搖頭:否認、不同意。
點頭:同意、承認、認同。
打呵欠:意謂無聊、沒興趣、想睡覺或精神不濟的心情。
眼神集中:表示專注、有興趣。
眼神逃避接觸:表示焦慮不安、缺乏興趣、害羞的感覺。
2、音調與速度
假如孩子說話結巴:可能是緊張、害怕、悲哀情緒的表現(xiàn);不說話:可能意謂正在思考或悲傷、沮喪、郁悶、不高興;說話速度很快:可能意謂得意、高興或緊張的情緒;重聲強調某些字:可能是談話重點內容的強調。
孩子非語言行為的表現(xiàn)方式有很多種,相同的感覺可以借著不同的非語言行為予以表達;當然一種行為亦可能代表各種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意義。然而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擁有唯一獨特的非語言行為表征,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感覺與情緒,改善個人傾聽的技巧,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要學習注意觀察與了解孩子非語言行為的意義。
三、了解話中隱含的意義
當父母傾聽孩子的談話時,父母必須注意觀察孩子的非語言行為。當孩子與父母分享情緒感受時,父母要不時地與孩子眼神接觸,但不是緊盯不放地注視,同時要避免打斷孩子的說話,表現(xiàn)出注意、輕松、有興趣了解的表情,并不時地用“是的”、“嗯”、“我了解”,偶而點點頭來表示你對他說話內容的注意,鼓勵孩子繼續(xù)說下去。父母這些種種表現(xiàn)最能流露“我關心、我正在聽”的信息。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傾聽時千萬不可以到處走動、邊做事邊聽或背對著孩子,因為這些行為可能令孩子認為你不關心他,對他所說的一切沒有興趣。此外,父母要避免對孩子說:“好啦!我想我了解,我知道你的意思。”因為這句話常常會讓孩子不想說了,而父母所謂了解也許并不完全正確,畢竟對別人的感覺我們并不能真正知道,只能猜測罷了。
傾聽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指出隱藏于交談背后的感受,幫助孩子從較合理的角度來察覺自己的感受。
四、傾聽所應具備的基本態(tài)度
“傾聽”并不是解決孩子所有困難或親職教育的靈丹妙藥,父母必需具備一些基本態(tài)度,才能將傾聽的功效發(fā)揮得淋漓盡至。
1、父母必須有“想聽”孩子說話的心意
如果你很忙,如果你很煩,那么就等到你愿意聽的時候吧!
2.接納孩子
允許并真誠接納孩子可以和你有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的能力
必須相信孩子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父母的信賴將是激發(fā)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5、情緒是可變因素
必須知道情緒的感覺只是一時的,而非長久不變。人的感覺時時都會改變,恨能轉為愛,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你毋須害怕孩子說些情緒性的語言。例如:我恨老師,我咀咒她快死掉。你要慶幸的是當孩子倒出這些屯積在內心的垃圾之后,他的心靈才能獲得祥和寧靜。
五、必須尊重孩子完全獨立的個體
有位知名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是上帝借給我們的一把琴弦。試問,為人父母的我們,如何有能力永遠霸占著這把琴弦﹖當你體會到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你會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只能“陪”孩子走過苦澀,卻絕不能替他解決問題。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孩子。運用傾聽時,必須配合上述五項基本態(tài)度。否則便會顯得空洞、虛假、毫無誠意。
六、多利用時間傾聽
改善親子問彼此的關系是需要花費相當心力與時間,父母必須多留一些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孩子欲告訴父母一些事情,而父母正在忙,應婉轉地向孩子說明,并與孩子約定確定的交談時間。
當然父母也可以借著逛街、打球、看電影的機會,與孩子進行分享,而其談論的話題并不見得要局限于某個問題上打轉,或許可以找些彼此共同感興趣的事情而交換一些意見。因為反映傾聽并不只是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而是包含了解對方交談的真正意思,增進雙方的了解。
七、反映愉快的感覺
親子溝通時,傾聽不僅是反映與接納對方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得到發(fā)泄和關懷,形成“我被了解”的感覺,而且對于孩子興奮、愉快的情緒,父母也要予以適時反映,共同分享孩子的喜悅。
八、把握傾聽的度
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的一言一行全部加以反映,否則會使孩子感到害怕而不敢表達。特別是彼此還沒有建立良好關系基礎時,過度的傾聽,常會使孩子產生退縮行為。事實上,過度的反映傾聽對孩子而言,可能造成增強孩子不良行為目的的結果。所以父母只要真實地反映自己所獲得的信息,千萬不要太急于猜測或太敏感的反映,造成孩子產生突然被了解或赤裸裸被了解的恐懼。
九、不要期望自己十全十美
人生難免會做錯事,父母不要期望自己是完美的傾聽者,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卻不能正確反映孩子所試圖表達的感受,這樣的情形是難免的。所以無論如何,父母不需要害怕錯誤的反映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更不需要企求自己是完美的傾聽者。
當然,有些父母雖然做了反映,但是孩子仍然保持沉默。實際上沉默并不可怕,孩子的沉默也許是在思考父母所說的,整理個人的想法,或考慮如何表達;當然也可能是一種抗拒。所以面對沉默,父母只需等待和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沉默一直持續(xù)時,父母可以表示:“你似乎對我所說的很不以為然﹖”大膽地猜測孩子沉默的原因,并加以澄清孩子是否在抗拒。
如果父母懷疑孩子的言行是為了獲得你的注意、報復等偏差行為目的時,父母可以用肯定與婉轉的口氣告訴孩子你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并告訴孩子你相信他能自己找出解決之道,或是轉移話題,這都是處理的方式。雖然孩子不喜歡你這樣的反應,但最后孩子終究會了解你用心良苦,而愿意努力解決問題。
有時候,親子的溝通可能是一種父母與孩子間的心理游戲,彼此會設計許多陷阱故意引誘對方中計?;旧希改敢⌒奶幚?,不要故意與孩子進行心理游戲,因為這樣的行為有時候會造成親子間很嚴重的裂痕。傾聽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它并不是一種心理游戲,而是基于尊重、接納的前提下,形成安全的溝通氣氛,傳遞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和愛護,形成一個開放的溝通氣氛,以增進良好的親子關系。
相關文章:
5.初中親子溝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