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法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六十一位門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法姓姓氏源流
法(Fǎ)姓源出有三:
1、出自媯姓,為戰(zhàn)國時期齊襄王(田氏)后裔所改,以祖名為氏。據《后漢書·法雄傳》載,齊襄王法章之后,本姓田,齊滅于秦,子孫不敢稱田姓,故以法為氏。戰(zhàn)國時期,齊國強盛之時,過于炫耀武功,且因殺了燕昭王之父而種下禍根。后燕國以樂毅為帥,聯(lián)合另外秦楚等五國軍隊一齊攻打齊國,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僅剩下宮、即墨兩城尚在堅守中。齊王逃到宮城,被假意來相助的楚國人殺死了。齊太子田法章只好化裝成平民逃到太史□家當仆人,改姓為法,以避敵軍。不久,齊國的田單打敗燕,收復了齊國。法章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被擁為齊襄王。齊襄王的庶子后來便以他曾用過的法姓做為姓氏,稱為法氏。
2、出自回族中有法姓。據《中國回族大辭典》載,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區(qū)。
3、出自蒙古族伍堯氏所改。清朝時候,蒙古族人中的伍堯姓一族,也來到中原,為適應漢族習慣,取“法”字 為姓,得法氏。如清朝乾隆時,有位文學家名法式善,他的祖先就是由蒙古來到中原的伍堯氏。
得姓始祖:法章。法姓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國時齊國成為田姓之國,以代姜姓、田姓本為媯姓,是禹王之后。齊國君主襄王名法章,田齊時代,大約有一百五、六十年時間,后秦國滅齊統(tǒng)一中國。秦國滅齊后,子孫為避免仇殺,不敢姓田,乃以其祖齊襄王田法章之名為姓,遂成法姓,稱法氏。故法氏后人奉法齊為法姓的得姓始祖。
法姓遷徙分布
法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后漢書·法雄傳》記載:“齊襄王法章之后,秦滅齊,子孫不敢稱田氏,故以法為氏。”《元和姓纂》記載:“本媯姓,田氏之后。齊襄王名法章,子孫以名為氏,蓋秦滅齊,子孫不敢稱田姓也。”根據史載,戰(zhàn)國中期,齊國經過齊威王的一番整頓,不久便打敗了魏國,成為東方的強國。閔王即位以后,倚仗國力東征西伐,先是聯(lián)合韓、魏等國幾次進攻秦、楚,后來,又趁燕國內亂之機破燕,殺死燕王噲。齊軍占領燕國3年,引起燕軍民的不滿和各國諸侯的抗議,最后齊軍在一片反對聲中被迫撤軍。燕王噲的兒子燕昭王即位以后,發(fā)誓為父報仇。筑起黃金臺招納天下賢士,暗中做好伐齊的準備。公元前286年,齊閔王滅掉宋國,獨占宋國的土地,引起各國的不滿。燕昭王見時機已到,便任命名將樂毅為帥,聯(lián)合秦、楚、趙、魏、韓等一起攻打齊國。六國聯(lián)軍攻破齊都臨淄,占領70多個齊城,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還在堅守。齊閔王逃到莒城,楚人假意愿意助齊,進入莒城殺死閔王。齊太子田法章化裝成平民,逃到莒城太史敫的家里當仆人。太史敫有個女兒,她見法章言行舉止都像是有身份的人,知道他不是平常的百姓,又同情他的遭遇,就經常接濟他,接觸次數(shù)一多,兩個人彼此相愛了,私下定了終身。幾個月后,楚軍從莒城撤走后,齊國軍民到處尋找齊王的后人,法章這才說明自己的身份,被擁立為齊襄王。齊襄王在位19年,他的庶子以他的名字為姓氏,稱為法氏。法姓主要分布在陜西省長安縣之西。望族居扶風(今陜西省咸陽東)。
法姓歷史名人
法 雄:字文強,扶風郿人也,齊襄王法章之后。據古書《后漢書》里有一篇《法雄傳》,說法雄是春秋時,齊國君主齊襄王法章的后代。秦滅齊,子孫不敢稱田姓,故以法為氏。宣帝時,徙三輔,世為二千石。法雄初仕郡功曹,辟太傅張禹府,舉法雄高第,除平氏長。善政事,好發(fā)擿奸伏,盜賊稀發(fā),吏人畏愛之。南陽太守鮑得上其理狀,遷宛陵令。
法 真:字高卿,東漢扶風郿一帶的人,南郡太守法雄的兒子。好學并且不固定局限在那一家精通中原和異域的圖書典籍,是關西的大儒者。從遠方來求學的弟子如陳留、范冉等,有數(shù)百。
法 正:字孝直(176-220),三國時扶風郿縣(今陜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天下饑荒,與同郡人孟達俱入蜀依劉璋,不受重用。與別駕張松友善,二人均以為璋無能,不足以共大事。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攻漢中張魯,張松建議璋與劉備結盟防曹,舉薦正為使者。正還,對張松稱道備有雄略,密謀奉戴。松又說劉璋請備入蜀,令正再往。正至荊州,向備獻策取益州,說張松可為內應,取之易如反掌。備欣然同意,遂率軍西上,至葭萌(今四川省廣元西南)南,返兵取成都,以正為蜀郡太守。二十二年,正又建策攻漢中,備采納,于是有定軍山之役而取漢中。二十四年,備自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翌年卒。后備猇亭戰(zhàn)敗,至白帝城,嘆道:“法孝直若在,必阻我東征;即使東征,也必不致傾危。”
法 真:字朗如,瑞州(今江西省)高安人。得度於灌溪元文和尚。受具足戒之后,游方參學到了嶺南,其中居住在丹霞最久。平時潛心于凈土法門。有一天,偶然與禪者談論到“無”字公案,于是生起疑情并在心中蘊釀了很久,有一日突然豁然開朗有所省悟。於是前往海幢寺,禮拜正目老人,兩人的機鋒話語相互契合,于是受到記別印可。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大眾迎請他主持海幢寺,提倡禪宗一乘,并兼宏凈土法門。晚年,辭去寺院住持之事,閉關于寺院東邊之旁,專門持念佛名,無論寒暑都不懈怠,如是經過八年。曾經有偈頌說:“百八輪珠晝夜提,芙蕖(蓮華)漸漸出深泥。輪珠擲卻芙蕖放,古佛元來不在西。”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九月初,示現(xiàn)些微的疾病。十一日黃昏,召集弟子囑咐后事。次日午時,集合大眾唱念佛名,香燒過兩寸多的時候,自己舉念《小凈土文》,未過一半即往生。
法若真:清朝前期的書畫家,字漢儒(1613-1996),號黃石,又號黃山,山東省膠州人,善畫山水。舉為進士后當了官,頗有政聲。法若真雖非徽派畫家,但他是康熙年間山水自成一格的畫家。他所作的《樹梢飛泉圖軸》,為其精心之作。此圖畫雨后山景,薄霧輕罩,飛泉奔流,山頭聳動。整幅畫面靜中有動,仿佛有聲。山石用硬筆勾皴,多次皴染,充分表現(xiàn)出嶙峋的石質,和雨后的蒼潤。此圖于丁卯年所作即公元1687年,后于甲戌年補題。款:“真”,鈐“法若真印”白文印,“黃石氏”朱文印。
法姓郡望堂號
1、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與《姓氏考略》中記載:法氏望出扶風郡。
扶風郡: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風。曹魏改右扶風為扶風郡,治槐里(今陜西省興平東南、長安縣之西)。隋唐扶風郡即岐州。
2、堂號
扶風堂、錦暉堂、天錫堂等。
猜你喜歡:
法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上一篇:楚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下一篇:汝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