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由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凝結(jié)而成的社會道德準(zhǔn)則。那你知道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天祥衣帶
南宋名臣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在他降生的時候,文家屋頂上云霞籠罩,故選中貢士后,他以天祥為名,字宋瑞,又字履善。當(dāng)他還在孩提時代的時候,在鄉(xiāng)賢祠里瞻仰歐陽修、胡銓等忠臣節(jié)義之士的牌位時,看到謚號中都有一個“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說:“人如果不能以忠義的節(jié)操,身居廟堂之上為萬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文天祥二十歲那一年來到臨安,在集英殿參加進士考試。當(dāng)時正值理宗當(dāng)政時期,政局廢怠士氣難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主題,寫出了上萬余言的策論。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與政局的動蕩,以深厚的社會責(zé)任感,表達了循從古范、忠義浩然的志節(jié)。這篇策論給了理宗至深的感動,他親自提名文天祥為殿試第一名。當(dāng)時的考官、著名的學(xué)者王應(yīng)麟在奏章中說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實乃國家之福。”
理宗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大元軍隊出兵攻打宋朝,宦官董宋臣提議遷都。迫于權(quán)勢當(dāng)朝群臣竟無人提出反對,而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上書請求朝廷懲治董宋臣,以使上下團結(jié)一心。他的膽識與勇氣,傾朝之人都為之嘆服。
宋度宗時期,文天祥在湖南提刑的任上,拜見了故相江萬里。老宰相對文天祥的志節(jié)早有耳聞,因而心中有著許多對后生晚輩的托付與期許。真是“感傷猶記舊江山”,看到山河變化、國事衰微,老宰相內(nèi)心非常感傷,他說:“我已經(jīng)老了,眼見天時、人事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內(nèi)心對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許多揮之不去的擔(dān)憂。我主持國政多年,見過多少宦海沉浮、人事興替,不難預(yù)見將來拯濟國家的重責(zé),必然落在你的肩頭之上。你的責(zé)任是千鈞之重,任重而道遠啊!”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朝廷號令天下起兵勤王,護衛(wèi)大宋國土。文天祥手捧詔書,忍不住淚如雨下。眼見“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文天祥號召各地豪杰之士起兵護國,短短時間就聚集了數(shù)萬人之多。文天祥的朋友觀察到時局的動蕩與成事的艱難,不禁憂心忡忡地說:“當(dāng)今的現(xiàn)況,元軍勢不可擋,所向無敵。而您以萬余名未經(jīng)訓(xùn)練的烏合之眾,獨自面對虎狼一樣的元人大軍,這和驅(qū)趕群羊去搏擊猛虎有什么區(qū)別!您一向深謀遠慮,不會看不到局勢的嚴重性吧?”
文天祥說:“我怎么可能看不到這一點?然而我大宋朝廷照顧養(yǎng)育天下臣民,達三百多年之久,沒有國哪有家!而今正值國家危難之時,朝廷在全國上下征集兵力,卻見不到一兵一卒入關(guān)響應(yīng)。每每想到這里,我內(nèi)心深處的沉痛與憂慮,一直都無法釋懷,所以才如此不自量力,犧牲自己而在所不惜。如果我們的義舉,能感得天下忠臣義士聞風(fēng)而起,共同為大宋社稷江山而獻身效力,那局面或許還能夠得以挽回。”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產(chǎn)充當(dāng)軍費,“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每每言及天下國家大事,他總是忍不住淚如雨下。他手拄幾案,無限感傷地說:“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眼見神州陸沉、國土淪喪,他決心用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共同存亡,以至誠的忠義表達對大宋國土誓死的效忠。
面對軍事上敵強我弱的形勢,朝廷一心想要茍且求安,向元軍求和。然而文天祥上書極力地反對,他說:“朝廷面臨敵軍的進攻,持著姑息縱容的態(tài)度,而缺乏奮發(fā)自強、剛乾決斷的忠義之氣。”他請求朝廷懲治一意投降的求和派,以振大宋將士的士氣。
當(dāng)時所向披靡的元軍銳不可擋,他們揮戈南下,給予南宋王朝沉痛而又致命的一擊。朝廷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前往皋亭山,與元丞相伯顏談判。然而,他卻被伯顏派兵拘捕了起來。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大都的路上,與同伴從鎮(zhèn)江逃了出來。他們好幾度落入了元人之手,但誰都不忍心加害于他。歷經(jīng)風(fēng)餐露宿種種艱困,避過圍追捕截重重障難,他們途經(jīng)揚州、通州等地,乘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南宋故土。
在長江航行之時,文天祥憑欄臨風(fēng),寫下了感人至深的詩篇《揚子江》:“幾日隨風(fēng)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然而好景不長,在元將李恒出其不意的猛烈進攻之下,文天祥兵敗而走。李恒窮追不舍地追到了方石嶺,文天祥妻子兒女不幸被元軍捕獲。就在局勢最為危急之時,部將時賞謊稱自己就是文天祥,從而分散了敵軍的注意力,使文天祥得以借機逃走。在元人的嚴刑拷打之下,時賞臨刑前始終奮罵不屈,最后慷慨捐軀。
接二連三的沉痛的打擊,并沒有摧折文天祥忠勇保國的志節(jié),他從悲痛之中重新振作起來,收拾余兵出軍循州,進駐南嶺。然而不幸的是,軍中卻開始流行一種很嚴重的瘟疫,文天祥的愛子死于這場瘟疫之中。在五坡嶺他們遭受到了元將張弘范軍隊的致命突襲,文天祥寡不敵眾,不幸被俘。他被押送到了潮陽,受到張弘范的當(dāng)庭審訊,在左右士卒威逼下拜的喝令聲中,文天祥威而不屈地肅立于大堂之上,他氣宇軒昂,志節(jié)凜然,目光赫赫震懾住了在場的所有的人,張弘范轉(zhuǎn)而以待客之禮來接待他。
元軍攻破厓山的時候,他們歡歌達旦地大擺宴席以示慶賀。弘范乘興規(guī)勸文天祥說:“南宋亡國了,丞相您的忠孝之心也隨之仁至義盡。如果您能以效忠宋朝之心來奉事元朝,那宰相的位置除了您還會是誰的?”
文天祥忍不住悲從中來,淚流滿面,他說:“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而又無力救拔,為人臣子的人死有余罪,就是獻出生命都無以挽回,怎么可能茍且偷生、背叛主上呢?”弘范感佩他是一位真正的忠臣義士,就派人護送文天祥前往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市)。
文天祥連續(xù)八天八夜不吃不喝,試圖以死來抗?fàn)?。到了大都,他徹夜未眠,在舒適的住所中,他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到通宵。不久之后,他就被移送到了兵馬司。元世祖忽必烈惜才愛才,對忠臣良相非常敬重。他深知在馬上打出來的天下,唯有任賢舉才,方得以保有江山的永固。王積翁進言說:“南宋朝廷的文武大臣,無論是才識還是氣宇,都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和文天祥相比。”于是忽必烈派他去勸降,文天祥說:“國家滅亡,為人臣子就是以死相報,都不足以報答朝廷,怎么能夠茍且求安呢!俗話說,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如果還想在新朝謀得一官半職,就此背棄我謹持一生的忠義,那用這樣的無德之人,又有什么意義呢!”
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了三年之久,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jié)。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dāng)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huán)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
元世祖忽必烈有意想要將他釋放,但卻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以文天祥那不可摧折的忠勇志節(jié),必然會繼續(xù)號令天下之士,轉(zhuǎn)戰(zhàn)于大江南北。必將成為元朝永遠的隱患,放了他,如同放虎歸山。
于是忽必烈親自提審,做最后的勸降,文天祥以外臣之禮長揖不跪。忽必烈許下承諾,只要他歸順元朝,就任命他為宰相,但是文天祥拒絕了。他說:“身為宋朝宰相,朝廷對我的深恩如同大海一樣地深廣,我誓死效忠的志節(jié)永生都不會改變,怎么可能會侍奉二主呢?”看到他的氣節(jié)無法動搖,忽必烈問道:“那你希望我們?nèi)绾翁幹媚?”文天祥說:“賜我一死吧。生為宋臣,與國家共存共亡,我了無恨憾。”元世祖內(nèi)心復(fù)雜,默默無語,揮手派人把他帶了下去。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元世祖下詔對他施行了死刑,然而就在令下不久,他又傳下了一道詔諭,下令行斬立即中止,但為時已晚。臨刑之前文天祥坦然而又從容地說:“我大事已了,無所遺憾。”他面向南方,對著大宋國土遙遙而拜。
文天祥就義之后,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fā)現(xiàn)了一首贊文,贊文說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這就是說,孔子說的殺身成仁,孟子說的舍生取義,因為這個義氣能夠盡到極點,所以那個仁心,也就到了極點了,讀了圣賢人的書,究竟學(xué)了些什么事,我到了今天以后,才勉強可以說得沒有慚愧了。當(dāng)時,他年僅四十八歲。
自古至今的志士豪杰,無論身處怎樣的風(fēng)云變幻之中,沒有任何力量能摧折動搖那不屈的仁義志節(jié)。所謂信大義于天下,浩然正氣時隔萬世,仍為人們永續(xù)傳揚。這是萬古不變的仁義,它深合天理之正,足以安天下之心。
在殷商衰微之際,周朝以德建國,取代了商朝。伯夷、叔齊以孤弱的體軀,試圖去抵擋來自八百諸侯的進攻,就是三尺兒童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然而他們卻愿意堅守不移,至死而無悔??鬃淤澝浪麄兪?ldquo;求仁而得仁”,了無怨尤,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魄!
“報恩唯有厲清忠”,南宋到了德祐年間氣數(shù)已盡,信國公文天祥作為一國的柱石,在國家民族的危亡之際,轉(zhuǎn)戰(zhàn)往還于大江南北之中,力圖收復(fù)失土。他忠孝兩全,守仁守義直到最后。朋友勸止不了他,弘范屈服不了他,索羅宰相也逼降不了他??v使歷經(jīng)千辛萬苦,兵敗被執(zhí),卻始終摧折不了他忠勇不屈的意志。
他的從容就義、他的視死如歸,正是緣于他“所欲有甚于生者”。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的詩句:“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dāng)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他所躬身力行的道德節(jié)義,甚至超過了生命本身。他的一生,正是“仁、美、善”的典范,如同星辰般閃耀不絕。
在一首絕筆詩中,文天祥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yè)休。唯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云愁。”在漫天云舒、水天空闊的時候,細看國事浮沉宛如濤生云滅,然而他的忠烈之氣,卻如同大宋在他心中享國永久般地長存于斯,壯哉!偉哉!
文天祥的逝世,意味著宋朝真正意義上的滅亡,因為大宋曾經(jīng)永存于他不屈的丹心之中。“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fēng)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在他離世后的數(shù)百年間,每到民族危亡的時候,他的名字、他的詩句,總是為人傳唱;他的行誼和操守,成為了天下后世為人為臣,永生不息的楷模與典范,他是華夏民族忠勇不屈的精神象征,是萬代傳頌的正氣之歌。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紀信代死
漢朝的紀信與漢王劉邦共守在滎陽城里。楚霸王項羽,即將攻破滎陽城,楚漢相爭到了危急時刻,漢王無法突擊重圍。紀信看到這種情景,就請求和漢王換衣服。于是漢王就扮了一個普通的人從西城門逃走了。紀信穿著漢王的衣服,坐著漢王的車子,插著漢王的旗子從東門大聲喊叫:“我就是劉邦!”圍在旁的楚兵聽了非常高興,認為漢王出來投降,結(jié)果被楚人識破,用火燒死了紀信。后來漢王打下天下,做了漢高祖皇帝以后,就在順慶(今四川南充)為紀信造了一座廟,叫“忠佑廟”。漢高祖誥詞里面說:“以忠殉國,代君任患,實開漢業(yè)。”
紀信是以忠為國捐軀,代替劉邦來承受殺身之禍的,如果沒有他當(dāng)時的勇敢殉烈,漢朝就沒那么容易建立。可謂忠、仁之至矣!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史可法感恩老師
明朝名臣史可法,年輕時進京考試,住在寺廟里。有一位賢臣叫左光斗,剛好是此次主考官,他到這一些寺廟里面去微服私訪,看一看有沒有懂得憂國憂民出色的讀書人來參加這次考試。剛好左公走到了一個寺廟里,看到一個年輕的考生,寫完一篇文章太累睡著了,案上放著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公拿起一讀,非常贊賞他的遠大理想和刻苦精神,再看書生衣衫單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讀勞累。左公怕他感受風(fēng)寒,便把自己的貂裘脫下來,蓋在他身上,出來問寺僧,方知書生名叫史可法,因此留下深刻印象。后來考試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里行間有一種氣節(jié),一種志向,馬上就知道是他,所以就批了他為狀元。史可法考上狀元之后,按照禮節(jié)到左公家拜老師和師母。左公可憐他家貧,收做弟子,留于館署。此后,他愈加發(fā)奮苦學(xué),飽受恩師濡染,立志以身報君許國。左公在公務(wù)之暇,常與他交談時事,辯論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負和超凡才略,就對妻子說:“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這就是說,以后繼承我事業(yè)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我這個學(xué)生。古代圣賢讀書人不怕自己沒有后代,只怕圣賢學(xué)問斷在他的手上,所以他更注意圣賢學(xué)問有沒有承傳的人。
后來左公、史可法同朝為官。明朝末年宦官當(dāng)?shù)溃蠊幌莺?,關(guān)進監(jiān)獄之后慘遭酷刑,眼睛被燒紅的鐵片燙后都粘連上了,膝蓋以下被切斷。史可法知道老師在獄中的境況,十分焦急,通過各種關(guān)系,終于感動監(jiān)獄里的士兵,他們就建議史可法裝扮成撿垃圾的,進監(jiān)獄去看望老師。史可法緩緩接近老師的牢門,當(dāng)走到老師面前時,禁不住地抱著老師的腿放聲大哭。左公聽到聲音是他的學(xué)生史可法,就用手把自己的眼睛抻開,目光如炬地看著史可法說:“你是什么身份!你是國家棟梁,國家正是危難之際,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這么危險的境地!與其讓那些亂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現(xiàn)在就活活把你打死!”左公撿起地上的石頭就往史可法身上扔。史可法看到老師這么生氣,就馬上離開監(jiān)獄(所以愛護孩子,愛護學(xué)生,有時候還真的要現(xiàn)怒目金剛相,而此時他那一份存心是念著學(xué)生的安危,學(xué)生的成就)。后來左公被宦官殺害。
史可法擔(dān)任過很多職務(wù),還在邊境帶兵防守。每個晚上士兵分三批背靠背守夜,但他堅持一夜不休息,士兵建議他應(yīng)該休息一會,結(jié)果史可法回答士兵說:“假如我去睡覺,國家因為這時陷入危難中,我對不起老師,對不起國家。”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和教誨,不敢有絲毫的松懈。每一次回故鄉(xiāng),首先到老師家里看望師母及其后代子孫過得是不是很好。
后來清兵入關(guān)打到江南時,史可法到江南重鎮(zhèn)揚州督師。他把意志消沉的各路將領(lǐng)團結(jié)在一起,誓死堅守揚州城。清軍統(tǒng)帥多鐸五次派人去勸降,都被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惱羞成怒,下令用大炮轟城。在打退了清軍的多次進攻后,明軍終因寡不敵眾,城池失守。史可法誓死與揚州城共存亡,最后壯烈犧牲。后來人們在城外梅花嶺上為史可法建了個“衣冠冢”,永世紀念這位民族英雄。
這個故事讓我們可以感受到:左公為國家忠心耿耿,不僅能夠慧眼識才,還能保護國家的棟梁之才,以及史可法為報達老師的恩德和教誨而壯烈犧牲的壯舉,讓后人深深地感動,也給我們樹立了很好地學(xué)習(xí)榜樣。
猜你感興趣: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
下一篇:中華美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