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
魏、蜀、吳三國是我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雖然此時政治上三國鼎立,但是經(jīng)濟和文化卻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這一時期的史學不但沒有受到政治分裂的影響反而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精心挑選了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希望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一:曹操獻刀
曹操獻刀,這是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故事。話說西涼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統(tǒng)帥二十萬大軍進駐洛陽,廢了
曹操獻刀劇照少帝,立了獻帝,自封為相國。他欺主弄權(quán),殘暴兇狠;大臣們想除掉他,卻沒有辦法。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殺董卓之心,他經(jīng)常出入相國府,漸漸取得了董卓的信任。一日,曹操從王司徒處借來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走入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于一側(cè)。董卓問“孟德今天為何來得這么晚?”曹操說:“我的馬走不快,所以遲了。”董卓聽后,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賊該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沒敢妄動,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機會。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cè)身而臥。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從銅鏡內(nèi)看見曹操抽刀,轉(zhuǎn)身急問:“孟德你要干什么?”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了,曹操急忙說:“我得了一口寶刀,想要獻給相國。”董卓接刀一看,長足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愿借馬一試。” 曹操牽著馬出了相府,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好象有行刺之舉。”董卓有些醒悟,于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經(jīng)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對曹操獻刀一事是這樣描述的:“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問:“丞相何在?”從人云:“在小閣中。”操徑入。見董卓坐于床上,呂布侍立于側(cè)。卓曰:“孟德來何遲?”操曰:“馬羸行遲耳。”卓顧謂布曰:“吾有西涼進來好馬,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布領(lǐng)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賊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懼卓力大,未敢輕動。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zhuǎn)面向內(nèi)。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遂遞與呂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閣看馬,操謝曰:“愿借試一騎。”卓就教與鞍轡。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布對卓曰:“適來曹操似有行刺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說話間,適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只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托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卓然其說,即差獄卒四人往喚操。去了良久,回報曰:“操不曾回寓,乘馬飛出東門。門吏問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縱馬而去矣。”儒曰:“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謀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
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二:仲長統(tǒng)
東漢靈帝光和三年即公元180年,仲長統(tǒng)出生于其時的山陽郡高平縣,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鄒城市。統(tǒng)當生長在中下層地主家庭,因為他少時“好學,博涉書記,贍于文辭”(《后漢書·本傳》),試想遭逢亂世且又是窮苦家庭出身的子弟,應該是沒有條件去讀書識字的。從現(xiàn)今保存下來的著作《昌言》來看,少時的統(tǒng)讀書誦經(jīng)、研習經(jīng)典,尤好《禮》、《易》。至于弱冠之年,統(tǒng)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涯。時間大約是漢獻帝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歷史上的公元180年至199年,正值漢末亂世。其間帝位由漢靈帝劉宏(168—189年在位),過渡到漢朝末代皇帝獻帝劉協(xié)(190—220年在位);年號幾經(jīng)更改,由靈帝光和(178—184,共7年)、中平(184— 189年,共6年),到獻帝初平(190—193年,共4年)、興平(194—195年,共2年)、建安(196—220年,共25年)。今天看來,這些年號多有反諷之意,因為在當時,所謂的“和”、“平”、“安”已成為幻影。在大動亂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仲長統(tǒng),于二十歲時開始游學于青、徐、并、冀四地。其地域主要分布在今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河北、遼寧一帶,這是當時戰(zhàn)亂最頻繁地區(qū)。試想年輕的統(tǒng)在其間行走,目睹民生凋敝、戰(zhàn)火紛飛、“白骨蔽于野,千里無雞鳴”的場景時會是怎樣的心情!統(tǒng)始游上黨(在今山西黎城縣南),與常林為友。常林,字伯槐,少時即有嘉名。太守王匡起兵討董卓(約在190年之后),林因其叔父獲罪,而“避地上黨,耕種山阿”。高干召其為官,堅辭不受。后被并州刺史梁習舉薦成為“南和”,治化有成,遷至太守、刺史,多為曹丕謀劃。魏建國,拜尚書,封侯,官至大司農(nóng),徙光祿大夫。年八十三壽終。時論以節(jié)操清峻。據(jù)前述,統(tǒng)于199年游上黨交接常林,而林規(guī)避于此近十年了。林比統(tǒng)年齡要大很多,對統(tǒng)也多有影響??娨u《上統(tǒng)〈昌言〉表》記載:“大司農(nóng)常林與統(tǒng)共在上黨為臣,道統(tǒng)性倜儻,敢直言、不矜小節(jié)。每列郡命召,輒稱疾不就。默與無常,時人或謂之狂。”此間,統(tǒng)在州郡召喚下屢屢拒絕出仕。“常以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yōu)游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遂作《樂志文》和《樂志詩》。在復為尚書郎到離世的幾年里,統(tǒng)可能像《樂志文》中所期待的那樣過著“躕躇畦苑,游戲平林”、“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的日子。然而他終歸是英年早逝,非但沒有“永保性命之期”,相反比一般人離去的要早。他的主要著論是《昌言》,此外還有詩和其它文章傳世,不過,在歷史的沉浮中,遠非來之面目了。
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三: 曹真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族子。其父曹邵為曹操募兵時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為養(yǎng)子。因贊賞曹真的勇猛而讓他參與虎豹騎。歷任偏、中領(lǐng)軍、征蜀護軍等職,并參與漢中之戰(zhàn)。曹丕襲封魏王后,拜曹真為鎮(zhèn)西、都督雍州及涼州諸軍事,負責鎮(zhèn)守西北邊境,期間表現(xiàn)突出。于黃初二年(221年),督眾將大破羌胡聯(lián)軍,平定河西。黃初三年(222年),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將孫盛。回師后,轉(zhuǎn)中軍大,加給事中。曹丕病重時,曹真受遺詔輔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進爵邵陵侯。太和二年(228年),曹真率軍抵御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太和四年(230年),代曹休為大司馬。次年因病去世,謚號“元侯”。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太祖廟庭。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來與曹操相善。興平末年,袁術(shù)部曲與曹操在豫州交戰(zhàn),曹操一次外出時偵察時,遭遇袁術(shù)部曲追殺,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頂替,袁術(shù)部曲誤以為他就是曹操,遂殺之而去,使曹操躲過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養(yǎng)曹真,變易其姓,才轉(zhuǎn)姓曹。 兩種說法莫衷一是。曹操收養(yǎng)曹真后,讓他與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獵時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馬射虎,虎應聲而倒。曹操壯其鷙勇,讓他成為虎豹騎中的將領(lǐng),討伐靈丘黃巾軍后被封為靈壽亭侯。
看過“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的人還看了:
1.三國時期歷史事件
4.三國時期歷史故事
三國朝代的歷史事件
上一篇:中國古代著名歷史事件
下一篇:清朝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