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
成語典故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現(xiàn)象之一,它以簡潔的詞語反映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是有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典故,歡迎參閱。
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典故:簞食壺漿
戰(zhàn)國時期,七國爭雄,各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國的政權交給了相國子之,然而,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氣,想殺掉子之。于是,子之率軍反攻,殺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國大亂,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這個時候,齊國軍隊趁機取得了燕國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時間,就一舉擊敗了燕國軍隊,攻占了燕國的大部分領土。
齊宣王非常得意,想借這個機會完全占領燕國,便對孟子說:“有人勸我占領燕國,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領燕國。我想,燕國并不比我們?nèi)跣?,我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取得了勝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這恐怕是天意吧!看來,天意是要我們吞并燕國,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災禍懲罰我們。我想,我們還是徹底占領燕國吧。你認為怎么樣呢?”
孟子聽完齊宣王的一番話,說:“占領不占領燕國,要看燕國老百姓是否歡迎我們。如果他們歡迎我們,那么可以占領。古人也有這么做的。比如武王滅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國老百姓不歡迎我們,就堅決不能占領。古人也有這樣做的。比如文王不滅商就是這道理。現(xiàn)在,燕國老百姓用簞盛著吃的,用壺裝著喝的,來歡迎齊國的軍隊,這還能有別的原因嗎?無非是想結束原先那種水深火熱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領了燕國,使水更深,火更熱,老百姓就會避開這更為痛苦的日子,離您遠遠的,那么即使您占領了燕國,統(tǒng)治時間也不會太長的。”
“簞食壺漿”即從孟子的言辭中引申而來。此外,還引申出成語“水深火熱”。
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典故: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墒晴娪执笥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典故:臨渴掘井
春秋時代,魯昭公因為在國內(nèi)待不下去,就出奔到齊國。齊景公問他:“你是怎樣治理國家的呢?怎么會搞到今天的地步呢?”魯昭公說:“因為我沒有接近愛護我的人,也沒有接納規(guī)勸我的人,結果弄得內(nèi)外孤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真心要幫助我了。倒是那些奉承和對我說假話的人很多,我現(xiàn)在就好比蓬草一般,等到秋天一到,就會被連根拔起的。”景公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就轉告晏子,并認為如果讓魯昭公回去,將會成為一位賢良的國君。但晏子并不認為如此,他說:“掉在水里的人,原先并沒有想到會失足落水,事后才想到應該防備;同樣的,迷路的人,也一定在迷失方向之后,才會注意到路徑到底在哪兒。”魯昭公的情形,就好像面臨災難的人,急著鑄造兵器;口渴了,才急著挖井取水,雖然最快的速度進行,但還是太遲了。
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典故:舍本逐末
戰(zhàn)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經(jīng)常有使節(jié)往來。
有天,齊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后。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后。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后是一位很賢德的王后,所以愉悅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為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后問安,趙威后一定會很高興。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行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
使者經(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漂亮的:那雕梁畫棟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臺……他聽人描述過很多次,可就是沒有見過。因此,一路上盤算著,等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游覽游覽邯鄲,飽飽眼福。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后。
趙威后果然不負賢名。當齊王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后宮時,趙威后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正氣,滿臉的慈祥。
齊王使者以禮拜見之后,便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后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對齊王使者說:“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又問:“老百姓們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再問:“齊王也很好嗎?”
“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里感覺很異樣。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赡葐柕膮s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后面呢?”
趙威后笑著說:“話可不能這么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后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齊王使者更是一臉迷茫,問:“您有什么道理?可否詳述?”
趙威后慢條斯理地解釋說:“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老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沒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舍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齊王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使者,一沒有去觀光那雕梁畫柱的梳妝樓,二沒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沒有去游覽那巍峨的叢臺和熱鬧的市橋,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后什么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并不認為是空手而回。他覺得,趙威后那“舍本逐末”的話語,比什么禮品都貴重,都沉重……
猜你喜歡:
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
上一篇:儒家代表人物春秋時期
下一篇:春秋時期的重要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