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資料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jiān)鄭和從 太倉的劉家港起錨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zhèn)),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qū),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 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今東南亞)、西亞、南亞等的聯(lián)系。下面由學習啦小編帶領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資料
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明朝太監(jiān),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云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xiāng)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云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tǒng)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jiān)之后,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難之變中,馬和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另一說為“燕京鄭村壩”,今日北京東壩村)為燕王朱棣立下戰(zhàn)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zhàn)功,史稱“鄭和”。并升任為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官至四品,地位僅次于司禮監(jiān)。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zhàn),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jiān)。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收納長兄馬文銘之長子為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衛(wèi)千戶,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清朝太平天國時期,馬府毀于戰(zhàn)火,室家蕩然無存。鄭和后裔至今已傳至第21代。
鄭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乙酉)34歲奉成祖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jīng)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1407年10月13(永樂五年九月十三丁亥)36歲回國后,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文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樂七年已丑)38歲九月又偕王景弘、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樂十一年癸己)42歲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樂十五年丁酉)46歲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樂十九年辛丑)50歲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后人認為在這一次下西洋他發(fā)現(xiàn)了美洲。
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60歲鄭和偕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等率船隊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逝世
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62歲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