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文章
人際關系文章
人際交往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事,只要活在世上就會與人有交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幾篇人際關系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際關系文章篇一
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統(tǒng)計,說如果有兩個人在坐著交談,那么如果是兩個男人的話,多半喜歡肩并肩并排坐著,而如果是兩個女人,則更喜歡面對面坐著。起初,我不是很相信,但四處走了走,竟然發(fā)現這個統(tǒng)計有著相當大的準確性。
仔細思考了一下,我發(fā)現了問題的根源,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男人偏于理性,而女人偏于感性,男人的理性決定著他不愿目光的對視影響到內心的思考,而女人的感性決定著她們愿意對視著交談感受到彼此的真誠。
我偶爾也會發(fā)現有一男一女在交談,他們面對面與并排坐的概率竟然各占一半,但無論是并排坐還是面對面,總是女性注視著男性,而男性的目光總有些游離,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我問過幾個朋友,男性朋友給了我這樣的答案,他們覺得面對面坐似乎有種被控制的感覺,不是那么自由,好像一方在對另一方訓話一樣,而并排坐則顯得平等了許多;而女性朋友則給了我另一個答案,她們覺得面對面坐更加親切,注視著對方的眼睛,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對方傳遞來的氣息,而并排坐則顯得沒有安全感。
我試著從他們各自的角度出發(fā),又分析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發(fā)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說的都有幾分道理。事實上,這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形式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擁有更真實的交流,為了達到更佳的交流效果。
別輕視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學問,我們通過這些細致的觀察,就能更好地掌握與人相處的規(guī)則,更好地處理好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文章篇二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在他的《沉思錄》中寫道,“不要浪費時間討論誰是好人。要做一個好人。”在一般人的頭腦里,好人的價值不證自明,毋庸置疑,似乎是好人多多益善。至于誰是好人,好人的心理和行為有些什么特征,則很少有人仔細想過。
然而,在美國有一個叫“好人綜合癥”(good guy syndrome)的說法,為人們細心思考好人和好人所做的好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分析與治療視角。所謂的“好人”,是那些對別人特別親切和善、特別好說話、有求必應、想方設法幫助別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并以此為榮的人們。對他們來說,當好人不僅是一種習慣或行為方式,而且更是一種與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際關系。
好人做的是對別人有利,令別人高興的事,所以好人總是能夠討人喜歡。很少有人討厭好人來替自己無償地做好事的??梢哉f,接受好人助人為樂行為的其他人,都有意無意帶有自私目的,利用和受益于好人的這一特點。而好人對此不僅不在乎,而且還樂在其中。好事未必有助于社會中善的累積,這是一個問題,但一般人只是把它看成一個無大礙的問題。
然而,2001年布萊柯(Harriet Braiker)的《討好的毛?。褐委熡懞盟说木C合癥》(The Disease to Please – Curing the People-Pleasing Syndrome)一書問世,宛如在好人眾多的美國社會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不僅一下子成為暢銷書,在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的電視節(jié)目里成為討論的專題,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大眾心理學經久不衰的話題。布萊柯的書讓讀者看到,一心當好人原來不是一個無大礙的問題,而是一種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對自己個體價值的信心匱缺,渴望用對他人做好事來換取外來的肯定和贊美,這種渴望一旦成為心理定勢,就會嚴重降低行為者的判斷力和自控力,變成一種可以稱作為“癖”的習慣和依賴。
布萊柯所說的“討好他人”綜合癥就是人們現在一般所說的“好人綜合癥”。好人綜合癥是可以自我測試的,心理學家們建議每個人不妨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例如,“你是否在想說不的時候卻說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贊許你嗎?”“如果有人不喜歡你,你覺得難受嗎?”自我檢測的先決條件是對自己誠實,如果一個人對上述問題回答“是”,那么他很可能已經患上了好人綜合癥。
好人綜合癥往往不僅是一種行為偏差,而且是生活或事業(yè)的某些方面出現了危機的征兆。例如,好人綜合癥患者一般都是事業(yè)平庸者,他們工作非常努力,但成就卻相當有限,做好事于是成為他們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贊揚的補償方式。又例如,他們的家庭或家庭關系可能有欠缺,如孤兒、單親,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關愛,這會使他們更加在意關系疏遠者對自己的好感,不惜為之付出任何努力,有的甚至一面對家人惡言相向,一面對外人特別和藹可親(也就是俗稱的“白眼狼”)。
“當好人”并不是好人一個人的事,往往會弄得家人很困擾,甚至給他們帶來跟著受罪的感覺。好人的親疏不辨還會對家人造成傷害。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為,就必須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線”(healthy boundaries)。每一位個體的人都生活在某種身體、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線之內,這個界線幫助他判斷和決定誰可以接納,并接納到什么程度,為誰可以付出什么,并付出到什么程度。人的負面感覺一般也是由這種界線意識所決定的。例如,你的孩子做功課需要你幫助,或者要求你周末帶她到兒童樂園去,你若做不到,就會感到內疚。如果你單位的領導督促你在業(yè)余時間多做好人好事,你若做不到,則很可能感覺到的不是內疚,而是害怕領導不高興,會記你的帳。
不顧一切地做好人好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不計任何代價地要讓別人接受你,喜歡你,在有這樣的行為之前,或者在這樣的行為成為你頭腦中的“好事”之前,你的個人健康界線和親疏意識一定先已發(fā)生了某種變異,因為在人類社會中,正常家庭所給予幼兒的自然教育,包括親疏關系教育,并不是這個樣子的。
與好人綜合癥伴生的往往是扭曲的幸福觀。格勒弗醫(yī)生(Dr. Robert Glover)是一位專門診治好人綜合癥的權威,也是《不再當好人》(No More Mr. Nice Guy)一書的作者。他指出,幾乎所有的好人在意識或下意識中都有類似于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把缺點藏起來,變成別人希望我成為的那個樣子,那么別人就會肯定我,覺得我好,也會敬重我,重視我。這樣,我的生活就有了意義,有了價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其實,這種幸福的感覺或自我意識的滿足取決于他人對我的看法,我自己并不能把握它,因此我實際上并不幸福。
對于患有好人綜合癥的人們來說,做好事不留名,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那不僅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根本就是一個毀滅他們唯一幸福的災難。對他們我們不應該去作道德的指責,而是應該給予理解、同情和憐憫。勃朗寧夫人在她著名的長詩《奧蘿拉·莉》(Aurora Leigh)中寫道,“愿仁慈的上帝寬恕一切好人”,這個“寬恕”真是再確切不過了。
人際關系文章篇三
多年前,初進小報做編輯。同事中有位大姐,寫作仍處于“今天天氣真好,萬里晴空飄著朵朵白云”的階段。雖然文不如人,但大姐另有所長,每天上班搬出半尺厚的通訊錄,開始撥電話:“張總,好久不見,哈哈。”“李社長,最近忙不忙啊。”我們出去開會,她總是拍著翅膀招呼打得滿場飛,似乎所有人都認識,所有的遇見都是久別重逢,真是厲害!
認識久了,了解她經營友誼的方式:A的老婆得感冒,她會打電話聯系C,請C幫忙找D掛個號。待C孩子出世了,她也會幫C去聯系E,買到便宜的紙尿布。她用大量的時間照顧所有熟人的瑣事,為自己攢人品和交情。
她的口頭禪是:多個朋友多一條路嘛。
因我與她合住一套宿舍,有幸成為離她最近的那條路。沒飯吃,上我這吃。沒衛(wèi)生巾,來我這拿。沒衣服穿,也向我借。有一個春天,她說,今天這么熱,我還沒買涼鞋呢,你借我一雙吧。說著拿走我一雙全新的涼鞋。待春去秋來那雙鞋終于還回,我一看,鞋底都穿掉了。
后來有一天她破天荒說,我請你吃飯吧。我以為太陽從西邊升起了,結果跟著她到餐廳,發(fā)現一大桌陌生人坐在那里。
原來是她朋友的朋友請她的朋友,她朋友通知她,她順水人情捎上我。我尷尬地加入這轉了好幾手的飯局,在回去的路上,我委婉地對她說,下回還是別請我吃飯了。
之后,離開那個城市,與她斷了聯系。前段時間在網上遇到同行,對方提起她。我問:你也是她的朋友?對方聞言嗤之以鼻:有的人相識遍天下,好友爛大街,還是做她的敵人物以稀為貴。
我才知道,她混了這么年,即將奔四,仍租房住,仍沒有嫁,仍錙銖必較地占便宜,仍一間公司換一間公司地打工。工作,生活,文字都沒有進步。她曾經結交過那么多朋友,鋪過那么多條路,誰也沒能把她拉上陽光大道。
她并不是不努力,只是她太迷信人際關系的力量,若把時間花在其他方面或許早有建樹。
其實一個庸人對于友誼最大的利用,不過是蹭頓飯吃、蹭件衣服穿、占點微不足道的小便宜。朋友就算愿幫大忙推薦你去做CEO,也要你自己有料啊,你的表現不至于讓對方蒙羞才是。
許多人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靠一己之力、一技之長、埋頭苦干、自給自足,如果有朋友提攜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會太糟。
網上有一條成功法則這樣寫:你的收入是10個身邊常聯系朋友的平均收入。我不知道這勢利又武斷的話出自何方,論壇微博上轉的到處都是,可見很多人是相信的。于是大家越來越功利,削尖腦袋去結交比自己聰明、能干、有錢的朋友,以便幫助自己進步??蛇@句話是真的,馬化騰、馬云們出門不能隨便交朋友了。以免不小心認識兩個窮鬼,收入馬上被拉下大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本末倒置,更多時候不是你認識了有錢的朋友你才變有錢,認識了優(yōu)秀的人你才變優(yōu)秀。而是你有錢后,你才真正融入有錢人的群體,成為有錢人的朋友。你優(yōu)秀了,那些優(yōu)秀的人才自然而然地來結交你。友誼應源于個人魅力、人格、品德、才學的互相吸引而不是刻意的殷勤和巴結。你和誰在一起,和誰相遇,和誰有緣,上帝都已經先在可行性上給篩了一遍,這是物以類聚。
借用奧斯卡·王爾德的話,照顧好你的奢侈品,你的必需品自己會照顧自己。他的意思是如果你能養(yǎng)得起奢侈品,你的必需品自然會有,根本無需操心。我想說,照顧好你的工作,你的朋友也會自己照顧自己。如果我們不競選總統(tǒng),不賣安利和保險,那么對于朋友的功能我們無需奢求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