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說話的人不可能升職加薪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雖然人人都懂這個淺顯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人忍不住要投身于“水產業(yè)”中,時不時地傳播些沒來由的小道消息,或者忍不住地向周圍人嚷嚷、發(fā)脾氣,或者端著評論家的架子點評、責難同事……諸不知,在職場中,管不住嘴的人升不了職!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美國職業(yè)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在組織的最高層,即在企業(yè)CEO這一層級中,內向型人占了53%多;或許你會驚訝于這個發(fā)現,但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通常,卓越的經理人能夠在會議中展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他們不多言,但通過眼神表現出淡定和專注,安靜、認真地傾聽大家的發(fā)言;他們雙臂張開、自然端坐,表現出歡迎和接納的態(tài)度;他們的發(fā)言總是在最后,聲音不高但語氣堅定,并輔予自信的目光和清晰的手勢……
在充滿競爭的職場里,說話不只是說明你的存在,它還起到了show(展示)、promotion(提升)你個人價值的作用,因此,你需要建立這樣的心理定位:要么不說,要說就擲地有聲!
怎樣做,才能避免“說了還不如不說”的負面效應?
不如不說1:喋喋不休
前不久,我為一家企業(yè)招聘銷售培訓經理,初試的面試官建議我重點審核其中一位人選,從簡歷上看,該人選的職業(yè)經歷頗具吸引力。于是,我以寒暄的方式開始了面試:怎么想到要換一份工作呢?沒想到這個簡單的問題竟然讓她滔滔不絕地說了近半個小時,她先是為我分析了目前這份工作的利弊特點,然后將話題轉到了她初三兒子的身上,以及她孩子中考的擇校問題……
或許這位人選具備了這份工作所要求的專業(yè)和管理能力,是一個不錯的銷售培訓經理,但我還是在面試的15分鐘后將其淘汰了——因為她回答問題時總是會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無法聚焦實質,也不懂得與面試官互動。要知道,面試是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而非周立波的“清口”。
1分鐘管理對策:拒絕不靠譜的“噪音”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膨脹的時代,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因此,如果想通過話語吸引對方,你就得調整說話的方式,避免成為溝通中的“噪音”。
我們把干擾信息傳遞的一切因素,稱之為“噪音”。在職場中,“噪音”便意味著多余和無效;而喋喋不休的表達風格恰如“噪音”的特點,雖然說了不少但還不如不說的好——不但無助于個人形象的展現,反而讓人掉價減分。
職場鐵規(guī)1:競爭的時代,說話能力就像一把勾魂劍!
不如不說2:嘩眾取寵
Johnson是一家外企的采購主管,他算得上公司的老臣了,每當上司跳槽離開時,他總會對自己說:這次該由我“填充”了吧?但升職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Johnson為此苦惱不已。
在年終的管理培訓課上,我終于發(fā)現Johnson升職無望的原因了!或許是不自信的緣故,他總希望引起他人的關注,獲得大家的贊許。在培訓課上,當學員參與度較低時,他常常會跳出來說一兩句“沒頭沒腦”調節(jié)氣氛的話,引得其他人開懷大笑;還有一兩回,當需要學員認真練習和討論時,他則會“跑調”地用俏皮話來演繹課堂練習,讓練習中的對方下不了臺,很不尷尬與惱怒;作為小組代表正式發(fā)言時,他的語言表達又遠不如開玩笑或“八卦”時那般流暢和有邏輯,底下的聽眾自然走神將他“忽略”……Johnson認為只要有自己的地方,總是笑聲不斷,他以為自己很受人歡迎,事實上,大家的笑聲只是勉強為之而已。
在不合時宜的時間、場合插科打諢,是引人注目的最快途徑。通常,喜歡嘩眾取寵的人并無多少實力,卻想著現買現賣、以半桶水來吸引眾人的“眼球”。
1分鐘管理對策:影響力不是說出來的!
職場競爭如此激烈,以至于每個人都急于表達或展示自己,希望能夠如愿以償地引起眾人的關注。
在職場上,只要你能腳踏實地工作,擁有做人做事的能力和優(yōu)秀的工作績效,即使你沒有成為眾人焦點的想法,最終也能獲得上司或雇主的信任——前途自然一片光明,脫產培訓、出國進修、輪崗,就像“老鼠愛大米”嫩是追著你。
雖然搞笑、插科打諢能夠暫時提升你的曝光度,但持續(xù)的曝光度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工作能力上,包括你的影響力。
職場鐵規(guī)2:“給別人留下印象只需要30秒鐘”,除了要確保你的外表看起來無可挑剔外,你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同樣很重要!
不如不說3:直言無忌
在私底下,Mobel和Johnson被同事們戲稱為“一對活寶”。Mobel個性直爽,喜歡有什么說什么,而且說話方式就像撒落在一地的硬幣——尖銳、刺耳,不注意說話的時機、場合、方式方法,也很少顧及周圍人的心理感受。
在管理會議上,她是極個別敢于直抒胸臆的人。公司老總是從美國“空降”上海不久的老外,有些想法和觀點自然不符合國情,其他部門經理礙于對方的權威,自然不敢多言。但Mobel才不管這一套,大聲、直接、理所當然地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沒想到,竟然把老外總經理給鎮(zhèn)住了!
但在中方老總的眼里,Mobel直言無忌,好像不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表現出來的行為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在培訓課上,她會“自說自話地”在課堂上走動,指手畫腳地點評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儼然就是一位培訓助教。
1分鐘管理對策:要直言,更要慎言
《詩經·白圭》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它的意思是:美玉如果有瑕疵,還可以想辦法磨去,但人一旦說錯話,那就收不回了。雖然說話心直口快、直抒心意是很多80后OL的性格使然,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出來,但不能表現得無禮。
有人說,“會用腦的OL有奶喝”。用腦做事做人的OL懂得慎言,在直言不諱表達個人想法和觀點的同時,能夠兼顧到對方——不只是說自己想說的話,還要說對方想聽的話。慎言,并非說假話、空話,而是要管好自己的嘴,分場合、有分寸地表達,不說出格話、過頭話!
職場鐵規(guī)3:“每次講話就像一次現場直播,你不可能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不如不說4:牢騷滿腹
坦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見,從積極的方面看,有利于上級、同事了解你的觀點看法,但凡是總要有度。如果一個人不分對象、場合地借直言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發(fā)牢騷、抱怨或說怪話,自然會讓人看輕;沒有一個人愿意與消極悲觀、好發(fā)牢騷的人共事,因為這些人就像“情緒感冒者”,極易傳播病毒,讓辦公室氣氛處于低迷、壓抑中。
Amy就是這樣一個人。她不善于正確地歸納原因和分析問題,任何事情在她看來總是負面的因素多于積極的,因此,她很容易得出不悅的結論,一邊做事一邊抱怨、嘮叨。美國喜劇演員喬治?卡林這樣調侃愛發(fā)牢騷的人:“你注意到沒有——任何比你慢的人都是白癡,任何比你快的人都是瘋子!”
愛發(fā)牢騷、抱怨的人,習慣為自己找理由,把不成功、不快樂的原因歸咎于他人:自己任何時候都是對的,別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錯的。說到底,這是一種不自信、不安全的自慰心理。
1分鐘管理對策:提醒自己舍棄成見
通常,滿腹牢騷的人,對自己不喜歡、做不了的事情總是表現得怨氣沖天,但他們很少能夠或者愿意去改變自己的處境,或提升自己的實力。
在職場中,抱怨、發(fā)牢騷的行為惟一能起到的作用是:逼瘋周圍的人,然后把自己邊緣化。
減少無效抱怨和牢騷的方法是,一是要認清發(fā)牢騷、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讓自己陷入情緒的低谷;二要舍棄自己的負面思考,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坦誠交流、溝通來了解藏在事情背后的真實因素,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推論。
職場鐵規(guī)4:如果你不喜歡一件事,就去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那就改變你自己的態(tài)度吧!沒有什么好抱怨的。
不如不說5:惡語相向
不少電視節(jié)目為博得高收視率,總是想法設法在節(jié)目中設置專業(yè)評論員的角色。在節(jié)目中,吹毛求疵的評論員、自命不凡的權威人士“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味地質疑和批評他人,卻很少能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比如“憤怒主播、毒舌評委”。
Penny被同事們公認是個難以相處的人,無論天空有多么晴朗,她總能找到一片烏云。這不,她拿著新來設計師設計的產品手冊說,“還是4A廣告公司出來的,要是讓我來設計肯定比你的好!”Penny擁有極其旺盛的批判精神,對人和事的反應總是那么消極。
有時,Penny的批評不無道理,但她咄咄逼人、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讓同事感到無地自容,于是,同事和上司把她看成是一個愛找碴的人。
1分鐘管理對策:學會接納和尊重他人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語相向是辦公室里最要不得的“口舌之災”。
如果對惡語相向者的心理模式略有認識的話,你就能發(fā)現這些人不懂得認同和尊重他人,尖刻、具有攻擊性。當他們的意見和他人不一致時,便簡單地與對方進入到對立狀態(tài),他們只顧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因此,吹毛求疵、咄咄逼人均可列入到惡語相向的范疇中。
在職場中,不要讓你的傲慢、自以為是或不安全感影響了你與同事們的相處,要學會尊重和贊賞他人;即使你的批評是真誠的,也得給予對方解釋的機會,并在批評的同時提出建議。
職場鐵規(guī)5:千萬不要讓你的談話對象,尤其是你的上司、合作伙伴感覺丟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