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德育論文免費
音樂德育論文免費
音樂教育是以人為本的審美教育,德育在基礎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實施德育的途徑很多,音樂教育是基本途徑之一,在學校教育中起著獨特的作用。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于音樂德育論文免費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音樂德育論文免費下載篇1
淺談德育教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
摘 要: 近年來,中職藝術教育引起廣泛重視,中職藝術教育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社會各個領域,給國家藝術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中職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良好的德育教育為藝術教育奠定了基礎,作者經(jīng)過多年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 德育教育 音樂教學 有效結合
中職音樂藝術生正值意氣風發(fā)、青春年少,有很多自己的憧憬和夢想,在為之努力的道路上思想波動大,中職音樂教師要把德育教育很好地滲透給學生,讓他們懂得音樂是富有情感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的德育內涵,通過全面推廣音樂的教學,促進學生良好品質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和人文精神,德育就是對中職生進行整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綜合,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塑造人們的精神世界。
一、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體現(xiàn)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能美化學生的心靈。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選擇的素材靈活多樣,根據(jù)學生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讓學生學習歌曲《感恩的心》。教師首先播放背景音樂歌曲,給學生講述大雨滂沱的晚上,媽媽辛苦工作后,為了用僅有的錢給聾啞女兒買一塊孩子惦念已久的年糕,摔倒在大雨里,再也沒有醒過來,小女孩在風雨交加、漆黑泥濘的路上尋找媽媽,用手摸著媽媽的額頭,搖著媽媽的手臂,可是媽媽再也沒有醒過來,在雨中那個聾啞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語做著,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學生在故事的感染下學習歌曲,同時回想母愛,回想父母親愛孩子,不光是用愛,同時是用生命去愛。
2.音樂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國內外很多音樂家都把音樂融入自己的音樂作品中,讓這些作品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在好的音樂作品中感受音樂帶給人的不僅是享受,還有良好的音樂教育德育氛圍,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一個國家的強大不能以娛樂為主,每個作品都要賦予人更好的精神境界,培養(yǎng)良好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音樂可以提升完善人格,豐富一個人的思維。一方面,我們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將自己的情感揉入進去,其中投入程度比其他藝術形式都高。另一方面,音樂中含有的“美”及對美的追求是人們?yōu)榱吮磉_情緒而創(chuàng)造的,這一創(chuàng)造過程可以很好地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
3.音樂表演有助于樹立學生自信心。
在學校中,音樂考試形式多種多樣,如理論考試、現(xiàn)場演唱、舞臺歌劇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匯報表演形式??荚囘^程中要求學生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在里面,這個創(chuàng)造需要學生課下付出很多努力尋找素材、研究素材,很好地挖掘素材中的精華。然后在一次次排練中領悟音樂帶給人的感悟。用自己的表演感染別人,感染每一位老師,這種匯報表演方式很好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表演形式及音樂鑒賞的認識。另一方面,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膽量,加強舞臺表演感覺,增強自信。
二、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
中職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的后備力量,是國家的希望。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選擇合適的音樂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向學生傳遞愛國思想,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單單是培養(yǎng)其音樂技巧,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品德。如《祖國頌》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一些有關我國近代歷史發(fā)展的多媒體資料,讓學生在宏偉的音樂聲中體會祖國的富強和偉大。然后結合近階段社會時事進行教學,如“釣魚島事件”中,學生都熱愛自己的國家。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民族的歷史,讓學生有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意識。國家地大物博、土地遼闊。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為這片土地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和力量。
三、音樂與德育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
學生的個人行為習慣是內心世界的反應,內心狹隘的人行為習慣很少表現(xiàn)得寬容大度。而音樂強大的感染力讓人在音樂的流動中體會音樂無窮力量和正能量。音樂像泉水滋潤心田,讓人在美的享受中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喜悅、包容、感恩、安靜,讓人的情緒在音樂中得到釋放。音樂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音樂主要依靠旋律表達情感、塑造形象,所以音樂教育是思想情感和行為教育形式之一,思想情感和行為教育比較能達到德育目的。音樂的音符、旋律、節(jié)拍、曲調等因素都蘊含一種能量,這些能量通常可以引起人的情感共鳴,讓人心情愉悅、心曠神怡。
這種愉悅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音律和諧、表演行為一致等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音樂創(chuàng)作和欣賞水平,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相互配合的集體精神。通過音樂教育和音樂欣賞,培養(yǎng)學生遵守法律法規(guī)、尊重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作為中職學校開展公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音樂教學不但可以美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還有助于樹立學生自信心。
因此,中職學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查找和播放相關音樂歌曲和音樂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通過合唱團和分組比賽形式,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教師還可以用視頻資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音樂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育。注重音樂多面性,通過音樂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今后走向社會,不僅有豐富的音樂知識,還是傳遞正能量的人,為今后工作和生活奠定好的基礎。
音樂德育論文免費下載篇2
試析學校音樂教育與德育的關系
摘要:音樂教育的真諦就是以音樂為手段,以育人為宗旨。美好的音樂不但能愉悅身心,而且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使其行為變得高尚。在學校音樂教育中,“以情育人,以情動人”,乃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
關鍵詞:音樂 德育 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2年7月25日發(fā)布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中規(guī)定:“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傳統(tǒng)和外國的優(yōu)秀藝術成果,提高文化藝術素養(yǎng),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感受美、表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家亨德爾講到所說:在綜合性的音樂教育中,強調了以音樂為主體,智育為脈絡,德育為靈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為一體,旨在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以體現(xiàn)美育在育人作用中的突出地位。我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認為:音樂,它的獨特功能就在于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態(tài)美、演唱的情感美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音樂教育的真諦就是以音樂為手段,以育人為宗旨。在音樂教學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它需要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挖掘,并能恰如其分地進行滲透于教育過程。如何有效地將學校音樂與德育結合起來,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二、音樂與學校德育的關系
塑造美的心靈:費爾巴哈說過:“音樂是情感的一種獨白。”學生在欣賞音樂藝術作品的時候,會為其中的人物、行動、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從而以此為音樂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反映。這種審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的不同形象,能夠使學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并在對比中受到教育,更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能夠使學生不知不覺的從感情上接受教化,促進他們人格的完善,成為真誠、善良、優(yōu)雅的人,成為具有美好心靈的人。
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在音樂課中,學生在感知美、學習美的過程中,也是心靈得到了美化的過程。如:《國際歌》會讓人感到全身熱血沸騰,振奮不已;《義勇軍進行曲》會使人心中會迸發(fā)出自強不息、勇敢戰(zhàn)斗的激情和力量;《黃河大合唱》那有如嗚咽、悲壯,咆哮、怒吼的黃河的旋律、節(jié)奏,又使我們感到中華民族崇高的性格和偉大的力量。
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學校音樂中,合唱、合奏等許多音樂活動,都是以集體的方式進行的,其嚴格的音準和節(jié)奏訓練,以及合奏合唱中的聲部與聲部之間、隊員與指揮之間隊員與隊員之間的緊密與協(xié)調等,都能培養(yǎng)學生嚴格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集體主義精神。
發(fā)展個性:柏拉圖認為:“節(jié)奏與音調以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以美來浸潤心靈……因而使自己的性格也變的高尚優(yōu)美。”中、小學生,是一個人從生理到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形成的一個重要過程,音樂教育能為個體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利于個性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自信心:從心理學看,自信心是搞好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心理素質,自信心更是參與競爭的極為重要的心理基礎。由于音樂是一種表演藝術,它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常常要求學生當眾表演。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安排有方,在各種場合中,完全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因此,我們可利用音樂的作用與力量,幫助學生從自卑走向自信,從失望走向希望,從得過且過走向積極進取積極開拓。
三、利用學校音樂教育進行德育滲透
利用課堂進行德育強化:音樂課堂是一線陣地,在音樂中激發(fā)學生汲取德育力量的熱情。如在進行《國歌》教學時,要讓讓學生在激奮的歌詞雄壯的旋律聲中懂得其中“起來!起來!起來!”的呼號不僅是革命前輩發(fā)出的戰(zhàn)斗的號角,也是今天的棟梁建設祖國的進軍號。在音樂課堂上,要讓學生在參與中理解各類作品的藝術形象及思想內涵,陶冶他們高尚的情操,充分體現(xiàn)音樂特有的德育滲透功能,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利用校園歌曲進行德育滲透:《學習雷鋒好榜樣》等歌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黃河大合唱》、《七子之歌》、《長城謠》等歌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歌詞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及其描述的藝術景象等都是鮮明生動的,學生可以較真切地捕捉到作品的思想內涵,并與之共鳴,從而在歌曲中獲得德育力量,因此,歌曲在教學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利用課外音樂進行德育滲透:課外音樂活動,包括課外音樂興趣小組(聲樂、器樂等)、合唱隊、舞蹈隊等學生能直接參與的形式和校園廣播音樂。其中,利用校園廣播播放我國民間輕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讓學生沐浴在美育的校園文化里,在自然中增進學生對校園的感情,在愛校的同時自覺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在音樂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在音樂中汲取人類大愛的情操,關注苦難,心生同情,與人友善,保護環(huán)境及與各類生靈和睦共處等高尚的情懷。如:通過對器樂曲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的欣賞,進一步加深了解人類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在坎坷的《命運》中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通過演奏等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使學生懂得只有將自己融入集體,才能真正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無時無刻不在撫慰著人的心靈;德育是規(guī)范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時時刻刻在約束人的表現(xiàn);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將德育的內容與形式處理成一首首動聽的歌、一幅幅美麗的畫,讓學生在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圖畫中學習和完成人生道德規(guī)范,以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總之,音樂教育的德育功用無處不在,它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美育、德育、智育以及多方面教育。它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鄭莉 , 金亞文.基礎音樂教育新視野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曹 理.音樂與素質教育 [J].音樂生活1998.
[3] 張明林.新編學校德育百科全書 [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