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音樂聲樂教學論文發(fā)表(2)
關于音樂聲樂教學論文發(fā)表
關于音樂聲樂教學論文發(fā)表篇2
淺談地方性音樂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通過把陜西及周邊地區(qū)的音樂,包括民歌、曲藝以及戲曲等的采集、匯總與研究運用于當前的聲樂教學中,使新一代大學生對地方性音樂加以重視,拓寬聲樂演唱曲目的范疇,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及表現(xiàn)不同風格作品的能力,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
關鍵詞:地方性音樂;聲樂專業(yè);教學運用;音樂特色
一、地方性音樂的特點及其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
地方音樂的特點是表達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是各民族文藝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陜北的“信天游”,甘肅、寧夏、青海的“花兒”,山西西北部的“山曲”等。其音樂直抒胸臆,高亢嘹亮,特色鮮明。民間音樂作為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民族、風土人情等的藝術化再現(xiàn),也是當?shù)靥厣幕闹匾憩F(xiàn)。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古老而又豐富的各地民間音樂反映了中國民族音樂藝術文化對大自然和人文情懷的無限崇尚,也反映了中國藝術文化的一種民族精神,至今仍然保留著中華民族生存過程中最基本、最精練的文化信息。
普通高校是培養(yǎng)未來高級知識分子的搖籃,如何在高校青年學生中更好地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提高大學生的民族音樂修養(yǎng),改變當代大學生忽視民族文化的現(xiàn)象,是擺在每一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現(xiàn)今我們有些青年學生,其中包括一些非藝術類名牌大學的學生,除了能唱一些流行歌曲,個別學生會一兩件樂器外,他們在音樂方面的修養(yǎng)基本上可算作是一張白紙。從某種意義上講,忽視音樂教育,必然會導致人才綜合素質的缺陷,影響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此,我國非藝術院校的學生,應當補上音樂藝術教育這一課。目前我省的音樂類院校多采用人民音樂出版的教材,上面的歌曲雖然都是經(jīng)典傳唱的,但是缺乏地方性的特色,很多的學生四年的學習下來甚至不會唱一首具有陜西風味的歌曲,這種現(xiàn)象令人深思。
二、地方性音樂在聲樂專業(yè)中是如何運用的
1.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目前聲樂教學形式千篇一律,難免有些刻板、不靈活。地方音樂豐富多彩,演唱形式多樣。教學中可借鑒其形式,靈活安排授課方式,嘗試打破單純的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集體齊唱的課堂模式。通過對陜西及周邊地區(qū)的地方音樂,包括民歌、曲藝以及戲曲等的采集、匯總與研究,并且對當前高校音樂系聲樂專業(yè)學生演唱曲目進行實地調研、搜集相關譜例并進行統(tǒng)計整理,甄選出適合傳唱以及適合聲樂訓練的曲目裝訂成集,并將其融入聲樂教學實踐中。通過學生學習地方音樂前后效果的對比,總結教學效果,得出結論。盡量挖掘地方音樂的特色和作用,使新一代大學生對地方音樂加以重視,拓寬聲樂演唱曲目的范疇,豐富教學內容,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2.擬采取的方法:
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具有直接的音樂經(jīng)歷,學生主動參與聽、唱、學、看的實踐活動中,了解民族民間音樂,去發(fā)現(xiàn)、感知音樂的內涵和意境,從中既欣賞了音樂,又學到中國音樂知識的愉快體驗,讓藝術的熏陶真正變成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一部分,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實地采風,采集實地資料時運用攝影設備,留存影音資料;將影音資料轉成文字描述、沒有現(xiàn)成譜例的進行譜例記寫;將采集的地方音樂使用到聲樂教學中,對學生演唱前后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匯總,得出結論,以音樂會的形式做以教學效果展示。
或將學生演唱前后留存影音資料,分析學生演唱前后的變化以及教學效果的差異。拓寬思路,開闊視野,發(fā)展求新思維,體現(xiàn)出音樂的直觀性、參與性、豐富性、趣味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多媒體視聽技術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影視放映可視形象,攝影照片、圖表投影等方法,使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感受音樂形象,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民歌、民樂、曲藝等民族音樂的海洋中欣賞美、感覺美、表現(xiàn)美,多層次、多角度地對中國民族音樂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
實地調查、采集資料與文字總結相結合;實際觀摩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將教學與實際音樂生活緊密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手段靈活,不拘泥于傳統(tǒng);對傳統(tǒng)聲樂教學有所突破,促進聲樂教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有更多地熱情投入到聲樂演唱的學習中去;豐富聲樂教學的曲目范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聲樂演唱的表現(xiàn)力。
三、地方性音樂在聲樂專業(yè)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音樂藝術教育對于非藝術類高校來說,在實踐中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音樂藝術教育本身有其特殊的特點。高校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大膽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的氣質和感情,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高校音樂教育應把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放在首位,使中華音樂在學生中樹立起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和親歷體驗性,在“聽、唱、學、看”的音樂實踐中,培養(yǎng)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以適應高校素質教育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需要。
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離不開當?shù)厝说男愿竦?,而當?shù)厝说男愿裼质鞘芨鞯氐牡乩憝h(huán)境影響的,要真正理解當?shù)氐囊魳诽卣?,必須研究當?shù)剡@一切有關因素。傳統(tǒng)的教學法只能停留在教師口頭的描述上,學生并不能直觀地看到,因此對某地的音樂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地方音樂在教學中的實踐,可以使學生直觀地領略中國傳統(tǒng)音樂之美,掌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共同特征,各分布色彩區(qū)的風格特點,以及各姊妹藝術形式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分析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精神,積極發(fā)揚民族文化的光榮傳統(tǒng),使我們的民族音樂走向世界,使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能結合新時代的特征,從而更具藝術的魅力。通過對聲樂專業(yè)的研究,如果效果良好,也可普及到其他專業(yè)的教學中。
真正實現(xiàn)在高等院校里開設這樣一個課程,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探索、實踐過程,所以,我們更應該抓緊時間,努力積極把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高等院校的聯(lián)系起來,取得地方職能部門的支持和扶持,盡快實現(xiàn)把本土音樂資源納入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課程當中。目前全國也有一些開設了音樂專業(yè)的高校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積極嘗試,但總的說來都在起步、探索階段。要努力實現(xiàn)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相統(tǒng)一,是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手段和保障,也是今后的文化傳承工作的努力方向。只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地方性音樂的收集,并運用于當前的聲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及表現(xiàn)不同風格作品的能力,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陜西民間歌曲研究文選.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陜西分會.1984.
[2]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