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教學的教育論文(2)
關于語文教學的教育論文
關于語文教學的教育論文篇二
《語文教學淺探》
摘要: 面對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減負再一次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勢必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減負方面做出應有的成績。本文從學校、教師、學生自身三個方面,結合現實教育教學狀況及減負背景的要求,闡述了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采取哪些舉措,才能更好地將減負落到實處,并且將減負變成一種增效。要讓學生在減負中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自身的學習負擔,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的進行,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進步和發(fā)展。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減負 增效 課程改革
語文課程教改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也應該成為前沿的一朵浪花。要教改,不言而喻,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生,學生作為接受教育的主體,作為知識的學習者,在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改的成功與否,在于學生。切實減輕中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便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順利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確保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的重要舉措。在這一大背景和現實的迫切感之下,減負的問題就尤為突出和急需解決了。
結合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仔細探究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以及課后學生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我有了許多心得,即語文課的減負需要從學校、教師、學生自身三方面進行探究。
一、學校要適時地開辟語文第二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快速掌握知識。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尤其是在學習壓力最大的高中階段,不管是在精神方面,還是在所學課程的“物質”方面,都是很苦很累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校從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成效這兩個方面進行改觀,而最為直接的就是展開語文第二課堂。這里以本校為例,本著“勞逸結合”的思想,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在課余時間,文學社組織學生進行詩詞楹聯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情境之下,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積累知識,絲毫不會感覺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反而意猶未盡,還想再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作。
在課余時間,組織一些讓學生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語文活動。比如,最近剛剛舉行的中國經典詩詞朗誦大賽。在大賽籌備期間,同學們躍躍欲試,都能夠踴躍參加,熱情高漲。比賽階段,每一位參賽的同學都能將自己最為精神的一面和深厚的詩詞積累功力展現給大家,不僅讓學生在參賽中對中國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使得學生對語文不再存厭煩、抵制的心理,使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變得更加活躍,而不再像以前那樣死氣沉沉。又如每周一晨會學生代表在主席臺進行演講,如此不僅演講者的口才得到了鍛煉,聽者也受到了熏陶。開展課外讀書活動,讓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積累知識。
學校的這一系列舉措,使得語文教學更加順利地進行,并且緩解了學生的壓力,減輕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負擔,使得勞逸結合,教學相長。
二、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掌握教學的藝術。
教師作為教學整個過程的掌控者及知識的傳播者,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對學生減負,教師得從自身開始轉變。
首先,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層面。語文就是指語言和文學。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去感受、品味文本的美,并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因此,語文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在字、詞、句、讀、文法等方面有著扎實的語文功底、淵博的學識,只有具備足夠的資本,在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才能侃侃而談,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不覺得語文是枯燥乏味的,不將語文課當做負擔。同時,只有語文老師有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夠更好地掌控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使得語文教學更加有條理性和趣味性,從而不會出現顛三倒四、不著邊際的情況,才能夠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東西,而不是一片茫然。
其次,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地提升教學藝術水平,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傳統(tǒng)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合現行的教學實際情況,如果還按照這樣的老套路、老方法來上課,就會適得其反。語文本來就是一門知識博大、龐雜的課程。在填鴨式的教學中,教師自己作為教學的主體,總將大量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事無巨細,大講特講,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盡,本以為這樣學生就能最為直接地學習到大量的有用的知識,但是殊不知,學生如墮五里霧里,昏昏欲睡,一臉茫然,煩不勝煩,這樣做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且學生不喜歡。學生在自己的大腦中,積累了如此多的知識,單靠學生本身,是無法全部消化的,結果只能是,層層積壓,成為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致使學生厭學、怕學,從而阻礙語文教學改革的前進腳步。教學主要是教學生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重點難點精講多練,可講可不講的,學生能夠自學會的堅決不講。課堂上留出大量練習時間,從而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增強學習效果。
最后,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轉變課堂角色。教師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充當課堂的主角,而是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在探究問題的時候,可以進行小組分工合作探究,小組交流合作展示,使得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好地進行問題的探討和互動,優(yōu)差生在合作和交流過程中相互學習,知識層面得到均衡。因為每個人都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所以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還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也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一組整理字詞,一組賞析優(yōu)美句段,另一組分析文章。組內學生相互討論,組與組之間推薦代表展示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分攤學生的學習任務,還能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可以說,這是一舉兩得的,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互動參與,討論交流,盡可能地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學生要為自己“減壓”,在身心放松中學習,在學習中體味樂趣。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直接接受者,要在學習中學會減壓,從而在精神層面上減輕自己的負擔。減負,如果只是簡單地靠學校和老師在“物質”的層面上進行解決,效果無疑會大打折扣。在這方面,我們班的學生就做得比較好。在學習詩詞楹聯的有關知識之后,學生們在課余時間探究出一套在輕松游戲中提升詩詞楹聯寫作技能的方法。如:第一位同學給出一個詞:“紅楓”,而第二個同學就開始以“紅楓”為題,進行創(chuàng)作。當他將“紅楓”這個詞,分拆成句,又組合成句,并與意境結合后,形成“紅霞晚,楓林醉,紅楓一片相思淚”的創(chuàng)作之后,再給出一個詞語,接著讓第三位同學進行創(chuàng)作,第三個同學創(chuàng)作完后,再給出下一個詞。這樣依次類推,雖然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句,不盡完美,但是這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身心放松的游戲中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詩詞創(chuàng)作水平,并且在學習中體味到詩詞帶給我們的樂趣,不僅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會樂此不疲,在不知不覺地進行了減負。
因此,減負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學校、教師及學生自身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減壓,而且要讓學生在面對龐大的“物質”時得以解脫,并且在各方的努力之下讓減負成為一種增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更好地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xù)發(fā)展。
關于語文教學的教育論文相關文章: